水文地球化學熱力學

水文地球化學熱力學

《水文地球化學熱力學》是1993年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寬良。

基本介紹

  • 作者:李寬良
  • ISBN:9787502206987
  • 頁數:444
  • 定價:3.70
  • 出版社:原子能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3-05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概括了國外輻射事故的最新資料,結合國內輻射事故醫學救治經驗和
有關的科研成果,著重介紹了核輻射事故的醫學處理和防治知識。全書共分十六
章,簡明系統地介紹了國內外輻射事故概況及其基本特點和防護措施;闡述了核
輻射事故醫學應急的管理與分級救治、核輻射事故時的輻射監測和對人員受照
劑量的估算以及電離輻射損傷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某些因素的影響;論述了急性
放射病的臨床經過、診斷和治療、輻射防護劑、核事故時主要放射性核素的毒理
學及體內污染的醫學處理、皮膚放射損傷的臨床特點和治療、放射性物質污染皮
膚及傷口的處理、放射複合傷的特點和診斷治療、小劑量電離輻射的生物效應與
處理原則以及電離輻射的遠後效應。
本書系教學參考書。全書注意理論聯繫實際,既敘述了基本理論,又介紹了
實際套用中的一些具體經驗。本書可供高等醫學院校的放射醫學、放射衛生學等
有關專業的師生參考,也可供參加核輻射事故醫學應急救援的醫務工作者、輻射
防護工作人員參考。對制定核事故醫學應急計畫或對公眾採取干預措施時也可
作為參考。

作品目錄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第二章 一些常用概念
2.1體系與環境
2.2相、組分
2.3狀態、狀態變數、狀態方程
2.4化學位(μ)
2.5 自由能
一、自由能概念
二、吉布斯(Gibbs)自由能(G)
三、亥姆霍茲(Helmholtz)自由能
四、自由能的特性
2.6化學位與自由能的關係
2.7焓和熱容
2.8熵(S)
2.9吉布斯-亥姆霍茲方程式
2.10標準狀態及數據表
2.11H、S和G與溫度的關係
一、焓與溫度的關係
二、熵與溫度的關係
三、自由能與溫度的關係
2.12自由能與壓力和溫度的關係
一、ΔG與壓力的關係
二、ΔG與壓力和溫度的關係
2.13自由能函式套用――計算反應的邊界
一、I-I價電解質
二、多價電解質
三、混合電解質
四、混合電解質的離子強度
3.10確定電解質活度係數的方法
一、實驗值
二、理論計算
第四章 電動勢與化學平衡
4.1自由能與電動勢的關係
4.2電動勢方程式
4.3電動勢加和規則及電極電位
4.4標準電極電位序表及其套用
4.5電動勢與化學平衡
第五章 水-岩溶解平衡原理
5.1化學平衡與質量作用定律
5.2溶解度及溶度積常數
一、溶解度原理
二、溶度積常數
5.3影響礦物溶解度的因素
一、溶液離子強度的影響
二、鹽效應
三、同離子效應
四、溫度的影響
5.4氣體的溶解度方程式
5.6飽和度
第六章 水化學平衡模式
6.1元素的化學形態
6.2平衡模式原理
一、平衡模式概念
二、模擬原理及平衡計算原則
6.3模式舉例
一、碳酸水溶液平衡模式
二、碳酸水溶液-大氣平衡體系
三、液相-固相體系
四、氣-液-固三相體系
五、體系
六、鈾礦水化學模式套用
6.4水溶質數值模擬通論
一、導言
二、化學熱力學平衡模擬歸納
三、溶質遷移動力學模擬概念
四、平衡模式與動力學模式的區別
五、速度、平衡及反應類型
第七章 Eh和pH 理論與套用
7.1pH
一、酸和鹼的本性
二、酸或鹼的強度――pHe標度
三、形成天然水pH值的物質來源
四、pH測量
7.2Eh
一、天然水是一種氧化還原體系
二、再談天然水的Eh概念
三、電子遷移的自由能(ΔGe)級圖
7.3氧化還原平衡計算
7.4氧化還原平衡組成圖解
一、平衡組成的計算
二、編制Fe3+-Fe2+體系的pC-pE圖
三、天然水的氧化還原穩定場
四、硫體系的氧化還原平衡圖
7.5PE(Eh)-pH圖
7.6Eh-pH圖的套用――研究礦物的溶解與生成條件
7.7Eh-pH-pco2立體圖
7.8溫度對H2O的pH、Eh的影響
一、溫度對HzO的pH值的影響
二、溫度對Eh(或pE)值的影響
7.9Eh測井原理及要點
第八章 地下水成礦研究中的熱力學分析(以鈾為例)
8.1引言
8.2概述
8.3確定含鈾水組成的簡化模式
8.4溫度對鈾氧化程度的影響
一、UO2-O2-U3O3體系的溫度效應
二、對於UO2-O2-UO3體系
三、溶解態鈾的氧化程度與溫度的關係
四、UO2-O2-CO2體系的溫度效應
8.5溫度對UO3-H2O體系的影響
8.6溫度對UO2(OH)2-H2O體系的影響
8.7溫度對UO3,UO2(OH)2-CO2-H2O體系的影響
一、UO3CO2-H2O體系
二、UO2(OH)2-CO2-H2O體系
8.8壓力對鈾礦物可溶性的影響
8.9鈾在地下熱水中的搬運問題
一、遷移的可能性
二、U(IV)氟化物遷移形式討論
8.10熱水中U(Iv)硫酸鹽、氫氧化物的遷移形式討論
一、與溫度的關係
二、U(IV)氫氧化物形式
8.11鈾礦化類型分析
一、瀝青鈾礦-赤鐵礦
二、瀝青鈾礦-黃鐵礦
三、瀝青鈾礦-矽化-螢石
四、粉末狀晶質鈾礦化
五、單一鈾礦化
8.12某些圍岩蝕變礦物的成因分析
一、矽化
二、螢石化
三、黃鐵礦化
四、赤鐵礦化與褐鐵礦化
五、高嶺土化
六、碳酸鹽化
8.13 簡要歸納
第九章 喀斯特水化學中的熱力學分析
9.1喀斯特水化學作用原理
9.2鈣、鎂碳酸鹽的水溶態
9.3鈣、鎂碳酸鹽的可溶性分析
9.4CO2(g)的溶解度方程式
9.5方解石在天然水中的飽和度
9.6水質分析檢驗
第十章 熱力學分析在環境水化學中的套用
10.1環境元素化學形態研究的某些成果
一、汞的平衡模式
二、鎘、銅等多金屬-多配位體平衡模式
三、缺氧水中微量金屬的化學形態
10.2水文地球化學實驗條件的確定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錄I:SI制單位,某些換算係數及物理常數
附錄Ⅱ:某些化合物的溶度積(25℃)
附錄Ⅲ:某些溶解平衡常數(25℃)
附錄Ⅳ:化學熱力學數據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