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氟合鉑酸氙(氟鉑酸氙)

六氟合鉑酸氙

氟鉑酸氙一般指本詞條

六氟合鉑酸氙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0族元素化合物(即稀有氣體化合物),它的發現具有重大意義。六氟合鉑酸氙的發現者是英國化學家巴特萊特(Neil Bartlett,1932-200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氟合鉑酸氙
  • 外文名:xenon hexafluoroplatinate
  • 分子量:440.4
  • 狀態:橘黃色固體
  • 發現者:尼爾·巴特萊特
  • 分子式:XePtF6
發現歷史,性質,製取,爭議,

發現歷史

1916年,考索爾(Walther Kossel)根據元素的游離能數據,推測應能與結合形成化合物。自此之後,合成稀有氣體(當時稱為惰性氣體)化合物的挑戰者絡繹不絕,但包括公認史上氟化學的最強者,德國化學家瑞福(Otto Ruff)在內的許多著名化學家都失敗了。1933年,鮑林(Linus Pauling,1954年獲諾貝爾化學獎)發表論文預測H4XeO6、XeF6和KrF6的存在。鮑林的同儕尤斯特(Don Yost)與凱(Albert Kaye)試圖合成XeF6,但是他們始終無法取得足夠的產物來分析證明。
巴特萊特的發現,可以用“無心插柳柳成蔭”來形容。他最初的實驗對象並不是稀有氣體,而是的氟化物。二氟化鉑(PtF2)可以和氟氣反應生成四氟化鉑(PtF4),但是巴特萊特於1960年操作同樣的實驗時使用了更高的溫度,結果發現會得到兩種產物,一種是氟化程度更高的五氟化鉑(PtF5),另外還有一種鉑的氟氧化物,巴特萊特進行元素分析後認為其結構為四氟氧化鉑(PtOF4)。可是反應物不是只有二氟化鉑和氟氣嗎?氧是哪裡來的?巴特萊特仔細檢驗後發現,氧是由氟在高溫下與實驗器皿的玻璃(主成分為二氧化矽,即SiO2)反應得到的。
在進行更精確、完整的元素分析後,巴特萊特發現第二種產物並非PtOF4,而是PtO2F6。更特別的是,將此鉑鹽水解會得到PtF6的陰離子。因為酸根不會是在水溶液中才形成,所以原先在鉑鹽里就是六個氟原子接在鉑原子上,意味著此鹽類應該是
巴特萊特於1962年訂正了他之前所發表的結果。
是相當罕見的陽離子,因為氧原子通常容易得電子形成陰離子。不過巴特萊特的思考不僅於此,他看出這個實驗背後的可能性:氧氣的第一游離能(
)是12.2電子伏特(eV,1eV = 96kJ/mol),與氙的第一游離能(12.1電子伏特)相近。這意味著六氟化鉑若可氧化氧氣,應該也可以氧化氙,形成氙的化合物。他同時還計算了晶格能,若生成XePtF6,其晶格能只比O2PtF6小41.84kJ/mol。這說明XePtF6一旦生成,應該能穩定存在。1962年6月,巴特萊特在英國Proccedings of the Chemical Society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重要短文,正式向化學界公布了自己的實驗報告,一下震動了整個化學界。他提出,在低溫下緩慢將氙加入六氟化鉑,會反應生成一種橘黃色的固體,那就是六氟合鉑酸氙(XePtF6)。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發現,"惰性氣體"也隨之改名為"稀有氣體"。在巴特萊特之後一直到今天,0族元素的稀有氣體除118號元素Og(音ào,為氣字旁下一個“奧”)以外,都擁有了其對應的化合物,最新的化合物為Na2He【該化合物類似於原子化合物,鈉和氦的鍵極其微弱但能在特殊條件下存在】。

性質

對於六氟合鉑酸氙的研究仍在進行中,六氟合鉑酸氙已經確定的性質並不多。
在室溫下穩定。
遇水迅速分解,並釋放出氣體。化學方程式為:
2XePtF6+6H2O==2Xe↑+O2↑+2PtO2+12HF
隨著六氟化鉑和氙的比例不同,產物的組成在一定範圍內變動。後期的實驗證明六氟合鉑酸氙的化學式並非如此簡單,可能包括XePtF6和XePtF11
XePtF6中各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5和 -1。其中,Pt處於較高價態,具備氧化性,Xe表現還原性。
不溶於非極性的四氯化碳。這表明它可能是離子化合物。

製取

六氟合鉑酸氙由具有強氧化性的六氟化鉑六氟化硫氣體中氧化製得。反應初始溫度為77K,溫度隨著反應的進行逐漸升高。

爭議

有人認為,六氟合鉑酸氙的結構可能並非“XePtF6”,因為“Xe”是一個自由基,會發生二聚,或奪取一個氟原子生成XeF。後期的研究表明該橘黃色固體很可能含有XePtF6、XePtF11、Xe2PtF6等成分,陰離子是八面體型的鉑氟離子,陽離子是多種多樣的含氙離子。
氟化氫溶液中製得的六氟合鉑酸氙含有[PtF5]n和XeF離子,因此有人認為六氟合鉑酸氙中鉑與氟離子生成聚合的網狀陰離子,氙或氙與氟生成的陽離子則填充在間隙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