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服務效益評估

開展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同時也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包括氣象服務的社會效益評估、氣象風險(災害)評估、經濟效益評估、生態效益評估等諸多內容。雖然這一問題早已引起國內氣象學者和專家的廣泛關注,相關研究已取得不少重要成果,且漸顯規模,然而不可否認,在已有的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業務套用中,尚沒有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理論框架、體系和通用方法,很多科研和工作還在探索之中,還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部現實需求。如何科學定量地開展對氣象服務所產生的社會、經濟、環境、生態等綜合效益的測度和評估,需要更多的技術人員和研究團隊加入到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學科建設和業務套用當中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象服務效益評估
  • 外文名:Evaluation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Benefits
  • 包括:社會效益評估、氣象風險評估等
  • 方面:社會、經濟、環境、生態等
  • 現狀:進入21世紀更追求客觀性和準確性
  • 三階段:20世紀7-80年達,90年代,21世紀
簡介,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工作現狀,我國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情況,

簡介

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是對氣象工作成效的總體檢驗,對最佳化氣象服務工作的管理,提高氣象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而提高氣象工作的實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氣象服務與經濟社會發展日趨密切,人們迫切需要了解和評估氣象服務的質量及其所產生的社會效益,了解不同用戶群(社會公眾)的動態需求,評估其滿意度變化開展規避氣象風險、防災減災的風險(災害)評估,評估國民經濟行業產出與氣象條件的典型相關性和敏感性,科學度量和評估氣象預報、警報等服務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通過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氣象部門可以不斷獲取用戶的動態反饋信息,尋找現有工作中的不足,發掘新需求,積累新經驗,進一步最佳化氣象服務的業務系統和業務流程等,促使氣象服務真正融入百姓生活、融人經濟社會發展中。
開展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同時也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包括氣象服務的社會效益評估、氣象風險(災害)評估、經濟效益評估、生態效益評估等諸多內容。雖然這一問題早已引起國內氣象學者和專家的廣泛關注,相關研究已取得不少重要成果,且漸顯規模,然而不可否認,在已有的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業務套用中,尚沒有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理論框架、體系和通用方法,很多科研和工作還在探索之中,還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部現實需求。如何科學定量地開展對氣象服務所產生的社會、經濟、環境、生態等綜合效益的測度和評估,需要更多的技術人員和研究團隊加入到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學科建設和業務套用當中來。

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工作現狀

世界氣象組織(WMO)在1990年和1994年分別召開了兩次關於氣象服務經濟效益國際研討會,研究了20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國在對氣象服務產生的經濟效益評估方面取得的成果。此外,WMO在21世紀初還提出和構建氣象服務經濟框架。美國在20世紀80-90年代開展了氣象現代化建設和業務技術體制改革,通過對氣象現代化前後氣象服務效益的評估,進一步促進和支持了國家決策以及美國近年來利用包括經濟學研究在內的經濟一社會和人文科學研究結果。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才開始研究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國內不少專家學者在這方面作過許多有益的探索,但由於條件限制和可操作性不強,許多研究成果沒能得到推廠使用,而2006年以來的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學習和借鑑了國外氣象服務效益評估的方法,與20世紀相比,有了較大的改進,更加追求客觀性和準確性。

我國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情況

我國是個多災重災的國家,每年因自然災害造成巨大的直接經濟損失。據統計,20世紀50-60年代每年約390億元人民幣,70年代每年約520億元,80年代每年約620億元20世紀90年代的災害損失顯著增加,1991年為1251億元,1992年為854億元,1993年為993億元,1994年為1876億元,1995年為1863億元。1995年的災害損失是20世紀80年代的3倍、70年代的3.6倍、50-60年代的4.8倍。1996年和1998年的洪澇災害更是突破了2000億元,洪澇災害經濟損失呈現出越來越重的趨勢。此外,環境污染災害造成每年經濟損失在1000億元,荒漠化危害造成每年經濟損失約540億元。另外,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評估,20世紀90年代全球重大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比20世紀50年代高出近10倍。
我國氣象服務效益評估目前可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的評估二是20世紀90年代的評估,三是進入21世紀的評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