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村地處武康鎮郊北部,東連郭肇村,西、南至三橋村,北至吳興區埭溪鎮聯山村,總面積14.20平方公里,轄14個自然村,16個村民小組,479戶,1666人,村委駐地在溪頭灣。民進村有耕地面積2026畝,其中水田1961畝,旱地65畝。山林面積15426畝,其中:用材林7650畝,薪炭林1274畝,毛竹林142畝,小竹山60畝,早園竹3408畝,乾水果1397畝,茶地1294畝,桑地21畝,其他180畝。是個以水稻為主、林業為副的農產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民進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面積:14.20平方公里
- 人口:1666人
歷史沿革,鄉村經濟,特色產業,社會建設,
歷史沿革
民進村唐時為太原鄉,宋沿唐制,明時為泰源鄉十四都下管,清時為十四都下管一保三莊、四莊、五莊、六莊等。民國時為英紅區梅阜鄉、阜溪鎮六保、七保。解放初期為三橋區郭肇鄉一村,徐梅鄉下六村。1956年農業合作化,民合、前進兩個高級社合併為民進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為三橋公社民進生產隊。1961年調整社隊規模,設民豐、民進兩個生產大隊。1984年恢復鄉鎮建制,為三橋鄉民豐、民進村。1987年三橋改鄉為鎮,1999年三橋鎮劃歸武康鎮,為武康鎮民豐、民進村。2000年民豐、民進合併為民進村至今。
原民豐村,轄7個自然村,即:鮑家莊、西門山、內王、小關頭、湯塢里、象山。據《莫乾山志》載,邑人嚴康,妻鮑三娘美而勇,夫婦各治兵為幕府,姚塢關內鮑家莊有三娘遺壘。道光《武康縣誌》載,姚塢山本名姚塢關,在縣北十五里,與系馬山對峙,其間塹土高壘以搤其口,曰姚塢關。姚塢關現為躍武關。原民豐村有7個村民小組,232戶,864人,村委駐地在鮑家莊。有耕地818畝,其中水田753畝,旱地65畝。茶地198畝,山林10255畝,其中用材林5938畝,薪炭林3183畝,毛竹山46畝,早園竹907畝,乾水果181畝。民豐村清時為十四都下管一保六莊。民國時為阜溪鎮六保、七保。解放初期一部分為郭肇鄉一村,一部分為徐梅鄉下六村。1956年為民進高級合作社部分,即民合社。1958年為三橋公社民進生產隊,1961年為三橋公社民豐大隊。1984年為三橋鄉民豐村,1999年為武康鎮民豐村,2000年與民進村合併為民進村至今。
原民進村,轄7個自然村,即:橫山、青龍山、菱山、棋成郎、梅花塢、溪頭灣、橫路頭。8個村民小組227畝,806人,村委駐地在溪頭灣。有耕地1278畝,其中水田1278畝,桑地20畝。民進村清時為十四都下管一保三莊、四莊、五莊。民國時為英紅區梅阜鄉,阜溪鎮六保、七保。解放初為三橋區郭肇鄉一村,徐梅鄉下六村。1956年為民進高級社。1958年為民進生產隊,1961年為民進生產大隊。1984年為三橋鄉民進村,1999年為武康鎮民進村,2000年與民豐合併為新的民進村至今。
鄉村經濟
民進村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管林業。解放初期,由於糧食產量開墾荒山種植山茹,墊補青黃不接時的糧食短缺。現在除生產糧食外,種植玉米、甘蔗、大豆、西瓜、蔬菜等經濟作物,養殖青蝦、甲魚等水產魚類。在山上,種植茶葉,發展早元竹。
民進村1956年開辦茶葉加工廠,1965年開辦糧食加工廠, 1980年開辦磚瓦窯,後絡續開辦領帶廠、塑膠廠、巨力石礦等,現有東川食品有限公司,進民布藝有限公司。
特色產業
民進村是德清縣甘蔗重點產區。也是武康鎮最大的甘蔗種植村。種植面積400餘畝,按目前銷售價格,畝甘蔗收入在5000元左右,全村僅此一項收入超200萬元,人均1200元。成為該村早園筍後的第二大農業支柱產業,許多農戶靠種甘蔗走上了致富路。
民進村山沖田多,由於山沖田土質差、水源缺,過去種糧往往種種一大片,收收只有幾籮筐。近年來,村黨支部根據科學發展觀,因地制宜改種甘蔗,取得了較理想的經濟效果。據一位村幹部介紹:山沖田種水稻,因水源無保證,碰到秋旱,畝產不上300公斤,除去成本純收入所存無幾。改種甘蔗後,這些山沖田畝毛收入都在3500元以上。該村4組有位姓胡的農戶今年種甘蔗4畝多。按現在的銷售價總收入可超2萬元,除去成本純收入在1.6萬元以上,比種糧增加10倍多。
社會建設
民進村1951年在土地廟創辦國小1所,教師1人,學生40多人。1969年有4個班,教師8人,學生150多人。1975年有國中班1個,學生40多人。2001年併入三橋國小。現有幼稚園1所,面積100多平方米,教師1人,幼兒20多人。
1969年創辦合作醫療站,有醫療站2個,即:民豐、民進各1個,赤腳醫生4人。現有民進社區衛生服務站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