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南水北調規劃設計管理局承擔南水北調前期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管理工作。研究提出南水北調工程前期工作計畫;組織編制南水北調工程前期工作任務書以及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與項目成果的審查;組織開展南水北調前期工作中重大問題的專題研究工作;協助組織對南水北調相關規劃和專題研究成果的審查;指導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有關前期工作;參與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過程中重大設計變更問題的研究或審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利部南水北調規劃設計管理局
- 外文名:Bureau of South to North Water Transfer of Planning,Designing and Management,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主要職責
(二)承擔全國跨流域調水工程相關政策法規的研究起草工作;參與相關技術標準與規範的制訂與修訂工作;參與指導區域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的前期工作,指導跨流域和重要區域重大調水工程運行的有關工作。
(三)承擔南水北調工程運行的具體管理工作。組織擬訂南水北調運行管理有關政策和法規草案;組織開展南水北調運行管理相關重大專題的研究工作;承擔組織擬訂並實施南水北調年度水量分配、調度計畫及應急水量調度預案的具體工作;參與南水北調水源區及工程沿線水污染防治和突發性水污染事故的處理工作;協助指導南水北調水源區及工程沿線水量、水質保障工作。
(四)承擔南水北調工程的階段性評價和運行安全管理工作;參與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和保護範圍內以及其他與南水北調工程規劃目標相關的防洪及工程建設方案審查工作。
(五)承辦水利部交辦的其他事項。
組織機構
內設處室:綜合處、規劃計畫處、政策法規處、調度管理處、財務處
負責行政、文秘、機要、保密、信訪、安全、檔案等日常工作;負責人事、勞資、退休人員管理、幹部培訓工作;承擔黨群、紀檢和監察有關工作;負責國際合作與交流的組織工作;負責網路管理、宣傳和政務信息工作;負責固定資產採購與管理有關工作;組織開展內部審計和內部規章制度建設;組織辦理全國人大建議和全國政協提案;負責對局內重要工作事項的督辦;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規劃計畫處主要職責
負責研究提出南水北調工程前期工作計畫;組織編制南水北調工程前期工作任務書以及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與項目成果的審查;組織開展南水北調前期工作中重大問題的專題研究工作;協助組織對南水北調相關規劃和專題研究成果的審查;指導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前期有關工作;承擔部規劃計畫司委託的建設項目立項和前期工作項目管理的相關工作;組織開展利用水利基本建設投資項目前期工作計畫的編報工作,歸口負責項目管理工作和水利統計工作;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政策法規處主要職責
組織擬訂南水北調運行管理立法規劃、計畫及有關政策、法規草案;承擔全國跨流域調水工程相關政策法規的研究起草工作;參與跨流域調水工程相關技術標準與規範的制訂與修訂工作;參與指導區域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前期工作;指導跨流域和重要區域大型調水工程運行的有關工作;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調度管理處主要職責
組織開展南水北調運行管理相關重大專題的研究工作;承擔組織擬訂並實施南水北調年度水量分配、調度計畫及應急水量調度預案的具體工作;承擔南水北調工程的階段性評價和運行安全管理工作;協助指導南水北調水源區及工程沿線水量、水質保障工作;參與南水北調水源區及工程沿線水污染防治和突發性水污染事故的處理工作;參與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和保護範圍內以及其他與南水北調工程規劃目標相關的防洪及工程建設方案審查工作;參與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過程中重大設計變更問題的研究或審查;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財務處主要職責
負責日常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工作;負責局預算、決算及日常會計報表的編報工作,督促預算執行及管理工作;負責按程式辦理水利財政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並監督實施;負責各項經費、資金的撥繳、使用管理及監督工作;負責固定資產的財務管理及監督工作,協助辦理政府採購有關事項;協助開展南水北調工程和跨流域調水工程投融資政策、水價政策研究及制訂工作;負責稅務管理、職工住房改革支出的核定及繳納工作;負責契約日常管理及會計檔案管理工作;協助組織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歷史沿革
1979年水利部《關於加強南水北調規劃工作及成立南水北調規劃辦公室的通知》([79]水規字第57號),明確南水北調規劃辦公室的任務是:"統籌各線調水規劃工作,並對整個南水北調的規划進行綜合研究"。
1992年1月,水利部《關於南水北調規劃辦公室由部直接管理的通知》([92]水人勞1號),將水利部南水北調規劃辦公室由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代管,改為由部直接管理。
1995年5月,水利部《關於變更水利部南水北調規劃辦公室管理體制的通知》(水人教[1995]172號),將原水利部南水北調規劃辦公室由部直接管理,改為與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合署辦公,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1997年5月,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以中編辦字[1997]73號檔案批覆,將水利部南水北調辦公室更為現名,核定事業編制50人。1999年5月,水利部《關於南水北調規劃辦公室更名及管理體制調整問題的通知》(水人教[1999]270號),將水利部南水北調規劃辦公室更為現名,由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代管。
2003年2月,水利部《關於明確南水北調規劃設計管理局管理體制及"三定"方案的通知》(水人教[2003]71號),決定南水北調規劃設計管理局為部直屬事業單位,不再由水規總院代管,核定事業編制40人。
2011年3月,水利部《關於水利部南水北調規劃設計管理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的批覆》(水人事[2011]94號),明確南水北調規劃設計管理局除繼續承擔南水北調前期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管理職責外,增加承擔南水北調運行具體管理工作和全國跨流域調水工程相關工作的職責。
中國水利學會調水專業委員會
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內容簡介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簡介
(一)調水工程方案
經研究,初選了12個有代表性的調水線路方案,其中大渡河調水2個,雅礱江調水4個,通天河3個,雅礱江、大渡河聯合調水1個,分為自流和抽水兩種引水方式,各方案主要規劃指標見表2~表4。
抽水方案主要優點,可縮短穿越分水嶺的隧洞長度3個抽水方案輸水隧洞總長204.5千米自然分段最長洞段30千米,在樞紐壩高的選定上也有較大機動;主要缺點,建設大流量、高揚程的大型泵站有難度,揚程425~428米裝機427萬千瓦,年用電203億千瓦每小時,若按0.4元/千瓦每小時計,年用電費81.3億元,運行費用高;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受水區多處於西北老、少、邊、窮地區,如此高的年運行費,難以承受。再者,多種類型建築物,建設地點分散,管理維護困難,冬季輸水受冰凍的影響。
自流方案的主要優點,隧洞避開了地表大量的交叉建築物問題,比較單一,工作環節少,故障率低,管理人員少,年運行費少;長隧洞輸水有利於冬季保溫,可延長引水期;減少輸水工程規模;深埋長隧洞避開了地表的凍害作用和岩體的物理風化作用,以及滑坡、土石流等不良地質現象的影響;深埋隧洞與地面建築物相比在抗地震破壞方面也有較大優勢,據有關資料統計分析,地表的地震烈度隨深度增加而衰減,大體上深50~100米衰減0.5度。主要缺點,輸水隧洞長。
根據歷次專家諮詢會和審查會,眾多院士和專家不贊成抽水方案。根據當前開鑿隧洞技術水平和已建的長隧洞工程,權衡利弊,目前採用自流方案。如果幾十年後,隨著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電力供應條件發生變化,也不排除個別調水河流採用電網供電的抽水方案。
根據方案的工程規模、可調水量、工程地質條件、技術可行性、海拔高程、施工條件及經濟指標等因素,經綜合比選,三條河調水較好的方案為:
大渡河:達—賈聯合自流方案;
雅礱江:仁—章自流方案和阿—賈自流方案;
通天河:同—雅—章自流方案和側—雅—賈自流方案。
(二)工程總體布局
上述三條河五個較好的引水方案有兩種組合,形成了三條河調水的兩種布局方案,一是達—賈聯合自流線路,調水40億立方米;仁—章自流線路,調水45億立方米;同—雅—章自流線路,調水75億立方米,共調水160億立方米。二是達—賈聯合自流線路,調水40億立方米;阿—賈自流線路,調水50億立方米;側—雅—賈自流線路,調水80億立方米,共調水170億立方米。
布局方案二具有下移、集中的特點。
下移。布局方案一的通天河引水高程4100米左右,該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嚴重缺氧,每年野外工作時間僅4~6個月,勘察、規劃、施工、運行和管理困難很大。布局方案二相對於布局方案一,引水樞紐和輸水線路整體下移,海拔高程處於3500米左右,該區有森林、農田,適宜於人類活動,對施工、運行和管理都有利。下移後的通天河側仿水庫比方案一同加水庫的徑流量大,下泄水量也大,而且側仿水庫處於三江源保護區的邊緣,對生態的影響相對較小。
集中。布局方案二在實施過程中可以互相聯繫,能由近及遠、逐步實施,達—賈線先期實施後,後期實施的雅礱江、通天河輸水線路相當一部分要從達—賈線近旁通過,引水工程高度集中,後期工程可充分利用第一期工程線路的地質資料和處理措施,節省後期工程大量的勘測、交通及施工等基礎工程費用。
根據規劃階段的工作深度,擬推薦布局方案二。根據推薦的布局方案二,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總體布局如下:
大渡河、雅礱江支流達曲—賈曲聯合自流線路,調水40億立方米。自雅礱江支流達曲開始調水,建阿安引水樞紐引水7億立方米,通過輸水隧洞穿過分水嶺到泥曲;建仁達引水樞紐引水8億立方米,再通過輸水隧洞穿過雅礱江與大渡河的分水嶺到杜柯河;建上杜柯引水樞紐引水11.5億立方米,再通過輸水隧洞穿過分水嶺到麻爾曲;建亞爾堂引水樞紐引水11.5億立方米,再通過輸水隧洞穿過分水嶺到阿柯河;建克柯引水樞紐引水2億立方米,再通過輸水隧洞穿過大渡河與黃河的分水嶺到黃河支流賈曲;在賈曲隧洞出口後,沿賈曲左岸開挖明渠,輸水到黃河。
雅礱江阿達—賈曲自流線路,在雅礱江幹流建阿達引水樞紐,調水50億立方米。開鑿隧洞通過雅礱江幹流和支流達曲的分水嶺,輸水穿過達曲,此後輸水線路和達—賈聯合自流線路基本平行,走向一致,輸水到黃河賈曲出流。
通天河側仿—雅礱江—賈曲自流線路,在通天河幹流建側仿引水樞紐,調水80億立方米。自側仿水庫引水,過歇武溝沿通天河及其以下的金沙江左岸開鑿隧洞,到鄧柯附近穿越金沙江與雅礱江分水嶺到雅礱江浪多,順河道而下進入雅礱江阿達水庫,然後從阿達水庫引水到黃河賈曲,自阿達引水樞紐以後的輸水線路和阿—賈自流線路基本平行,輸水到黃河賈曲出流。
三條河調水170億立方米,基本上能夠緩解黃河上中游地區2050年左右的缺水,但從發展戰略考慮,要實現西北地區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尚需擴大水源。因此,規劃時還研究了從西南的瀾滄江、怒江向黃河調水作為西線後續的遠景水源工程。初步研究結果認為,從瀾滄江、怒江可以自流調水到黃河,後續水源可調水量160億~200億立方米,後續線路均能與目前規劃的三條河引水線路相銜接。後續水源調水擬從怒江東巴水庫引水,串連瀾滄江吉曲、扎曲、子曲,在玉樹以上入通天河側仿水庫,與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相銜接。
(三)工程分期
1.第一期工程的選定
從以上三條河調水工程總體布局初步比較來看,由於各輸水線路的入黃出口均在黃河賈曲,出口段輸水線路集中在從雅礱江和大渡河支流引水的達—賈聯合自流線路附近,工程實施必然要由近及遠,先支流後幹流的步驟逐步實施,即先從靠近黃河的達—賈聯合自流方案開始,逐步擴展到雅礱江幹流和通天河引水,實現三條河調水170億立方米。
本著由低海拔到高海拔、由小到大、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規劃思路,第一期工程選擇達—賈聯合自流方案。達—賈聯合自流方案調水40億立方米,需要建5座引水樞紐,引水線路長度260千米。
2.第二期工程選擇
布局方案二中,雅礱江距黃河較近,調水條件優於通天河,因此選擇雅礱江阿—賈自流方案為第二期工程。
第一、第二期工程的實施,可滿足2030年左右黃河上中游6省、自治區增供水資源量的需求。
3.第三期工程選擇
布局方案二中,選擇通天河側—雅—賈自流方案為第三期工程。第三期工程調水80億立方米,輸水線路長,投資高達1929億元單方水投資24元,占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總投資的63%。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要全部實施,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按現規劃的工期排序,第三期工程的實施時間預計在30年以後,那時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已經實施,西線工程的第一、第二期工程也已實施,南水北調“四橫三縱”的總體格局已經形成,黃河水資源需要重新配置。再者,那時西北地區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需水也有變化,第三期工程的規模勢必相應調整,工程方案尚可與抽水方案或其他方案進一步比較優選。由於目前規劃的第一、第二、第三期工程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第一期工程先行實施,第二、三期工程輸水線路在通過雅礱江和大渡河支流分水嶺時,與第一期工程平行的線路部分都需另外開鑿隧洞,與第一期工程互不干擾,故第一期工程的選定不影響第二期工程的調整變化,更不影響第三期工程進一步優選。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規劃簡介
(一)供水範圍及供水目標
供水範圍是黃淮海平原東部和膠東地區,分為黃河以南、膠東地區和黃河以北三片。主要供水目標是解決調水線路沿線和膠東地區的城市及工業用水,改善淮北地區的農業供水條件,並在北方需要時,提供生態和農業用水。
(二)水源條件
長江是東線工程的主要水源,質好量豐,多年平均入海水量達9000多億立方米,特枯年6000多億立方米,為東線工程提供了優越的水源條件。淮河和沂沭泗水系也是東線工程的水源之一。規劃2010年和2030年水平年多年平均來水量分別為278.6億立方米和254.5億立方米。
(三)調水線路
東線工程利用江蘇省江水北調工程,擴大規模,向北延伸。規劃從江蘇省揚州附近的長江幹流引水,利用京杭大運河以及與其平行的河道輸水,連通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並作為調蓄水庫,經泵站逐級提水進入東平湖後,分水兩路,一路向北穿黃河後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東經新辟的膠東地區輸水幹線接引黃濟青渠道,向膠東地區供水。從長江至東平湖設13個梯級抽水站,總揚程65m。
東線工程從長江引水,有三江營和高港2個引水口門,三江營是主要引水口門。高港在冬春季節長江低潮位時,承擔經三陽河向寶應站加力補水任務。
從長江至洪澤湖,由三江營抽引江水,分運東和運西兩線,分別利用裏運河、三陽河、蘇北灌溉總渠和淮河入江水道送水。
洪澤湖至駱馬湖,採用中運河和徐洪河雙線輸水。新開成子新河和利用二河從洪澤湖引水送入中運河。
駱馬湖至南四湖,有三條輸水線:中運河~韓莊運河、中運河~不牢河和房亭河。
南四湖內除利用湖西輸水外,須在部分湖段開挖深槽,並在二級壩建泵站抽水入上級湖。
南四湖以北至東平湖,利用梁濟運河輸水至鄧樓,建泵站抽水入東平湖新湖區,沿柳長河輸水送至八里灣,再由泵站抽水入東平湖老湖區。
穿黃位置選在解山和位山之間,包括南岸輸水渠、穿黃樞紐和北岸出口穿位山引黃渠三部分。穿黃隧洞設計流量200立方米/秒,需在黃河河底以下70m打通一條直徑9.3m的倒虹隧洞。
江水過黃河後,接小運河至臨清,立交穿過衛運河,經臨吳渠在吳橋城北入南運河送水到九宣閘,再由馬廠減河送水到天津北大港。
從長江到天津北大港水庫輸水主幹線長約1156千米,其中黃河以南646千米,穿黃段17千米,黃河以北493千米。
膠東地區輸水幹線工程西起東平湖,東至威海市米山水庫,全長701千米。自西向東可分為西、中、東三段,西段即西水東調工程;中段利用引黃濟青渠段;東段為引黃濟青渠道以東至威海市米山水庫。東線工程規劃只包括興建西段工程,即東平湖至引黃濟青段240千米河道,建成後與山東省膠東地區應急調水工程銜接,可替代部分引黃水量。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規劃簡介
中線工程規劃受水區包括唐白河平原及黃淮海平原的西中部,南北長逾1000千米,總面積15.1萬平方公里。在這一區域內,因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的需求量仍將繼續增加,通過進一步加強節約用水提高水價、增加投入、綜合管理等措施,到2010年和2030水平年,缺水量分別為128億立方米和163億立方米。其中,2010年與2030年的城市缺水量分別為78億立方米和128億立方米。中線工程近、後期調水量按城市缺水量確定。
(二)水源工程方案比選
1.引漢與引江的方案比較
從長江三峽庫區大寧河、香溪河、龍潭溪抽水,經丹江口水庫北調的各種方案,水源部分的投資為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投資的2~5倍;由於要提水,成本水價較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的水價高9倍左右。考慮到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調水量近期可達到97億立方米,完全可以滿足2010年城市淨缺水78億立方米的需求,與從長江幹流調水的方案相比,投資小、工程簡單、工期短、運行費低,故推薦中線近期工程仍從漢江引水。後期,丹江口水庫可調水量可達130億~140億立方米。將根據受水區需調水量要求,再研究後期或遠景從長江幹流增加調水量的方案。
2.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與不加高調水的方案比較
加高大壩調水,最小調節庫容達到98億立方米,對近期調水量可以進行完全調節,基本做到“按需供水”;不加壩調水,調出的水量小,到達用戶的年淨供水量約65億立方米,與淨需調水量78億立方米的差距較大,而且95%保證率的淨供水量不足30億立方米,調水過程極不平穩,難以滿足城市供水要求。
加壩後,水庫的蓄洪能力大大提高,可以使漢江中下游遇1935年洪水時不分洪,為分蓄滯洪區5萬餘公頃耕地、70多萬人口提供了長治久安的發展條件。若仍維持目前的防洪方案,蓄滯洪區安全建設需要的投資和需要搬遷的人口,將超過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的投資和移民。
大壩加高增加了發電水頭,使因調水而損失的電量得到一定的補償。如不加壩調水,減少電量約10億千瓦/小時,加壩調水減少的發電量約5億千瓦/小時,較好地兼顧了水源區的發電收益。
大壩加高后,將居住在157m高程附近的大量移民外遷安置(157~161m高程間的移民數約占157~170m高程間總移民數的45%),一方面可顯著減輕人類活動對水庫水質的影響,使水庫水質滿足城市供水標準更有保障;另一方面可大大改善庫區的環境容量,加快庫區民眾脫貧的步伐。
另外,還研究了丹江口水庫正常蓄水位抬高到161m的方案。由於汛限水位沒有改變,該方案調出的水量與過程基本與不加壩調水方案相同,不能滿足城市供水的需水量和高保證率的要求。綜合比較結果,仍推薦丹江口水庫按最終規模加壩調水的方案。
(三)可調水量規劃
1.漢江流域水資源
漢江流域地表水資源總量566億立方米,現狀總耗水量39億立方米,其中丹江口水庫大壩以上,地表水資源量388億立方米,預計2010年上游耗水量約23億立方米,中下游需水庫下泄補充162億立方米,在剩餘的203億立方米水中規劃可調走97億立方米。
2.丹江口水庫可調水量及水量分配
將丹江口水庫、漢江中下游及受水區作為一個整體進行供水調度及調節計算,在近期可調水量97億立方米中,有效調水量95億立方米。受水區城市生活供水保證率達95%以上,工業供水保證率達90%以上。
近期有效調水量分配如下:北京12億立方米,天津10億立方米河北35億立方米,河南38億立方米(含刁河灌區現狀引水)。
3.調水對漢江中下游的影響
調水後,漢江幹流河段的枯水流量有所加大;興隆以下河段中水歷時延長,沙洋河段、仙桃河段多年平均水位均有所上升,但部分河段中水歷時減少,黃家港河段、襄樊河段水位有所降低;中下遊河床總體上將向單一、穩定、窄深、微彎型發展,河床沖刷強度減弱,航運條件有所改善,但整治流量較現狀有所降低,整治工程量將有所增加;幹流供水區的供水保證率均有明顯提高,但部分取水泵站的耗電量也將有所增加。因此,調水工程實施後對漢江中下游的影響有利有弊,且其不利影響都可以通過工程措施予以減緩或消除。
(四)輸水工程方案比選
1.總乾渠線路比較
主要對黃河以北總乾渠線路布置高線或高低分流進行了比選。研究結果表明,高低分流方案的投資與高線明渠方案的投資基本相同,但高低分流方案的後期還需要增加投資,且低線部分的水質沒有保障,管理極為困難,水的調配基本無法控制;而高線可以較好地兼顧近、後期城市供水的需要,並能相機向低線河道供水,形成多條“生態河”。因此,從長遠考慮,推薦高線方案。
2.總乾渠結構形式比較
重點進行了明渠、管(涵)、管(涵)渠結合布置方案的比較。結果表明:管(涵)輸水雖具有占地少、輸水損失小、便於管理的優點,但由於投資高、需要多級加壓導致運行費用大、檢修困難,因此全線採用或大量採用管(涵)方式的難度較大。在北京、天津市區和穿過大清河分蓄洪區總長135千米的地段採用管涵,避免了明渠與當地其他基礎設施的矛盾,還可增加明渠段的水頭,有利於輸水工程的總體最佳化。因此,推薦總乾渠局部管道的結構形式。
3.總乾渠一次建成與分期建設方案比較
輸水工程一次建成和分期建設方案技術上均可行,經濟評價指標相近。但分期建設方案不僅投資較少,更重要的是在需水預測存在不確定性和缺乏長距離調水經驗的情況下,投資風險相對較小,故推薦輸水工程分期建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