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毒害

氯毒害,是指植物吸收過量氯而產生的代謝失調、生長發育受阻的中毒現象。土壤含氯過高會提高土壤滲透勢,降低土壤水分的可利用性,導致植物吸水困難,從而對植物產生毒害。植物受氯害的一般症狀是生長停滯,葉片黃化。植物種類不同,症狀有差異。小麥、大麥和玉米等葉片無異常特徵,但分櫱受抑;水稻葉片黃化並枯萎,但與缺氮時的葉片均勻發黃不同,開始時葉尖黃化而葉片其餘部分仍保持深綠;油菜、小白菜於三葉期後出現症狀,葉片變小、變形,脈間失綠,葉尖、葉緣先後枯焦,並向內彎曲,至6〜7葉後新出葉不再出現症狀,輕度受害葉片仍可逐漸恢復正常。各種植物耐氯能力不同。耐氯性強的植物有小麥、水稻、黑麥草等;耐氯中等的有大麥、棉花、蠶豆、油菜、番茄、柑橘、葡萄、茶、蔥、蘿蔔等;不耐氯植物有萵苣、紫雲英、四季豆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氯毒害
  • 類型:術語
一般農田不會產生氯害,但植物幼苗期對氯敏感,較易發生中毒現象。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氯是限制植物生長的一個重要脅迫因子。氯毒害通常發生於鹽鹼地和濱海鹽土。防治氯害的措施有:①在植物幼苗期禁施含氯濃度高的化肥;②忌氯作物或對氯敏感植物應不施用含氯化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