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鐘

《民鐘》1922年7月1日,《民鐘》創刊於廣東新會,是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一份無政府主義刊物,創辦人為新會的國小教師李太一、黎健民。初為月刊,第1卷第3期改為不定期刊,第2卷第1期恢復為月刊,1927年5月遷上海。共出版25期,1927年7月25日停刊。《民鐘》出版後不久便由新會遷至廣州,1927年後遷移到上海出版。館藏10餘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鐘
  • 主辦單位:廣東新會民鐘社
  • 創刊時間:1922年7月
  • 出版周期:不定期、月刊
刊登內容
《民鐘》開始只流傳於廣州、新會等地,但不久其影響就擴大到全省甚至全國,並吸引了許多中國知名的無政府主義者來投稿。李石曾、吳稚暉、黃凌霜、鄭佩剛、區聲白、袁振英、華林、景梅九、巴金、惠林、華修勺、盧劍波、抱朴、李少陵等,都在《民鐘》上發表過文章。民鐘社社刊系統譯介蒲魯東、巴枯寧、克魯泡特金等無政府主義者的著述與生平,否定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反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國共合作,出版“克魯泡特金研究號”、“師復紀念號”、“援俄在獄革命黨人爭譬”。
該刊屬於政治理論類刊物。《民鐘》雜誌上刊載了介紹外國無政府主義者的淪著,同時,也發表了中國無政府主義者對同內無政府主義運動及進行社會革命的相關論述。例如《無政府黨總同盟組織大綱草案:旅外俄國無政府團提出》、《什麼是無政府主義?我們為什麼要做無政府黨?》等。此外該刊中翻譯了很多作品,例如巴金翻譯自蒲魯東的《財產是什麼》、范天金翻譯自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主義在社會主義進化中的地位》等。
《民鐘》發行不久,便流行全國各地。《民鐘》雜誌歷時多年,傳播較廣,適當地反映了歷史的實際狀況。該刊為研究民國時期無政府主義思潮在中國的傳播提供了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