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與家計:清初至民國時期江南居民的消費》是2009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藉助於現代經濟學理論與統計學方法重現了清初至民國年間江南地區居民的日常消費狀況;探究了此兩百多年間江南地區的區域經濟和江南居民的生活水平。
基本介紹
- 書名:民生與家計:清初至民國時期江南居民的消費
- 頁數:420頁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9月1日
- 開本:32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目錄,序言,後記,
內容簡介
清代江南地區居民的日常開支由哪些部分構成?《民生與家計:清初至民國時期江南居民的消費》從衣、食、住、行等滿足人類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消費類別入手,運用大量的調查數據,考察了兩百多年間江南居民的基本生活狀態,並以此為切入點探究此兩百多年間江南地區的區域經濟和江南居民的生活水平。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上《民生與家計:清初至民國時期江南居民的消費》多有獨到之處,不僅從微觀上對於各類史料提供的數據展開細緻的量化分析,還從巨觀上對江南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進行整體把握;在縱向對比不同年代江南地區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同時,還將其與當時經濟發達的英格蘭地區居民的生活水平進行了橫向的比較。通過大量引證,作者認為清初至民國年間江南地區的經濟絕非所謂的“餬口經濟”,而當時文獻記載的奢侈風氣也沒有阻礙江南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對於奢侈消費與社會生產力發展之間的關係,《民生與家計:清初至民國時期江南居民的消費》提供了較為新穎的研究思路。
編輯推薦
《民生與家計:清初至民國時期江南居民的消費》:作為全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清初至民國年間江南居民的人均收入和消費水平反而處於較優越的狀態,在某些方面甚至較同時代的英國勞動者也更為優越。
目錄
序言用實證質疑江南“餬口經濟”論樊樹志
導言
一、江南經濟史上的消費問題
二、清代到民國的江南
1.“江南”的定義
2.江南的社會經濟概況
三、研究設計與全書框架
1.概念與理論
2.史料概覽
3.研究思路、工作方法與框架
附貨幣、度量衡與價格
1.貨幣
2.度量衡
3.1700年以來的物價長期趨勢
第一章 江南居民的日常消費:食物
一、糧食消費
1.江南居民消費糧食的基本狀況
2.糧食消費量的估計——一個簡單的學術史回顧
3.1930年代江南農民的糧食消費量
4.18、19世紀江南農民的糧食消費量
二、副食消費
1.蔬食的種類和一般狀況
2.葷食的種類與一般狀況
3.副食消費的自給率及其與市場的聯繫
4.民國時期農村調查材料關於副食消費的數據
5.清代至民國江南農民的副食消費量
三、調味品
1.食用油
2.食鹽
3.其他調味品
四、飲食的消費開支及營養學分析
第二章 江南居民的日常消費:服飾
一、普通居民服飾消費的一般狀況
1.服裝的質料及其變遷
2.服裝的款式以及衣著習慣
3.服飾消費的其他方面
二、紡織品消費量的估計:一個學術回顧
1.徐新吾、彭慕蘭關於棉布消費的估計及相關的學術爭論
2.關於紡織品消費的其他估計
3.幾點評價
三、18世紀至民國時期江南居民棉及棉織物的消費數量
1.民國年間江南居民消費棉花及棉織品的估計
2.18、19世紀江南居民消費棉花及棉織品的估計
四、居民衣飾消費年支出的估計
第三章 江南居民的日常消費:住、行與燃料燈火
一、江南居民的住居狀況及年開支的估算
1.清代以來江南普通民居建築的材質
2.民居建築的規模、結構與功能
3.環境衛生和屋內家具
4.清代江南房屋售價與租價舉隅
5.清初至民國江南農民的住房消費支出
二、交通及年開支的估算
1.江南地區的交通手段和民間交通系統
2.長途旅行的交通消費支出
3.日常交通費用
三、燃料來源及其耗費
1.炊事和取暖用燃料的消費
2.照明燃料的消費及其變遷
第四章 婚喪及其他世俗禮儀活動中的消費
一、婚事中的消費
1.聘禮
2.嫁妝
3.宴會
4.雇用人手
5.親友應酬
二、喪事中的消費
1.棺木、殮具和祭品
2.葬地
3.宴會
4.雇用人手
5.僧道
6.親友應酬
三、其他禮儀活動中的消費
四、對婚喪等禮儀消費開支的一種估計
五、婚喪“奢靡”的背後:社會倫理和經濟理性
第五章 娛樂與信仰活動中的消費
一、節慶與祭祀
二、崇香信,重淫祀
三、出會與社戲
四、茶館、賭博及其他
五、娛樂和祭祀活動的時代變遷及家庭年開支的估計
第六章 教育、衛生及嗜好品消費
一、教育及其他文化性消費
1.教育的類型與普及程度
2.李伯重關於松江華、婁二縣教育產業的研究
3.18世紀至民國時期江南農民的教育和文化開支
二、醫藥與巫卜
三、嗜好品消費
1.酒、菸草和茶葉的消費
2.嗜好品消費開支的估計
第七章 “吳俗多奢少儉”——關於奢侈消費的考察
一、奢侈的概念——經濟學和社會學的解釋
二、奢侈的概念——對歷史記載的再考察
三、清代中期江南的奢侈消費
1.江南的紳士與富民
2.精飲饌,鮮衣服,麗棟宇
3.競節物,好遨遊,行樂及時
4.紳士與富民消費的其他方面
5.清代江南城市中的奢侈品商業和城市生活
四、奢侈消費的特點
結論 經濟學透視下的江南消費生活
一、江南農民的消費水平與消費結構:量化描述
二、解釋與分析:消費水平及其變動的社會經濟背景
1.江南農民的收入狀況
2.消費品市場與價格變動
3.社會風俗、消費心理和慣性
4.“奢侈”,還是“餬口經濟”?
三、奢侈消費的社會影響和經濟後果
1.奢侈的惡果:傳統觀點
2.經濟學透視下的奢侈消費
3.對清代江南的奢侈消費的評價
4.“奢侈與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前景
四、消費與江南經濟:一些理論問題的探討
1.傳統小農經濟的特徵
2.對江南經濟發展水平的估計
3.小農經濟和江南的命運
附錄神父的世俗生活——以“嘉定賬簿”為核心的個案考察
引用文獻
後記
序言
“消費”,實在是太平常不過的一個辭彙,人們每天都要面對的小事情,熟視無睹。這是以人們的常識或生活感受而言的。一旦把它放到政治或學術領域,就成為一個大問題了。
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襲來之時,中國政府推出“擴大內需”的對策,來刺激生產,化解危機。所謂“擴大內需”,本質上就是擴大消費——它可以是個人消費也可以是集團消費,意在抵消外貿出口減少的壓力,可以戲稱為“堤外損失堤內補”。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消費與生產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是顯而易見的:生產發展會帶動消費不斷增長,而消費不斷增長毫無疑問會刺激生產的進一步發展。消費是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豈容忽視!
然而,在以往的歷史研究中,長期存在重視生產、忽視消費的傾向,關於生產的研究成果連篇累牘,關於消費的研究成果卻寥寥可數。這種畸重畸輕的狀況,在當代人看來是難以理解的,近年已經有些學者開始關注消費問題的研究,在情理之中,也是時勢發展的必然結果。黃敬斌博士的專著《民生與家計:清初至民國時期江南居民的消費》,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出來的。他運用切實可信的資料,全方位展示江南居民的消費實態,用實證研究的結果來質疑江南“餬口經濟”論。
多年以前,我先後讀到黃宗智教授的兩本極有分量的大作:《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為之深深折服。他以宏闊的視野介紹西奧多·舒爾茨《傳統農業的改造》、伊懋可《中國過去的型式》等西方學者的見解,令我對小農經濟與傳統農業的認識,茅塞頓開。
後記
這本書是在我的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修改完成的。
2003年,我從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辭職,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師從樊樹志先生攻讀中國古代史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在確定博士論文選題的時候,恰逢彭慕蘭、黃宗智二位先生圍繞《大分流》展開的激烈論辯在史壇上掀起軒然大波,其中他們關於傳統時代普通居民的消費的討論,及其對相關研究成果太少的狀況的慨嘆,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樊先生向來主張要多接觸和了解國外研究中國經濟史的最新成果,我從這種接觸中提出的關於清代江南居民的消費的研究課題,很快得到了他的支持。
老實說,今天回顧這個選題的過程,免不了感到有些後怕。對於這樣一個在公認非常成熟的專業領域內卻異乎尋常地少有作品的狀況,其課題研究的難度無疑是異乎尋常的大,當時剛剛踏入史學門檻的我對此認識顯然不足。材料的缺乏是最突出的一個問題,中國傳統的歷史編撰向來以政事和人物為主體,記錄社會經濟生活的材料既少,又多語焉不詳,數據方面的材料更如鳳毛麟角。這種狀況直到晚近的19世紀末期以後,才有所改善。消費這個課題牽涉到的因素十分廣泛,從衣食住行,到娛樂、信仰、社交、教育等,對每一個方面的考察都要求對相關的歷史現象有細緻深入的了解,這個課題可以說充分體現了社會經濟生活的豐富性和複雜性。
作為一名經濟學碩士,我並沒有受過歷史和文獻方法的系統訓練,對於經濟史也完全是個新手。因此,準備和寫作博士論文的時間,既是研究的過程,更是學習和補課的過程。2006年6月,我題為《十八世紀以降江南居民的消費》的博士論文通過了答辯,但是實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