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部隊

氣象部隊:擔負軍事氣象保障任務的專業兵。一般編為氣象中心、室、台、站或氣象聯隊、中隊、分隊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象部隊
  • 外文名:Weather troops
擔負軍事氣象保障任務的專業兵。一般編為氣象中心、室、台、站或氣象聯隊、中隊、分隊等。
主要裝備有地面和高空氣象觀測、探測設備、氣象通信設備、氣象資料處理設備、電子計算機和氣象專用車輛等。基本任務是:實施氣象觀測、氣象偵察,收集和傳遞氣象情報,製作並提供天氣預報和氣候資料等,為本級部隊遂行作戰、訓練和其他軍事任務提供氣象保障。通常依據便於及時準確地傳遞氣象情報、具有較大的偵測空間範圍和利於發揮保障的整體效能等要求,按照作戰指揮關係或業務系統,構成戰區或軍種、兵種的氣象保障網。氣象部隊是軍隊作戰、訓練和遂行其他任務的重要保障力量。
軍隊氣象勤務組織是隨著戰爭和軍隊裝備、編制的發展,以及氣象科學技術的進步而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中國古代軍隊已有專門掌管氣象工作的人員預測天氣,為軍隊作戰、行軍等服務。如《六韜·龍韜·王翼》載,“故將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其中“天文三人,主司星曆,候風氣,推時日,考符驗,校災異,知人心去就之機”。
隨著氣象觀測儀器的發明、發展及其在軍事上的套用,18世紀初,歐洲一些國家的陸軍部隊和海軍艦隊開始建立氣象觀測站。1870年,美國陸軍在通信兵中組建氣象觀測部隊。第一次世界大戰促進了軍隊氣象勤務機構的建立和發展。1915年,法國、俄國分別建立軍事氣象局、軍事氣象總局,俄軍並在各軍的司令部設立氣象台、站。1916年,英國的陸軍、海軍和航空兵先後組建氣象保障機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參戰國的軍隊大多建立氣象勤務機構。戰前,蘇聯將國家水文氣象總局轉建為紅軍水文氣象總局,陸軍、海軍、空軍的氣象台站數量有較大增加。戰爭初期,美國陸軍的航空兵部隊和炮兵部隊擴建氣象台站,海軍艦隊建立氣象水文勤務機構。戰後,美國空軍組建由空軍氣象局管轄的氣象聯隊。
在中國,1929年後,國民黨空軍、海軍及炮兵、工兵陸續設定氣象機構;1939年,建立空軍氣象總台。1945年2月,八路軍總部在延安建立氣象台。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設立氣象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氣象部隊有了很大發展。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成立氣象局。20世紀80年代後,氣象部隊在裝備和技術上已有很大改進,逐漸建成氣象保障自動化系統。中國人民解放軍氣象部隊在完成作戰、訓練和國防科研試驗的氣象保障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適應信息化條件下軍隊作戰、訓練和高新裝備試驗的需要,一些技術先進的國家的氣象部隊將在技術上廣泛運用雷達、衛星、火箭、大氣遙感等新的氣象探測手段和高速通信設備及電子計算機,專業隊伍將日趨完備,氣象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機動保障能力將進一步得到增強。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