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夕陽西下水東流

《水仙子·夕陽西下水東流》是元代無名氏創作的一首散曲。此曲描寫了重陽登高懷鄉之情,從敘述的口吻釆看,大約為一失意文人所作。雖多次化用前人成句與意象,但情感表述卻真摯、纏綿、動人。全曲言辭悲愴,意境清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水仙子·夕陽西下水東流
  • 作者:無名氏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散曲
  • 宮調:雙調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

作品原文

【雙調】水仙子·夕陽西下水東流
陽西下水東流,一事無成兩鬢秋。傷心人比黃花瘦,怯重陽九月九,強登臨情思悠悠。望故國三千里,倚秋風十二樓,沒來由惹起閒愁。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水仙子,曲牌名,屬雙調。此調正體四十二字(除襯字外),八句七韻,六平韻一仄韻,基本句式為:七、七、七、五、六、三、三、四;有一變體四十四字,八句七韻,六平韻一叶韻,基本句式為:七、七、七、五、六、四、四、四。
②兩鬢秋:兩鬢斑白。
③傷心人比黃花瘦:黃花即菊花。借李清照“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入比黃花瘦”詞意。
④悠悠:形容憂恩不斷。《詩,邶風·終風》:“悠悠我思。”
⑤望故國三千里:化用張枯號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的詩意。
⑥倚秋風十二樓:據《史記·封禪書》:“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迎仙人”。這裡指所寓之地的建築樓觀,為登高之處。
⑦沒來由:無端,無緣無故之意。

白話譯文

夕陽西下,江水東流;一事無成,兩鬢卻已斑白。傷心失意的作者憔悴不堪,怕重陽來到,勾起離恨鄉愁。強打精神登高臨遠,作者情思悠悠,他遙望著遠方的故鄉在秋風中獨倚層樓,又沒緣由地生出了許多閒愁。

創作背景

作者大約是一位失意文人,他為了求取功名而遠離家園,多少年過去了,始終未能如願。在一個重陽節日裡,作者登高臨遠,不禁悲從中來,於是寫下了這首小令。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小令一開始就以“夕陽”和“流水”起興,從而定下淒涼的基調。“夕陽”在歷代文人的筆下,就是人生遲暮的象徵;“東流水”一方面表明時間像流水一樣水去不回,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自己所追求的功名事業像流水一樣落空了。這樣自然而然引發出下句:“一事無成兩鬢秋”,水到渠成,情景交融。第三句承接第二句,因老大蹉跎,故而“傷心”,“傷心”則“人瘦”;這裡借用李清照的成句,既合當時之情,又切彼處之景,不露痕跡。第四句是一個過渡句,表明時令,照應前文,使“黃花”(即菊花)兩字有了著落,同時引起下文,“怯”者,怕也,怕九月重陽,因為“每逢佳節倍思親”,它會勾起人們思鄉懷人的情緒。況且“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澹”(歐陽修《秋聲賦》),更使人難以為懷,然而怕有什麼用呢,它還是來了。“強登臨情思悠悠”,“強”是“勉強”,從這個詞中,可以了解到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已疲憊不堪,渴望歇歇腳,得到親人的撫慰,於是強撐病體,登高臨遠,從而生出“情思悠悠”。作者矛盾複雜的心理由“怯”字、“強”字曲曲傳出。然而家鄉是那么的遙遠(“故國”即故鄉,“三千里”極言其遠),只有徒然凝望而已。此處是說自己登臨倚樓,只覺秋風撲面更增淒涼蕭瑟之感。從思想感情上說,以上二句與王粲登樓賦》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頗有相似之處。全曲最後以“沒來由惹起閒愁”作結,餘味無窮,“愁”點明題旨,作者用“沒來由”“閒”來修飾“愁”,值得玩味,“愁”的緣由及內容,上文中已交代得清清楚楚,作者在這裡之所以這樣寫,只不過是於無可奈何之中,強作曠達罷了,就如痛苦之人,強顏歡笑,愈顯出其痛苦一樣,作者的“愁”至此已達到了頂點。
這首小令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的寫情之妙。作者沒有具體地描繪景物,用來起興作比的景物也很平常,而且作者還多次化用前人成句和意象,然而卻十分曲折地表達了自己複雜矛盾的情感,只覺情絲纏綿,真摯自然,獨具一種藝術魅力。

名家點評

李伯欽《經典傳家·圖解元曲三百首》此曲意境淒涼,言辭悲愴,淺顯易懂,感情直白真摯,毫不做作,可以視為元曲中此類曲風的代表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