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共六章。第一章闡釋氣候變化問題安全化的時代背景。第二章對氣候變化問題安全化國際趨勢已經基本形成的觀點進行論證。第三章考察了美國、歐盟和
小島嶼開發中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安全化進程中所採取的外交對策,分析了其對中國氣候外交的借鑑意義。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安全化進程中所面臨的新外交挑戰及應對挑戰的總體思路。第四章以中國在氣候問題安全化國際趨勢中構建話語權威為重點,分析了中國在氣候安全問題外交表態上所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外交表態應隨形勢發展而完善的必要性,並為中國在氣候外交中如何科學闡釋氣候安全觀提出了具體對策。第五章分析了安理會決策機制在解決氣候安全問題上的缺點和不足,為中國在氣候外交中如何推動國際社會堅持以國家平等原則為基礎的氣候安全決策機制提出了具體對策。第六章研究了後巴黎時代國際氣候規範制定所面臨的困難和不確定性,分析了中國發揮引導作用的必要性,並為中國在氣候外交中如何抓住重點對國際氣候規範構建發揮引導作用提出了具體對策。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氣候變化問題安全化的時代背景 第二章 氣候問題安全化國際趨勢的形成 第三章 中國面臨的挑戰與應對思路 | 第四章 國際氣候安全觀的構建 第五章 氣候安全平等決策機制 第六章 國際氣候規範塑造力 |
創作背景
冷戰結束後,國際氣候談判與合作對世界各國的權利與義務所產生的影響在不斷加大。大國為維護本國的國際利益和國內利益,開始圍繞氣候變化問題展開國際博弈。2014年11月12日,中國與美國發表了《
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明確提出應對氣候變化將增強國家安全和國際安全,反映了南北大國在維護氣候安全、開展國際合作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為國際社會針對氣候安全採取全球行動奠定了重要基礎。2015年11—12月,在巴黎召開的《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大會通過了《巴黎協定》。《巴黎協定》更加突出了氣候變化安全威脅的嚴峻性和應對行動的緊迫性,把氣候變化界定為人類社會的“緊迫威脅”,並制定了打破常規的行動方案。2016年11月4日,《巴黎協定》生效,標誌著氣候變化問題安全化的國際趨勢基本形成。隨著氣候變化問題安全化的國際趨勢逐漸形成,很多國際行為體的氣候外交策略也隨形勢發展而調整。這些國家或是根據國際和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重新權衡利益得失,並在
巧實力外交理念指導下及時調整氣候外交立場和政策;或是高度重視國際行為體之間在氣候安全認知方面的互動關係,努力提升自身在國際安全事務中的話語權威;或是從道義、科學和法理等角度為自己的主張尋求依據,增加自身對國際規範的塑造力。這些國際行為體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基於此,《氣候變化問題安全化的國際趨勢及中國外交對策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①針對氣候變化安全化進程對國際談判的影響以及中國所面臨的挑戰,中國氣候外交的總體應對思路是堅持把全球利益和本國利益緊密結合起來的多邊主義外交理念,在未來的國際氣候談判與合作中成為一支更加聰明的力量。從更具體的角度看,中國需要更加聰明地尋求本國安全關切與他國安全關切的交匯點,提升氣候安全話語權威,加強對國際氣候安全觀構建的引導能力。與此同時,中國還需要更加聰明地尋求本國戰略利益與他國戰略利益的交匯點,提升對國際程式性規範和實體性規範的塑造力,推動構建有利於全球氣候治理合作共贏的國際規範體系。
②在氣候變化問題安全化的國際趨勢基本形成之後,隨著氣候變化科學研究、國內外安全理念以及氣候安全認知的不斷發展變化,中國對氣候安全的外交表態也應當隨之而完善。中國應當以新安全觀為指導,從氣候安全問題的形成根源、基本特徵以及應對氣候安全挑戰的基本框架等方面向國際社會系統闡釋中國認知與理念。首先,中國應向國際社會明確指出,氣候安全問題是全球發展南北失衡的產物;其次,中國須向國際社會闡明,氣候安全是一個需要國際社會合作應對的共同安全問題;最後,中國須向國際社會闡述氣候安全只有在可持續安全模式下才能得到根本解決的理念。
③維護全球氣候安全,歸根結底還是要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未來國際氣候規範制定的核心環節在於,如何形成有利於維護全球氣候安全的國際氣候技術合作規範。中國在外交工作中應抓住氣候變化問題安全化的重要契機,努力推動國際社會制定氣候技術專利強制許可協定,幫助開發中國家儘快掌握更多的先進氣候變化技術,促進《巴黎協定》有效實施,為促進全球氣候安全問題得到根本解決做出應有貢獻。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氣候變化問題安全化的國際趨勢及中國外交對策研究》 | | | |
作者簡介
董勤,法學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候變化與公共政策研究院副教授,先後在《現代國際關係》《國外理論動態》和《法學》等學術刊物上發表相關論文十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