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塔街辦事處

水塔街辦事處

堯都區水塔街辦事處,地處臨汾市城區西北部,下轄3個社區居委會(龍潭社區居委會、陽光社區居委會、水塔社區居委會)所轄單位30個,街巷22條,小區 45個,學校7個,集黨、軍、文化教育為一體。轄區總面積為2.5平方公里,人口18690餘人。辦事處在編公務員9名,公勤人員1名,分為4個辦公室:綜合辦公室,社區經濟發展辦公室,社區建設辦公室和綜合治理辦公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塔街辦事處
  • 地處:臨汾市城區西北部
  • 街巷:22條
  • 小區:45個
社區改制,社區再就業,低保工作,雙擁工作,環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設,綜合治理,

社區改制

為了進一步探索社區建設的新路子,開創社區建設的新局面,推動該區經濟和社會健康協調發展,2001年底至2002年5月,根據單位型,、地緣型、純居型特點,對原來的11個居委會合併為3個社區居委會,具體情況:①由原來水塔、北門、環城西、北城四個居委會合併為水塔社區居委會,有1300戶居民,南至解放西路,西至蓮花池一巷,北至環城二巷,東至鼓樓北大街。②龍潭社區由龍潭、朝殿、蓮花池居委會合併而成,共有1200戶居民,東至蓮花池一巷,南至解放西路,西至軍分區、北至北城壕。③陽光社區由三義巷、鼓樓西、軍分區、市委居委會合併而成,共有1800戶居民,東至鼓樓北大街,南至鼓樓西大街,西至濱河路,北至解放西路。
居委會幹部經過申請報名、資格審查、組織報名人員統一考試、統一答辯、培訓,嚴格審查,層層篩選,社區幹部由原來33名,定為9名,各社區領導班子成員由主任、副主行、秘書組成,三個社區相繼建立了活動基地、社區服務站、社區醫療站,建立了黨組織和警務室,同時成立了社區居民代表大會,社區協商理事會等。
社區服務中心,2002年10月1日,破土動地修建辦事處社區服務中心,著重建立了“中心、站、點、員”四級網路體系,建築面積178平方米,投資3萬餘元,社區服務中心,設有中介、家政、醫療服務、複印打字,建立完善社區服務體系,以辦事處社區服務中心為龍頭,以龍潭社區活動場為重點的三個服務場所,堅持每月活動,參加晨練,娛樂的居民占常住人口的30%以上。

社區再就業

2002年以來,安排社區建設和總體要求,辦事處通過自籌資金的方式,投資3萬餘元,建設“水塔街社區服務中心”下設“四室”,通過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充分發揮中心的中介、培訓等職能,結合轄區的實際,共安排了下崗職工剩餘勞動力達800餘人,(水塔一巷、解放西路、朝殿一巷夜市、市場較為集中)

低保工作

辦事處和社區工作人員,接到居民低保申請,逐門入戶調查核實,依據低保政策界線,嚴格分類劃檔,做到應保盡保,2002年底100餘戶入保。

雙擁工作

辦事處成立了由書記任組長的“雙擁”工作領導組,專人負責。社區也成立了相應的機構,結合軍分區、武警支隊,消防支隊,在本轄區的獨厚條件,每年“八·一”、“春節”、“植樹節”開展送鞋墊、送溫暖活動,創建一條擁軍路,在軍民共建雙擁城活動中,湧現了“擁軍大媽南潔民”等一批“雙擁模範”及“雙擁集體”至1999年以來,共進行八項,多次受到省、市、區雙擁辦獎勵好評。

環境整治

自1999年到2002年全市環境衛生整治百日大會戰,辦事處一如既往,對3個社區的22條街巷和45個小區院內亂堆、亂扔、亂搭、亂建、亂貼亂畫衛生死角,全方位進行整治,連續三次奪得“區(市)環境衛生整治先進單位”流動紅旗,代表區委、區政府接受省、市檢查驗收6次,給予充分肯定。本轄區獲省級衛生先進單位3個(市委、水廠、臨汾一中),獲區(市)級衛生先進單位30個。

精神文明建設

1999年到2002年底,辦事處創建了市級精神文明的單位2家(水文分局,城郊征費站),市級精神文明小區1家(水廠),區級等3家,為方便居民精神文明活動正常進行,創建了文化活動站,投資3萬元,購置圖書,健身器材等設備,建成居民活動場所3個,市民學校1所,使社區文化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

綜合治理

實行專業隊伍和群防群治相結合的方法,落實五級聯防體系實行樓、院長責任制,共創安全文明小區,抓社區治安工作。截止2002年底,全轄區湧現出遵紀守法光榮戶1100餘戶,清理整頓暫住人口2300餘人,辦理暫辦手續400餘份,調解居民糾紛38起,拆除校園周遍違法建築9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