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俁條約

《水俁條約》舊稱《水俁公約》,是在聯合國主導下多國簽署的環保條約,具體開出了有關限制汞排放的清單。《水俁條約》具體限排範圍作出詳細規定,以減少汞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的損害。2013年1月19日,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主持召開的有關汞問題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發布新聞公告,通過了旨在全球範圍內控制和減少汞排放的國際公約《水俁公約》,就具體限排範圍作出詳細規定,以減少汞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的損害。

2016年2月3日,為防止水俁病的禍源水銀再次威脅人類健康問題,日本常駐聯合國代表吉川元偉向聯合國提交承諾書,加入旨在國際上規制以水銀為原材料的產品製造及交易的《水俁條約》,成為第23個締約國。而條約正式生效需要50個國家簽署。

《水俁條約》這一提案由日本主導,於3年前在熊本縣召開的聯合國會議上予以採納。該條約以防止水銀導致的環境污染及危害人類健康為宗旨。條約規定,原則上限制從新礦山開採水銀,並且到2020年為止,禁止一定量以上的水銀電池及螢光燈的生產與進出口貿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俁條約
  • 簽署時間:2013年10月
介紹,背景,簽署歷程,有關排放清單,汞危害,限汞公約,

介紹

《水俁公約》具體開出了有關限制汞排放的清單。關於工業排放,公約認為,小型金礦和燃煤電站是汞污染的最大來源。公約還要求,控制各種大型燃煤電站鍋爐和工業鍋爐的汞排放,並加強對垃圾焚燒處理、水泥加工設施的管控。
《水俁公約》將於2013年10月在日本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特別會議上開始簽署,順利的話,有望在一到兩年後生效並開始執行。
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主辦的“汞條約外交會議”10日在日本熊本市表決通過了旨在控制和減少全球汞排放的《水俁公約》。包括中國在內的87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共同簽署公約,標誌著全球攜手減少汞污染邁出第一步。

背景

水俁是日本的一座城市,20世紀中期曾發生嚴重汞污染事件。公約以此地命名,也是為了給世人以警示。
對於金屬汞的危害,早在一個世紀前人類就已經認識到。

簽署歷程

近年來,國際社會為限制汞排放與使用做出了積極努力。
2009年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理事會會議上,各國同意啟動政府間談判,制定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降低各種來源的汞排放。四年來,政府間談判委員會已經進行了四輪談判。
2013年1月13日至18日在日內瓦召開的是第五屆、也是最後一屆談判委員會會議,147成員國均派代表參加會議,充分表明了各國的重視程度。會議經過艱難磋商,最終於19日凌晨通過了有關限制和減少汞排放的《水俁公約》。

有關排放清單

一是對含汞類產品的限制。公約規定的2020年前禁止生產和進出口的含汞類產品有:電池,植入性醫療器械所使用的鈕扣電池除外;開關和繼電器;某些類型的螢光燈;肥皂和化妝品。2020年前應逐步淘汰某些非電子醫療設備,如溫度計、血壓計。與會代表還同意逐步減少汞合金牙齒填充物的使用。
關於工業排放,公約認為,小型金礦和燃煤電站是汞污染的最大來源。各國應制定國家戰略,減少小型金礦的汞使用量,並在條約生效後三年內,減少甚至禁止這些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汞。公約還要求,控制各種大型燃煤電站鍋爐和工業鍋爐的汞排放,並加強對垃圾焚燒處理、水泥加工設施的管控。
另外,公約還針對高危人群的保護作出具體規定,如加強衛生保健專業人員的培訓,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更好地診斷與治療與汞危害相關的疾病。

汞危害

汞是一種重金屬,俗稱“水銀”,是一種有毒物質。目前,每年有兩千噸不可降解的金屬汞被排放到大自然中,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了極大危害。其中之一是工業排放。金屬汞的工業用途很廣泛,如金礦提煉、燃煤發電、水泥生產等。另外,汞在人類生活中的套用也很廣泛,如體溫計、血壓計、電池、高效節能燈、補牙用的填充材料等。而工業排放的金屬汞進入河流,很容易沉積在魚類體內。汞及其各種化合物對人類健康的損害包括:大腦和神經系統、腎功能、消化系統等,導致記憶喪失和語言障礙等。

限汞公約

2013年1月22日,日本環境相石原伸晃就聯合國將限制汞(俗稱水銀)公約定名為《水俁條約》一事表示:“通過不斷傳達在水俁推進以環境為槓桿的地區建設這日本政府提議將公約定名為《水俁條約》,但部分水俁病受害者表示反對稱“這會造成水俁病問題已解決的錯覺”,對此,石原做出上述回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