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諺語

氣象諺語

天氣諺語是指民間流傳的關於預測天氣變化的詞語。人類在千百年來一直想製造準確的天氣預報,天氣諺語是勞動人民在歷經口述與筆記的歷史後總結出的諺語,用來指示明日天氣是天朗氣清還是風雨飄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象諺語
  • 外文名:weather lore
  • 典型例子:正月陰、二月星等
  • 適用範圍:地球上緯度較適中的地區
  • 可信度:較高(適用於日常生活)
  • 來源:勞動人民歷史和經歷的總結
基本信息,適用範圍,正確使用諺語,可信度,氣象諺語分類,冷熱諺語,關於風的諺語,關於雲的諺語,諺語結構,相關新聞,

基本信息

“正月陰、二月星、三月、四月大雷公,五月雨、六月晴,七月、八月有大風,九月寒霜十月雪,十一、十二
寒潮節。”“一霧三晴,重霧三日必大風。”“滿天亂飛雲,雨雪下不停。”“喜鵲枝頭叫,出門晴天報。”“風大夜無露,陰天夜無霜。”這些幽默的韻文是由不同年代不同作者所寫,其預測全年氣候轉變,並以周邊的事物預測天氣陰晴變化。其雖然並不一定真確 ,但卻提供了較為可信的天氣變化預報給人們,讓人們可以作出準備。

適用範圍

地球上緯度較適中的地區,大約在北緯或南緯30°至60°,為人類主要活動地帶。而在這些地方的天氣轉變較為明顯,並不會長年持續相同的氣候,今天是潮濕的晴天,明天可以是寒冷的雷雨天。
雖然世界上有很多人生處於赤道地帶,但在很多情況下這地帶的氣候並不會有明顯變化。如撒哈拉沙漠,其終年均是酷熱乾燥,反之,印度次大陸與西太平洋地帶則長年處於雨季,其日間的天氣變化較少。
因此中文世界的天氣諺語主要適用在緯度適中的地帶,因為其有明顯的氣候變化。但天氣諺語於不同地區的適用性亦有可能有所不同,如東虹日頭,西虹雨,因為中國大部份地區均處於西風帶,如果西方出現彩虹,說明西方已有雲雨,不久將會向東移並降水。如果東方出現彩虹,說明雲雨帶已移走,晴天將至。

正確使用諺語

辨別諺語的真偽
氣象諺語是我們祖先一邊繼承一邊發展起來的。在繼承過程中,不論是口傳還是文字記載,均有發生錯傳或以訛傳訛的可能。如諺語“春無三日晴,夏無三日雨”有些地區就傳成了“春霧三日晴,夏霧三日雨”,所以在使用前必須認真查清諺語的每一個字,不能拈來就用。
弄清諺語含義
氣象諺語是從民眾中來的,這樣就不可避免的有地方方言混雜其中。如樂安地區流傳的“二月初二晴,烏江作不成,二月初二雨,烏江作到底”的諺語中,“烏江”兩字就是方言,意指陰雨低溫天氣。
掌握諺語的季節性
氣象諺語的季節性很強,但受字數的限制,不可能把適用季節都表達出來。如“烏雲攔東,不雨也風”與“烏雲攔東,有雨不凶”,表面上看起來是矛盾的,實際上這兩句諺語都允許存在,只是適用季節不同。前一條適用於夏季,侯一條適用於春、秋、冬三季。“雷聲連成片,雨下溝河漫。”所以在使用諺語時,要注意諺語的季節性。
注意諺語的地區性
氣象諺語是民眾長期在一個地區積累起來的經驗,地區性很強。在甲地適用的諺語,到乙地不一定適用。如在河流自南向北流的地區有“雲走上,雨落如插槍,雲走下,雨落如散沙”的說法。假如把這句諺語搬到河流自北向南流的地方就肯定不準確了。

可信度

經由不斷的觀察,配合反覆的實證,天氣諺語雖然是假設,但亦能提供部份有用的資料。因為天氣諺語是經過反覆觀察與實踐而得,因此並不能稱其為不科學。然而,其有地區局限性,未必是全球通用。而使用天氣諺語來作長期天氣預測亦受到氣象變化的主觀局限,並不一定可行。
因為大多數天氣諺語生成時科學知識並不發達,因此其欠缺了科學的求根精神,其只是對現象作出描寫,而沒有作出解釋,因此其沒有理論支持。然而,天氣諺語在經過不斷實踐後已是具有足夠的可信度,並足以在日常使用。

氣象諺語分類

冷熱諺語

一年四季,天氣有時冷,有時熱,不斷地在交替變化。很早以前,測量冷熱的儀器---溫度計還沒有發明出來,人們只能憑自己的感覺做一些記載。這些諺語,一部分根據冷熱判斷未來的天氣變化,一部分反應當時的冷熱程度。
氣象諺語
(一)反映氣溫變化規律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驚蟄過,暖和和,蛤蟆唱山歌
清明穀雨,凍死老鼠
過了寒食冷十天
清明寒十,穀雨寒七
四月八,凍死鴨
(二)知冷熱,測天氣
一朝赤膊,三日頭縮
杜前暖,杜後寒
冬暖春寒,冬冷春暖
立冬暖,一冬暖

關於風的諺語

風是流動著的大氣,大氣就是我們俗稱的空氣。風有從北方來的,有從南方來的,也有從別的方向來
的。因為各方面的地理屬性不一致,所以不同來歷的風有它多樣的特性。因此,我們在不同的風裡面,就
有不同的感覺,可以看到不同的天空景象。更進一步的,如果兩種不同的風碰頭,就極易發生衝突,這時
就可以看到天氣突變的現象。
東風四季睛,只怕東風起響聲。
偏東風吹得緊要落雨。
東風急,備斗笠。
東風急,備斗笠,風急雲起,愈急必雨。

關於雲的諺語

天氣不同,雲的狀態也不同。百姓們通過雲的不同形態還觀察天氣,從而總結出一些關於雲的諺語。
早起浮雲走,中午曬死狗 
氣象諺語
早怕南雲漫,晚怕北雲翻
早看東南,晚看西北
雲從東南漲,有雨不過晌
日出紅雲升,勸君莫遠行
日落紅雲升,來日是晴天

諺語結構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天氣系統通常由西向東移,而紅色的雲彩則是日出或日落時太陽光線射向其內側所形成的。在同一日的這兩個時間,太陽光線是由很窄的角度通由濃厚的大氣層照射至雲朵里,結果最短波長的可見光線便被雲朵吸收,即綠、藍與紫光,所以天空便形成了紅色(互補色的關係)的雲彩。在早晨時天空是如果是紅色,則是東方的天空放晴,因此太陽光可以照射至西方充滿雲霧的天空里。反之,在傍晚時,西方的天空必須萬里無雲,太陽光方可通過西方的天空照射至東方的雲霧裡。
天氣諺語不止以天色來辨別天氣狀況,亦會使用雲朵形態來辨別。
氣象諺語
“空中魚鱗天,不雨也風顛。”明顯的布滿捲雲(魚鱗狀)的天空延綿很長,而這種位於高海拔的捲雲指示出有低氣壓的雲霧由西向東移至。這通常會增加風速,在東方形成狂風暴雨,增厚雲朵與在未來二十四小時內生成降水作用。
“天有城堡雲,地上雷雨臨。”
夏天時積雲的花椰菜形狀指示濕氣快速上升並冷卻,而乾空氣則繼續停在高空。當城堡雲出現,即指示暖濕空氣與冷乾空氣在高空相遇產生不穩定性。這種城堡雲通常會在白天時產生雷陣雨。

相關新聞

談談預兆梅雨的天氣諺語
對於易造汛期漬澇災害的梅雨,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民間流傳有許多諺語,可作為趨勢性預報的參考。
例如“三九欠東風,黃梅無大雨”。“三九”通常在公曆1月9日至17日,“黃梅”是指6月6日至20日左右。其意是說,三九期間如東風很少或沒刮過東風,則對應芒種節氣間雨量將會偏少。由於三九的第一天與芒種節氣第一天相隔約150天左右,按照天氣變化150天的韻律,三九期間刮東風,隔150天左右將有一次類似的天氣過程再現。
又如“臘月里多雪,水黃梅”,說的是農曆臘月雪和梅雨存在著正相關。“寒水枯,夏水枯”,“枯”指雨水偏少。諺語說的是如果冬季雨水偏少,則梅雨也偏少。這是因為天氣往往有階段性轉換,天氣持續乾旱,常常是某一種有利於乾旱的天氣形勢相對穩定所造成的。但由於大氣處於不斷的運動中,上述相對穩定狀態總是要被破壞的,並在一定條件下向著自己的“反面”轉化。
這方面的轉化例子還有“發盡桃花水,必是旱黃梅”。“桃花水”指清明節氣或四月份桃花開放期間的降水。“旱黃梅”指芒種節氣梅雨偏少或梅雨開始偏遲。在長江下游地區,如果清明節或四月份桃花開放期間雨水明顯增多,俗稱“發盡桃花水”,則芒種節氣梅雨將偏少,或梅雨開始偏遲。桃花水偏多,標誌著春季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比常年強盛,暖濕空氣活躍,在桃花開放的清明節氣里,就常在江南與北方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對峙,以致桃花水偏多。到了六月份芒種節氣時,副熱帶高壓勢力又往往周期性地相對減弱,致使梅雨偏少或開始較晚,導致兩個時段雨量呈反相關。 與其類似的諺語還有“春水鋪,夏水枯”,都是用春雨多寡來預測梅雨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