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瘤

氣瘤,中醫病名。氣瘤是以皮膚間發生單個或多個柔軟腫核,按之凹陷,放手凸起,狀若有氣,皮色如常或有褐色斑為主要表現的腫瘤性疾病。相當於西醫的多發性神經纖維瘤。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氣瘤
  • 常見發病部位:面部及四肢
  • 相關西醫疾病:多發性神經纖維瘤
  • 常見病因:痰氣凝結
  • 多發群體:多發群體
  • 傳染性:無
  • 疾病分類:外科—瘤
名詞解釋,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病機,臨床診斷,診斷要點,鑑別診斷,辯證論治,治療原則,證治分類,其他療法,轉歸預後,預防調護,文獻摘要,

名詞解釋

氣瘤是以皮膚間發生單個或多個柔軟腫核,按之凹陷,放手凸起,狀若有氣,皮色如常或有褐色斑為主要表現的腫瘤性疾病。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相當於西醫的多發性神經纖維瘤。

病因

本病多因元氣不足,氣滯痰凝所致。

病機

肺主氣,主一身之表,由於元氣不足,肺氣失於宣和,以致氣滯痰凝,營衛不和,痰氣凝聚肌表,積久成形,發為氣瘤。

臨床診斷

診斷要點

臨床表現: 好發於軀幹部,亦常見於面部及四肢。瘤自皮膚腫起,生長緩慢,為多發性,數目可從數個至千餘個不等,大小差異很大,從米粒大至拳頭大,質地或硬或軟,但多數質軟,用手指壓之凹陷,去除壓力後即能彈起。部分頭頸及四肢部的多發性氣瘤可見局部皮膚、皮膚下組織水腫,過度增生、增厚、發硬而失去彈性。瘤的皮色不變,有的或帶淡紅色。另一種為先發生大小不一的褐色斑片,而後再發生贅瘤,色素斑和贅瘤可在同一部位,也可在不同部位同時發生。

鑑別診斷

1.肉瘤 部分腫塊生於皮下,質軟,類似氣瘤,但多數呈分葉狀,無壓縮性,且不能將其擠入皮下。
2.血瘤 腫物柔軟,境界不清,觸之如海綿狀,或腫塊表面色澤鮮紅或紫暗,加壓時不能褪色。

辯證論治

治療原則

本病多因元氣不足,氣滯痰凝所致。 內治直通氣宣肺、化痰開結,方用通氣散堅丸。一般不必外治。

證治分類

痰氣凝結證
證候:氣瘤多發生於軀幹部,也常見於面部及四肢,瘤大小數目不一,質地柔軟而有彈性,生長緩慢,皮色不變,無疼痛感。
辨證分析:肺失宣降,腠理不密,外邪所搏,氣聚痰凝,留於肌膚而致氣瘤;氣雖鬱結但無瘀血,故皮色不變,不堅不痛。
治法:通氣宣肺,化痰開結。
方藥:通氣散堅丸。

其他療法

氣瘤多為多發性良性腫瘤,可不施行手術。若頂大蒂小者,可用雙套結結紮治療;若氣瘤發於面部,有損面容,或發生於肢體,妨礙肢體活動時,或某些氣瘤有惡變趨勢,可行手術治療。

轉歸預後

氣瘤多為良性腫瘤,治療方法得當,預後良好。

預防調護

1.調情志,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憂鬱。
2.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文獻摘要

《外科樞要·論瘤贅》云:“……其自皮膚腫起,按之浮軟,名曰氣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