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水下曲棍球源於上個世紀40年代,其出現時間並不久遠,卻十分盛行。
比賽場地
水下曲棍球比賽是在一個長25米,寬12米、水深2—4米的游泳池池底進行。在寬12米池底兩端端線中間各有一個長3米,寬300毫米,高180毫米的木製球門;
比賽著裝
運動員身著泳褲,戴泳帽、
面罩、呼吸管、手套,穿橡膠腳蹼,手持一個短的木製的能夠在水中水平擺動的球棍,全隊統一為黑色或白色。
比賽時間
全場比賽為33分鐘,分上下兩個半場,各15分鐘,中間休息3分鐘。
隊員組成
運動員全隊由10人組成,包括在水下6人,陸上2名替換隊員 、2名後備隊員。
比賽規則
比賽用球是一個直徑為80mm,厚30mm,重1.3kg,內置鉛塊外包橡膠的扁圓型球(與
冰球相似)。運動員在水下用球棍可以運球,傳球,射門,將球打入對方球門獲得1分,最後總積分多者為勝利隊。運動員可以出水呼吸換氣。禁止在比賽中拉人,抱人,用球棍傷人。賽場
裁判員為4人,1人在游泳池岸邊,在水下總共3人。
盛行國家
主要球隊
在所有隊伍中,
新加坡隊有著奇特的地位。新加坡水下曲棍球隊於2004年8月由三個愛好者自發成立的非盈利性質俱樂部。2008年主要運動基地是女皇鎮
水上運動中心(Queenstownswimming poolcomplex)。新加坡水下曲棍球俱樂部最大的特色,正如新加坡這個移民國家一般,隊員來自世界各地多個國家。
在中國,
成都2009年2月28日開始,上海2011年,北京2014年開始。接著2015年舉行了第一屆中國杯。接著其他城市也開始了水曲活動。
主要特點
水下曲棍球是一項在中國還未被商業化的運動項目,雖然水上運動沒陸地球類運動觀賞性高,但是後期可以通過水下直播結合媒體與網際網路進行賽事直播報導,目前世界水下運動組織CMAS正努力申請使其進入
奧運會大家庭,在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上作為受邀運動進行表演賽,水下曲棍球運動在中國作為一項受人青睞的新型運動,未來的發展將無可限量。對於參與者來說,水下曲棍球隊員有著賞心悅目的身姿,嫻熟的技藝,激烈的對抗,這足以令人興奮。一般來說,這種非奧運項目的每個球隊的隊員都非專業人士,而是來自?各種工作崗位,有著各種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不同階層種族乃至國家的人由於這樣一個項目彼此熟悉,這至少在新加坡也成為整個社會和諧共處的一份潤滑劑。
水下曲棍球對於
中國,尤其像
成都這樣的
內陸城市有著特殊的意義。
潛水運動已經悄悄的蔓延到了中國每一個有消費能力的城市。但平常工作日,沒有良好
海域甚至是內陸城市的
潛水員,也希望能找到一個方法培養或者滿足自己親水的特性,這就需要靠就近的水中運動。世界現有的水中運動絕大多數是非對抗運動,例如游泳、蹼泳、
跳水、
水上芭蕾等,奧運會選用的均為非對抗運動。但正如有的人喜歡跑步田徑而更多的人喜歡籃球足球一樣,有對抗的運動總能吸引到更多人參與。
水中的對抗運動主要有水球,水下曲棍球,水下
橄欖球等。其中水球實質上是一種水面運動。水下橄欖球有著過多的身體接觸,首先在安全上形成一些問題,其次在單薄的泳衣泳褲下容易引起亞洲文化圈的不適應。(事實上亞洲人就不喜歡橄欖球)水下曲棍球雖然是在水下完成,但規則
上不允許過於激烈的身體對抗。在水的阻力和設備的保護下,運動員即便被踢或者打到也不易真正受傷,是一種更文明的水下對抗運動。
歷史沿革
水下曲棍球的出現源自
蹼泳運動的開展,最開始在歐美流行,源於歐美人親水的特性。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在
東南亞地區水下曲棍球首先來到了
菲律賓,進而擴展到整個東南亞。如今東南亞地區近來已經出現水下曲棍球的熱潮。
20世紀40年代,當潛水愛好者把潛水運動引進游泳池,並轉化創新為競技潛水蹼泳運動,並於1967年和1976年先後舉辦了首屆
歐洲蹼泳
錦標賽和世界蹼泳錦標賽後,由開始的3個競賽項目,發展成現在的30項。蹼泳已成為年輕人感興趣的
體育競賽項目,特別是對“水下屏氣潛泳”更感興趣。但它在30項競賽中,只有2項,蹼泳人深感不足,於是進一步聯想:若把球類競賽活動引到水下進行,當會對蹼泳人和潛水人產生更大的興趣。 兩個新的水下項目就這樣出現了。水下曲棍球於20世紀50年代,在
英國及其聯邦和南非先流行起來。而水下橄欖球則是在60年代起源於
聯邦德國(
西德)。1959年世界水下活動聯合會成立後,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少數會員國也開始嘗試著開展這兩項活動。
這兩項運動的發展較為緩慢,初期的交流也只是在少數幾個國家之間進行,而且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活動方式和裝備要求,如在水下曲棍球比賽中,有的國家規定運動員必須採用雙手
握持一個“長的球棍”;而有的國家則規定,單手握持一個“短的球拍”。在
水下橄欖球比賽中,有的國家規定是“8個運動員在水下”,而有的國家則只要求在水下有“4個人參加”。這種各行其是也影響了兩項運動的迅速開展。
為了打破這種局面,1974年荷蘭人威利·派珀斯和西德人卡爾·海茵斯·科爾向世界水下活動聯合會建議:將它們納入運動委員會的體育競賽項目內。
世界水下活動聯合會研究了上述建議,同意在運動委員會中建立一個協會,具體領導這兩項水下球類競賽活動,統一規則和要求,開展國際間的競賽活動。於是,1977年“水下曲棍球和水下橄欖球協會”成立,英國人艾倫巴·克斯為第一任主席。
協會成立後,首要工作是制訂出2項球類活動的國際競賽規則,設計了統一的競
賽場地設備、運動員的器材裝備、參加競賽隊員的人數和要求,各國按統一的規定參加競賽。同時,制訂了初期的競賽活動規劃,並於1978年舉行“第一屆歐洲水下橄欖球錦標賽”(在
瑞典瑪爾默),1980年舉行“水下曲棍球國際邀請賽”(在
加拿大溫哥華),1982年舉行“第一屆水下曲棍球世界錦標賽”(在
澳大利亞布里斯班)。
成都興起水下曲棍球海歸白領一族水下激戰
2015年7月14日晚,成都城南一家游泳館,泳池中幾位年輕人正在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水下曲棍球比賽。對大多數人都很陌生的水下曲棍球是一種新興的球類運動,玩法類似曲棍球和冰球,但主要在水下進行,在東南亞尤為盛行
2009年,曾在新加坡留學的張哲發起成立了“成都水下曲棍球隊”,這也是全國第一支水下曲棍球的愛好者團隊。6年時間,“成都水曲隊”已從最初的2人擴展成為50多人的隊伍,成員多為都市白領海歸。
陳軍就是“成都水曲隊”的元老。她說,這個還未被商業化且具有娛樂性的項目給她帶來了“與眾不同的體驗”——她開始接觸水曲時,甚至還不會游泳,但現在,她的水下動作已經頗為嫻熟。而且,對抗性十足卻又低傷害的水曲,還讓她練就了好身姿。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項運動,“成都水曲隊”建立了微信群、QQ群,並通過降低參與成本等方式吸引招募愛好者,推廣水下曲棍球,並且成立了成都首個水下曲棍球俱樂部水精靈水下曲棍球俱樂部。
水下曲棍球在中國已生根發芽。繼成都之後,北京、上海、杭州、南寧、廣州、大連、邯鄲、蘇州、香港、深圳、佛山等地也相繼建立了自己的隊伍。2015年5月,北京舉辦了首屆“中國杯”水下曲棍球交流賽。“我們參加比賽全是自掏腰包,不為名次,只為快樂!”陳軍笑嘻嘻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