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與化學工業

化學工業涉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質較多,一旦泄漏危害極大。不同的化學反應對溫度、濕度等氣象條件的要求十分嚴格,必須控制在適宜範圍。即使不發生安全事故,化工廠的大氣污染也是比較嚴重的。因此,在工業布局上,化工區不宜建在上風上水處,應儘量安排在城市和居民區的下風向和近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象與化學工業
  • 外文名:Meteorology and Chemical Industry
  • 化學工業特徵:涉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質較多
  • 化工生產位置:不適宜建在上風上水處
  • 氣象因素:不同化學反應對溫濕度等相應不同
  • 措施:加強通風、杜絕火源
簡介,化學工業生產災害事故與氣象條件的關係,化工企業與易燃易爆物品生產,

簡介

工礦業生產同樣要考慮氣象條件,其中以下行業與氣象的關係更加密切。第一類是在露天條件下作業的建築業和石油鑽並勘探業,第二類是與並下氣象條件密切相關的採礦業,第三類是生產過程與工藝對氣象條件要求嚴格的紡織業、建材業、精密儀器製造業等,第四類是與危險品生產有關的行業,如化工企業和易產生粉塵的產業。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報告,世界工礦企業每年發生各種工業本故5000萬起,死亡200多萬人,上千萬人受傷致殘。根據聯合國資料,世界平均事故經濟損失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5%,預防事故和應急救援投人占3.5%,合計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左右。我國2006年全年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627258起,比2005年下降12.6%死亡112822人,下降11.2%。億元GDP生產事故死亡率0.558,下降20.3%。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別重大事故同比下降78%,初步估計2005年全國事故災難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890億元。
生產事故的原因有四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動作、技術隱患和欠缺、不良生產環境、管理不善。氣象是生產環境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但卻是重要的誘發條件。
工礦業生產中的事故類型主要有機械傷害、電擊、火災、爆炸、粉塵、中毒、高墜、污染、中暑、凍傷、水、窒息、職業病等多種。絕大多數都與氣象條件有一定的關係。以下我們按行業分別介紹。

化學工業生產災害事故與氣象條件的關係

化學工業涉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質較多,一旦泄漏危害極大。不同的化學反應對溫度、濕度等氣象條件的要求十分嚴格,必須控制在適宜範圍。即使不發生安全事故,化工廠的大氣污染也是比較嚴重的。因此,在工業布局上,化工區不宜建在上風上水處,應儘量安排在城市和居民區的下風向和近海。

化工企業與易燃易爆物品生產

這類企業容易發生火災、爆炸、中毒與惡性污染事故,許多事故的發生與氣象條件有著密切的關係。
2003年7月28日河北省辛集市郭西煙花爆竹廠發生特大爆炸,導致35人死亡,2人失蹤,10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456.49萬元。現場未發現人為製造爆炸和外來火種引爆,可能是由於當天氣溫很高,該廠又違規作業,在規範設計的晾場以外的烈日底下大量晾曬所致。
又如2002年8月27日蘭州石化公司的特大中毒事故。當天下午17時動力廠污水處理車間門前,西固區環行東路東西方向約1千米範圍發現不明有毒氣體。原因是15時許該公司的老烷基化裝置容器臥式儲罐中酸性廢油排人含硫的污水管線,反應產生硫化氫,在管道空間內積聚到一定數量後從檢査井口溢出。由於當時氣溫較高,毒氣沿下風向漂移,導致過往15輛機動車駕乘人員死亡4人,多人重度中毒,41人輕度中毒,直接經濟損失200餘萬元。
粉塵爆炸也是一種十分嚴重的工業災害,主要發生在紡織、化工、糧食與飼料儲運加工及冶金業。日本統計1952-1978年期間粉塵爆炸209次,死亡86人,傷460人。1942年,我國撫順曾發生世界上最大的一次煤塵爆炸事故,死亡1549人,傷殘246人。粉塵爆炸的基本條件是粉塵懸浮在空氣中並達到著火濃度下限或爆炸濃度下限有充足的空氣與之混合併供應氧氣,接觸電火花、雷電、高溫輻射、衝擊摩擦、化學火源等火源。在氣溫高,空氣濕度低的天氣,粉塵爆炸的危險度高。1987年3月15日凌晨哈爾濱亞麻紡織廠發生粉塵爆炸,損毀廠房1.3萬平方米,火災蔓延傷亡235人,其中死亡58人,重傷66人,毀壞設備158座。當天的日平均相對濕度僅36.5%,為本周內的最低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