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引起的土壤結構、性質以及土壤中水、氣、熱、生物種群與活動的變化。其環境影響分有利與不利2個方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利工程土壤環境影響
- 外文名:Impact of water project on soil environment
有利影響,不利影響,指導意義,
有利影響
1通過築堤建庫、疏通水道等措施,保護農田免受淹沒、沖刷等災害;2 通過攔截天然徑流、調節地表徑流進行適時適量灌溉等措施,可以補充土壤的水分和改善土壤的養分和熱狀況,並可改善小氣候及水文條件,改變區域水循環,防止土壤沖蝕,使農作物獲得良好的生長環境;3 通過等高截流、控制內外河水位和地下水位、明溝和暗管排水、抽排、並排、控制灌溉引水等措施,消除土壤中對植物生長發育有害的多餘水分,使植物根系扎深,更廣泛地吸收土壤中的養分,促進土壤養分分解,改良土壤結構,減少表土沖蝕。
不利影響
1 在人口稠密的城鎮和農業發達的河谷平原,水庫淹沒對土壤環境影響較大,一般湖泊型水庫淹沒影響比峽谷型水庫大;2 水庫誘發地震和庫岸崩塌、滑坡。引起土壤環境破壞;3 水庫下游洪泛平原的淤泥肥源減少,土壤肥力下降;4 閘、壩等水工建築物使水流變緩,泥沙淤積,河床抬高,兩岸平坦地區土地排水受到影響;5 水利工程興修後,如長期使土壤處於飽和或地下水位過高,將引起低洼湖區及山前平原地區土壤沼澤化或次生潛育化;6 蓄水工程和輸水工程,使地下水位升高,使土壤含鹽地區表層聚鹽和返鹽,產生次生鹽漬化;7 農田灌溉把大部分農藥和化肥殘留體帶入地下,影響地下水質和土壤性狀。
指導意義
水利工程在方案比較、施工和運用期間,應注意研究水與土地資源的關係。美國、俄羅斯等在評價水利對環境的影響時,都很重視對土壤環境的影響,並把改良鹽鹼土、漬濕型水稻土作為重要任務。中國曾先後在葛洲壩水利樞紐、三峽水利樞紐、東江水電站等前期工作中進行了水利環境影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