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展轉秋思京門賦

《水仙子·展轉秋思京門賦》是元代散曲家喬吉創作的一首散曲。此曲描寫作者客居京師時深夜淒涼的情景,反映作者內心的痛苦。全曲不用典,不作比興,只用白描手法營造淒涼的意境。曲詞哀婉淒切,幽怨纏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水仙子·展轉秋思京門賦
  • 作者:喬吉
  • 創作年代:元代
  • 出處:《全元散曲
  • 作品體裁:散曲
  • 宮調:雙調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水仙子·展轉秋思京門賦
瑣窗風雨古今情,夢繞雲山十二層。香銷燭散人初定,酒醒時愁未醒。三般兒挨不到天明。巉地羅幃靜,森地鴛被冷,忽地心疼。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水仙子曲牌名。屬北曲雙調,另屬北曲黃鐘宮,正名“古水仙子”。
②展轉:即輾轉,過來過去的意思。京門:京師城門,這裡指大都的城門。
③瑣窗:雕鑿有連鎖圖案的窗子。俗名格子窗。
④雲山:高聳入雲的山峰。
⑤三般兒:具體指下文所說的羅幃靜、鴛被冷和心疼。挨:等。
⑥巉(chán)地:即劃地。平白無故的。
⑦森地:陰森寒冷。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花窗外的風雨吹來古今同樣的感情,夢中雲山霧罩繚繞著雲霧山林十二層。薰香的香菸散去蠟燭熄滅人們剛剛寧靜下來,酒醒的時候愁不但未醒反而更濃,五次番也挨不到夭明。冷不丁地忽然感覺帷帳里太清靜,冷不丁地忽然又感覺鴛鴦被的被窩裡太冷,冷不丁地忽然感覺心口窩堵的有些疼。

創作背景

此曲創作時間不詳。作者客居京師時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聽到雨聲浮想聯翩,醉意淡去,愁情仍在心頭。作者輾轉反側終於煎熬到天亮,猛地感到一陣冰涼,心裡的疼痛忽然洶湧起來,於是有感而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客居思鄉的散曲,意境清晰,語言明淨,情感真實。
“瑣窗風雨古今情,夢繞雲山十二層”兩句很朦朧,實際是醒後蒙蒙曨曨的感覺,這時外面的風雨吹打著花窗,作者自己在隱約蒙曨的夢境中剛剛出來。
“香銷燭散人初定,酒醒時愁未醒”兩句緊接前面的意脈,是說等醒過來才感覺到繚繞的香菸也散去了,蠟燭也滅了,人生也都沒有了。酒醒實際就是夢醒,但是憂愁卻沒有辦法醒來。這種情緒才是中心和關鍵。
“三般兒挨不到天明”中的“三般兒”是口語,大意是說三次迷迷糊糊地睡去,三次又冷不丁地一激就醒了,還是挨不到天眀。“三般兒”又暗啟最後的三句話。
“巉地羅幃靜,森地鴛被冷,忽地心疼。”極其傳神,是作者自己真正經歷的感情經歷,故很有層次感,如同身臨其境。人在大夢初醒時,很多意識都模糊不清,故作者感受也是一點點清晰起來,這種感覺是從遠到近,由外到內的。因此作者最先感受到的是“羅幃靜”,羅帷里的空間十分寂靜,由於寂靜作者感受到非常孤單,忽然一下子就感受到被窩有點冷清,這種孤單冷清造成自己內心的淒涼。人不是獨居動物,離開伴侶都會孤單寂寞冷清無聊。而這三個層次前面又都用了表示突然的副詞,更增加了表達力度。
散曲通篇採用白描手法,既沒有艱深晦澀的典故,也沒有比興等複雜的手法,而是運用俚語俗諺營造淒涼的意境來表達作者自己的孤獨情感。

名家點評

原中華書局編輯李伯欽《家藏四庫系列·元曲三百首·插圖本》:這首曲子具有宏大的時空感,並給人一種深沉感。

作者簡介

喬吉(1280-1345),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山西太原人,流寓杭州。一生窮愁潦倒,寄情詩酒,故散曲多嘯傲山水和青樓調笑之作。存雜劇《兩世姻緣》等三種,小令二百零九首,套數十一篇。劉熙載在《藝概》中稱他為“曲中翹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