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中由於水溫分層,會在下泄過程中對周邊的灌溉造成一定的危害,稱為水庫冷害。水庫冷害發生在溫帶、亞熱帶地區,多出現於採用底孔放水的水溫分層型水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庫冷害
- 外文名:hazard of reservoir cold water
- 解釋:水庫下泄低溫水引起的危害
- 詞性:名詞
簡介,發生的位置,產生條件,具體表現,措施,發展史,
簡介
水庫冷害是指水庫下部泄出的低溫水對農作物、水生生物、人類生活等產生的危害。
發生的位置
水庫冷害發生在溫帶、亞熱帶地區,多出現於採用底孔放水的水溫分層型水庫。
產生條件
分層型水庫夏季深層水溫一般與冬春河流水溫相同,在10度左右,遠低於夏季河流水溫。採用底孔排放深層低溫水,夏季常對水庫下游地區產生危害。
具體表現
水庫冷害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① 造成農作物(主要是水稻)減產。
② 影響水生生物(主要是溫水性魚類)的生長和繁殖。
③ 不利於工作、生活和娛樂。
措施
冷害防治措施:
① 進行合理的水庫調度,加大庫水更換頻次,在供水時期利用底孔排放深層冷水,蓄納較高溫度的水;
② 採用多層取水口,靈活運用,以套用適宜水溫的水;
③ 延長引水途徑,增加日曬時間,使其自然升溫;
④ 種植或養殖耐寒品種的生物:
⑤ 採用向水庫深層充氣和充氧措施,改變水溫分層現象,改善水質。
發展史
20世紀50年代初,日本修建了許多採用底孔泄水的水庫,致使下游灌區的水稻減產,引起全國的重視,後來研究出表層取水方法,使問題得到基本解決。
60年代初,中國開始開展水庫冷害的調查、試驗和防治的研究工作,對一些水庫進行了改建。
70年代。中國開始在一些水庫推行表層取水措施,收到較好效果。
80年代以後,水庫取水特別是有用水要求的水庫取水引起廣泛重視,並有了相應的措施。今後將不斷研兗更經濟實用的冷害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