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繡活(西秦刺繡)

民間繡活(西秦刺繡)

民間繡活(西秦刺繡),陝西省寶雞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西秦刺繡是流行於陝西省寶雞地區的一種民間刺繡藝術。在寶雞的西周井姬墓葬中曾發現有刺繡遺蹟,可見刺繡在寶雞當地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西秦刺繡與寶雞一帶的社會生活和民俗風情關係密切,它普遍流傳於寶雞當地鄉村,通過家族、親戚、鄰里等社會關係持續傳沿,成為農家婦女必備的一種手工技能。西秦刺繡題材豐富多樣,構思奇巧浪漫,造型簡潔誇張,色彩明快熱烈,其技藝自成體系,有平繡、懸繡和拼縫等各種繡法。

2007年5月11日,西秦刺繡被列入陝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7日,民間繡活(西秦刺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Ⅶ-7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間繡活(西秦刺繡)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陝西省寶雞市
  • 遺產編號:Ⅶ-77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造型特徵,色彩特徵,圖案特點,製作工序,題材作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西秦刺繡作為舊時婦女的基本技能,普遍存在於寶雞的廣大地區,尤其以農村為多,它以家族、親戚、鄰里關係為紐帶,世代傳承。1974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陝西寶雞茹家莊的西周井姬墓葬中發現了保留在泥土中帶有紅、黃、褐、棕四種色彩的刺繡印痕,這些繡痕全部採用辮子股針法。這個發現印證了西秦刺繡悠久的歷史,也說明了早在西周時期西秦刺繡已有專門的分工,工藝製作的式樣已具有固定的規格。
民間繡活(西秦刺繡)
西秦刺繡
寶雞法門寺出土的唐代西秦刺繡有蹙金繡、平繡、貼金繡、繡加繪等多種工藝技法,做工精緻,華麗。
明代和清代時期,西秦刺繡歷經漫長的發展傳承和不斷創新突破,其材質、技藝、表現內容和套用範圍都得到了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這個時期的西秦刺繡形成了平繡、懸繡、繡拼貼縫製結合等多種技巧。作品有平面式、立體式、浮雕式等多種形式。內容涉及到龍鳳獅虎、花鳥蟲魚、山水風景、戲曲故事、人文典故等諸多方面。套用範圍有祭品、禮品、玩賞品和生活中常見的衣帽鞋包、枕被簾帕等實用品,刺繡布藝作品也逐步從家庭自用走向市場成為商品。
民國時期,雖經戰亂、社會動盪,但由於寶雞北部塬區交通相對封閉,西秦刺繡等民間藝術仍比較完整地存活下來,保持著原有的風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社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刺繡布藝生存的條件也隨之變化,愚鈍婦女走出家庭投入社會活動和生產勞動,再加上一個又一個的政治運動,刺繡布藝的傳承受到了影響。雖有政府和文化部門的提倡和引導,但還是一年年衰落。藝人後繼乏人、品種數量減少,技藝水準下降。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各級政府文化部門對民間藝術加大了扶植力度,西秦刺繡得到復甦。

文化特徵

造型特徵

西秦刺繡的圖案造型簡潔、質樸,同時以誇張的造型、動態、神韻傳遞情感,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和趣味性。西秦刺繡總體構造講究圖案的完整性,多以對稱的形式出現,追求飽滿、圓潤的體態,形成勻稱、適宜的視覺感受。
民間繡活(西秦刺繡)
西秦刺繡
西秦刺繡具有粗獷和“原生態”的風格,造型具有稚拙的特點,西秦刺繡的稚拙與歷史上寶雞北部縣域閉塞偏僻,交通不便有關,較好地保留了農耕時代民間刺繡的“樣子”。據專家考證,“蛙形耳枕”的造型姿態與臨潼區姜寨遺址出土的陶盆上的青蛙紋比較相似。西秦刺繡的稚拙,與創作主體相關。西秦鄉村婦女們的刺繡不是按照專業訓練的技術來描繪出事物的比例、結構,而是寫其大意,加之西部人的豪爽熱情的性格,使得她們的刺繡圖案造型稚拙、隨意而又透露出一種老辣和苦澀。在稚拙的背後,是民間勞動婦女對刺繡造型手段和題材拓展以及創作力的體現。
西秦刺繡的造型具有怪誕的特點,西秦刺繡的怪誕,是怪而不惡,異而不稽的奇趣,其怪誕的審美愉悅來自於充分的“湊么”和粗獷風格,構成強大的懸念,吸引著人們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如五毒圖案是人類,特別是兒童的守護神,它們在西秦刺繡中保留得比較多,這些圖案多經過高度的簡化概括而以幾何方式的造型出現,給人以怪誕之感。

色彩特徵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五行”和“五方”的概念,不同的色彩象徵形成了獨特的地域色彩體系,西秦刺繡在色彩搭配上具有濃厚的西北黃土地氣息,體現了寶雞當地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西秦刺繡顏色鮮艷,對比強烈,善於用紅色、黃色、藍色、黑色這些飽和度高的色彩,反映出人們對美的追求,同時也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形成獨特的美感。

圖案特點

西秦刺繡作為地域性的民間藝術,與寶雞當地人們的生活、風俗習慣密不可分,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同場景下的刺繡圖案各不相同,不同的圖案具有不同的寓意,如枕頂的刺花繡樣,同是一種方形圖案,給老年人用的大多採用福祿壽的圖案,意思是祝願老年人健康長壽;給小孩子用的多採用“五毒”紋樣、老虎紋樣,意思是避邪鎮惡,祝福小孩像老虎一樣勇敢健壯;年輕人新婚燕爾,則選擇魚戲蓮、蓮(連)生貴子、鴛鴦戲水一類的紋樣以祝福新婚夫婦家庭美滿,多子多福。又如孩子們的“老虎鞋“老虎帽”寄託著母親的希望和祝福,做得格外威猛雄壯,透著結實憨厚的猛勁。總體上看,西秦刺繡圖案寓意積極向上,展現了人們對生命的讚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民間繡活(西秦刺繡)
西秦刺繡

製作工序

西秦刺繡多以棉(麻)布料、綢鍛、各色繡花線、金銀線為材料,用碎布頭、棉花、蕎麥皮等作為填充材料,以繡花棚架、繡花針、鑷子、錐子、剪刀等為主要器具,以棉(麻)布料、綢鍛製作各類立體物品外形,中間填充碎布頭、棉花、蕎麥皮等,然後再以各色繡花線、金銀線進行縫製。西秦刺繡常用到的工藝有繡、貼、拼、搐(方言音)等。

題材作品

西秦刺繡主要的創作題材有花草魚蟲、飛禽走獸、戲文人物、民間故事、字畫楹聯、四季蔬果等,其廣泛套用於節日慶典、孩童護生、老人祝壽、婚喪嫁娶、宗教信仰等諸多方面。西秦刺繡代表性的繡品有大小規格的龍、獅、虎、鳳,大小不等的“豬枕”“五福祝壽”“十二屬相香包”及虎頭帽、虎頭鞋、豬頭鞋、繡枕、五毒馬夾、五毒裹肚、百花帳、萬民傘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西秦刺繡中蘊涵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它充分體現著當地農民對生命、自然和社會的認識,以藝術的方式傳達出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理想,可以為陝西民俗和地域文化的研究提供參考材料。
民間繡活(西秦刺繡)
西秦刺繡
西秦刺繡布藝造型簡潔誇張、構思奇巧浪漫、色彩強烈鮮明、寓意含蓄健康,是研究學習民族審美意識的形象素材。
西秦刺繡作為用品、禮品、玩物、祭品等實用藝術品,弘揚了民族的道德觀念,對人們進行著真善美的感染和教育,是人們傳達感情、愛情、友情的藝術形式。

傳承狀況

同其他民間藝術一樣,西秦刺繡在傳承和發展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後繼乏人,面臨困境。一是現代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發生很大變化,民間刺繡的實用性大大縮小,和寶雞當地人的生活距離越來越遠;二是老藝人越來越少,年輕婦女學藝者不多。西秦刺繡原來各縣區城鄉都很普遍,後來只有北部塬區的少數鄉村還在繼續,但從藝者人數、產品的數量品種同樣越來越少;三是經濟利益的衝擊使刺繡作品質量下滑,一些精細的工藝製作技術後繼無人,瀕臨失傳。

傳承人物

李愛姐,女,漢族,1938年10月生,寶雞市千陽縣人,第一批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西秦刺繡。李愛姐從小受祖母的薰陶,六歲起隨祖母、母親學習刺繡,十三歲就能做枕頭、繡花鞋,十四歲出嫁後一直利用衣閒時節製作各種布藝刺繡品,後進行刺繡裝飾品的創作。李愛姐的繡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造型誇張、色彩艷麗、粗獷古樸,做工精緻,其主要作品有《福祿壽喜圖》《十二生肖掛串》《百花帳》《龍》《八卦鏡》《布製品大老虎枕》《魚耳枕》《獅子頭帽子》等,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原生態元素。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寶雞市民眾藝術館獲得“民間繡活(西秦刺繡)”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民間繡活(西秦刺繡)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寶雞市民眾藝術館(寶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023年12月,入選陝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名單。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00年,西秦刺繡在廈門文化藝術周展會中獲得二等獎。
民間繡活(西秦刺繡)
西秦刺繡
2012年9月,西秦刺繡在銀川舉辦的中國西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中獲得銀獎。
2013年,西秦刺繡在中國(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成果大展中獲得突出貢獻獎。
重要展覽
2012年12月,西秦刺繡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市會展中心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中展出。
2014年9月9日,西秦刺繡在千陽旅遊專題推介會暨“穿越絲綢之路、品鑑西秦刺繡、走進魅力千陽”精品展中展出。
2020年6月,西秦刺繡在第九屆寶雞市文化旅遊節—千陽縣第三屆西秦刺繡文化旅遊香包節中展出;同年11月,西秦刺繡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辦的“五牛更象——陝西非遺印象展”中展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