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固兩相流原理(下)》是2018年09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學旭。
基本介紹
- 書名:氣固兩相流原理(下)
- 作者:張學旭
- ISBN:9787030582713
- 頁數:267
- 定價:128.00元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09月0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B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上下兩冊。上冊主要涉及的是基本關係和現象,包再檔糠去括顆粒的尺寸和性質、固體顆粒碰撞力學、顆粒的動量傳遞和電荷轉移、顆粒的傳熱學與傳質學基礎、氣固兩相流的基本方程,以及氣固兩相流中的本徵現象。下冊主要是選擇了一些套用氣固兩相流原理的工業過程,進行系統的討論與分析,主要包括氣固分離、料斗和豎管流、密相流化床、循環流化床、固體顆粒的氣力輸送、流化系統的傳熱傳質現象。
圖書目錄
目錄
中譯本前言
前言
第7章 氣固分離 1
7.1 引言 1
7.2 旋流分離 1
7.2.1 旋流分離器的工作原理及類型 1
7.2.2 旋風筒內的流場 3
7.2.3 旋風筒的收集效率 8
7.3 靜電分離器 13
7.3.1 靜電分離器的分離機理 13
7.3.2 遷移速度和電風 14
7.3.3 靜電分離器的收集效率 15
7.4 過濾 17
7.4.1 過濾機理和過濾器類型 17
7.4.2 過濾器的壓降 19
7.4.3 纖維過濾器的收集效率 22
7.5 重力沉降和濕法洗滌 24
7.5.1 重力沉降室 24
7.5.2 洗滌機理及洗滌器類型 26
7.5.3 洗滌模擬及捕集效率 27
符號芝凝槓表 31
參考文獻 33
習題匪講宙 34
第8章 料倉和豎管流 36
8.1 引言 36
8.2 料倉流中的粉達影煉地體力學 37
8.2.1 平面應力莫爾圓 37
8.2.2 莫爾-庫侖破壞準則和庫侖粉體 39
8.2.3 豎管和料倉中的靜態應力分布 41
8.2.4 穩定料斗流中的應力分布 44
8.2.5 料斗設計中粉體的流動性 45
8.3 料斗和豎戒判籃管流動理論 50
8.3.1 餵料斗中移動床料層流動 50
8.3.2 豎管流 54
8.3.3 料倉-豎管-卸料流動 58
8.3.4 穩定豎管流動的多樣性 61
8.3.5 豎管中的泄漏氣體流 62
8.4 豎管系統的類型 65
8.4.1 豎管的溢流和底流 65
8.4.2 傾斜豎管和非機械閥門 67
符號表 69
參考文獻 70
習題 72
第9章 密相流化床 74
9.1 引言 74
9.2 顆粒和流化特性分類以及流化床的結構 75
9.2.1 流化顆粒的分類 75
9.2.2 流化特性分類 77
9.2.3 密相流化床的構成 79
9.3 臨界流態化和散式流態化 80
9.3.1 臨界流態化 81
9.3.2 散式流態化 82
9.4 鼓泡流態化 83
9.4.1 鼓泡的開始 83
9.4.2 流化床中的單個氣泡 85
9.4.3 氣泡/射流的形成、聚並和破裂 90
9.4.4 氣泡/射流的尺寸和遙狼戶上升速度 92
9.4.5 氣流分配和床層膨脹 95
9.5 湍流流態化 99
9.5.1 流態的轉變及識別 99
9.5.2 轉變速度的確定 101
9.5.3 流體力學特徵 102
9.6 夾帶和揚析 103
9.6.1 固體顆粒向自由空域的噴射機制 103
9.6.2 關聯和建模 104
9.7 節涌流 106
9.7.1 單個節涌的形狀和上升速度 106
9.7.2 連續節涌 107
9.8 噴騰床 109
9.8.1 噴騰的產生 110
9.8.2 最大噴騰高度和噴射流直徑 111
9.8.3 回落區高度 112
9.8.4 氣流分布 112
符號表 113
參考文獻 114
習題 120
第10章 循環流化床 125
10.1 引言 125
10.2 系統的構成 126
10.3 流態及其轉變 128
10.3.1 流態及辨識圖 128
10.3.2 流態轉變的確定 129
10.3.3 流態化特性的可操作性 134
10.4 巨觀尺度流體力學行為 142
10.4.1 橫截面上平均空隙率在軸向上的分布 143
10.4.2 空隙率在徑向上的分布和固體顆粒流量 146
10.4.3 總固體顆粒保持量 147
10.5 局部固體顆粒流的結構 148
10.5.1 固體顆粒流的瞬時特性 149
10.5.2 間歇式固體顆粒流的特徵 150
10.6 快速流態化數學模型 152
10.6.1 基於顆粒團簇概念的模型 152
10.6.2 基於環-核心流結構的模型 152
10.6.3 基於固體顆粒全催保持量在軸向上分布的模型 156
10.6.4 兩相流模型和計算流體動力學 156
符號表 158
參考文獻 159
習題 164
第11章 固體顆粒的氣力輸送 167
11.1 引言 167
11.2 氣力輸送系統的分類 167
11.2.1 水平輸送和垂直輸送 168
11.2.2 正壓輸送和負壓輸送 168
11.2.3 稀相流和密相流 169
11.2.4 流態與流態的轉變 171
11.3 壓降 173
11.3.1 一維流動的總壓降 174
11.3.2 阻力變小 174
11.3.3 壓降和發展區的加速長度 178
11.4 臨界輸送速度 180
11.4.1 最小輸送速度 180
11.4.2 攜帶速度 182
11.5 彎管處的流動 184
11.5.1 彎管中的單相流 184
11.5.2 彎管中的顆粒流 187
11.6 充分發展的稀相管道流 188
11.6.1 基本方程和邊界條件 189
11.6.2 無量綱參數關係 193
11.6.3 各相的溫度分布 196
符號表 200
參考文獻 201
習題 204
第12章 流化系統的傳熱傳質現象 205
12.1 引言 205
12.2 懸浮體系與表面之間的傳熱 205
12.2.1 傳熱模型和流態 206
12.2.2 薄層模型 207
12.2.3 單顆粒模型 209
12.2.4 乳化相/團束模型 212
12.3 密相流化床中的傳熱 218
12.3.1 顆粒對氣體以及床層對氣體的傳熱 281
12.3.2 床層對表面的傳熱 219
12.3.3 操作條件的影響 225
12.4 循環流化床中的傳熱 227
12.4.1 機理和建模 227
12.4.2 傳熱係數在徑向和軸向上的分布 230
12.4.3 操作參數的影響 231
12.5 噴騰床上的傳熱 235
12.5.1 氣體對顆粒的傳熱 233
12.5.2 床層對表面的傳熱 233
12.6 多顆粒氣固系統的傳質 233
12.6.1 密相流化床的傳質 234
12.6.2 循環流化床上的傳質 238
符號表 239
參考文獻 241
習題 244
附錄 標量、向量和張量的符號意義 247
名詞索引 250
9.2.3 密相流化床的構成 79
9.3 臨界流態化和散式流態化 80
9.3.1 臨界流態化 81
9.3.2 散式流態化 82
9.4 鼓泡流態化 83
9.4.1 鼓泡的開始 83
9.4.2 流化床中的單個氣泡 85
9.4.3 氣泡/射流的形成、聚並和破裂 90
9.4.4 氣泡/射流的尺寸和上升速度 92
9.4.5 氣流分配和床層膨脹 95
9.5 湍流流態化 99
9.5.1 流態的轉變及識別 99
9.5.2 轉變速度的確定 101
9.5.3 流體力學特徵 102
9.6 夾帶和揚析 103
9.6.1 固體顆粒向自由空域的噴射機制 103
9.6.2 關聯和建模 104
9.7 節涌流 106
9.7.1 單個節涌的形狀和上升速度 106
9.7.2 連續節涌 107
9.8 噴騰床 109
9.8.1 噴騰的產生 110
9.8.2 最大噴騰高度和噴射流直徑 111
9.8.3 回落區高度 112
9.8.4 氣流分布 112
符號表 113
參考文獻 114
習題 120
第10章 循環流化床 125
10.1 引言 125
10.2 系統的構成 126
10.3 流態及其轉變 128
10.3.1 流態及辨識圖 128
10.3.2 流態轉變的確定 129
10.3.3 流態化特性的可操作性 134
10.4 巨觀尺度流體力學行為 142
10.4.1 橫截面上平均空隙率在軸向上的分布 143
10.4.2 空隙率在徑向上的分布和固體顆粒流量 146
10.4.3 總固體顆粒保持量 147
10.5 局部固體顆粒流的結構 148
10.5.1 固體顆粒流的瞬時特性 149
10.5.2 間歇式固體顆粒流的特徵 150
10.6 快速流態化數學模型 152
10.6.1 基於顆粒團簇概念的模型 152
10.6.2 基於環-核心流結構的模型 152
10.6.3 基於固體顆粒保持量在軸向上分布的模型 156
10.6.4 兩相流模型和計算流體動力學 156
符號表 158
參考文獻 159
習題 164
第11章 固體顆粒的氣力輸送 167
11.1 引言 167
11.2 氣力輸送系統的分類 167
11.2.1 水平輸送和垂直輸送 168
11.2.2 正壓輸送和負壓輸送 168
11.2.3 稀相流和密相流 169
11.2.4 流態與流態的轉變 171
11.3 壓降 173
11.3.1 一維流動的總壓降 174
11.3.2 阻力變小 174
11.3.3 壓降和發展區的加速長度 178
11.4 臨界輸送速度 180
11.4.1 最小輸送速度 180
11.4.2 攜帶速度 182
11.5 彎管處的流動 184
11.5.1 彎管中的單相流 184
11.5.2 彎管中的顆粒流 187
11.6 充分發展的稀相管道流 188
11.6.1 基本方程和邊界條件 189
11.6.2 無量綱參數關係 193
11.6.3 各相的溫度分布 196
符號表 200
參考文獻 201
習題 204
第12章 流化系統的傳熱傳質現象 205
12.1 引言 205
12.2 懸浮體系與表面之間的傳熱 205
12.2.1 傳熱模型和流態 206
12.2.2 薄層模型 207
12.2.3 單顆粒模型 209
12.2.4 乳化相/團束模型 212
12.3 密相流化床中的傳熱 218
12.3.1 顆粒對氣體以及床層對氣體的傳熱 281
12.3.2 床層對表面的傳熱 219
12.3.3 操作條件的影響 225
12.4 循環流化床中的傳熱 227
12.4.1 機理和建模 227
12.4.2 傳熱係數在徑向和軸向上的分布 230
12.4.3 操作參數的影響 231
12.5 噴騰床上的傳熱 235
12.5.1 氣體對顆粒的傳熱 233
12.5.2 床層對表面的傳熱 233
12.6 多顆粒氣固系統的傳質 233
12.6.1 密相流化床的傳質 234
12.6.2 循環流化床上的傳質 238
符號表 239
參考文獻 241
習題 244
附錄 標量、向量和張量的符號意義 247
名詞索引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