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魯迅傳

民族魂:魯迅傳

《民族魂:魯迅傳》內容簡介:魯迅(1881年9月—1936年10月),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文化革命的旗手,現代文學的開拓者。在一定程度上,魯迅是我國有容自強、高貴凜然的民族精神的代表;而他浩繁的文學作品,更真實記錄了他投筆從戎、獻身革命的偉大的一生。《民族魂:魯迅傳》是我國著名魯迅研究專家陳漱渝集數十年研究積累,在考察以往魯迅研究作品優劣得失的基礎上寫就。不孤立地看待魯迅其人其事,而是從其所處的時代、環境,身邊的親友入手認識魯迅,力求做到全面;不誇張、不神化魯迅其人其事,將其作為一個普通人去關照,既彰顯他不屈不撓、對敵人“橫眉冷對”的一面,也關照他屬於自己的喜好、愛情和家庭生活,力求做到真實;不盲從現有的關於魯迅的評論,也不輕易下任何判語,對一些有爭議之處(比如魯迅與周作人的關係),不偏袒、不妄議,力求做到客觀。《民族魂:魯迅傳》從多角度、多層面再現魯迅的經歷、生活、思想、作品,值得關注魯迅、研究魯迅的人閱讀、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民族魂:魯迅傳
  •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 頁數:204頁
  • 開本:16
  • 品牌:灕江出版社上海出版中心
  • 作者:陳漱渝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0757892, 754075789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民族魂:魯迅傳》編輯推薦:一盞照引萬千民眾的燈,一個民族自強高貴的魂。

作者簡介

陳漱渝,生於1941年,1957年考入南開大學漢語語言文學專業。1962年畢業,分配到北京西城第八女子中學現名魯迅中學任語文教師。1976年調入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室至今。現任魯迅博物館副館長兼魯迅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華文學史料學會副會長等職。作品有《魯迅與女師大學生運動》、《魯迅在北京》、《魯迅史實新探》、《許廣平的一生》、《魯迅史實求真錄》、《許廣平的故事》、《胡適與周氏兄弟》、《魯迅與中國現代女作家》、《魯迅的風月閒談》、《一個都不寬恕——魯迅和他的論敵》、《說不盡的阿Q》等作品。

圖書目錄

序詩:獻給民族魂
代序:忘不了的人是你
第一章 獸乳養大的英雄
第二章“從來如此,便對么?”
第三章“戎馬書生”
第四章 浮槎東渡
第五章“新生”運動
第六章“木瓜之役”
第七章 迎接光復
第八章 教育部供職
第九章 為前驅者吶喊
第十章 阿Q誕生
第十一章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
第十二章 長安行
第十三章 甘為泥土護春花
第十四章 在戰士的血痕中
第十五章 向“金錢世界”挑戰
第十六章 彌天大夜戰旗紅
第十七章 如此香港
第十八章“我可以愛!”
第十九章 景雲深處是吾家
第二十章 妻子·秘書·學生
第二十一章 從兩人世界到三口之家
第二十二章 竊天火的人
第二十三章 海外知音
第二十四章 盟主和他的戰友
第二十五章“所向披靡,令人神旺”
第二十六章 一場特殊的戰鬥
第二十七章 戰鬥的“北平五講”
第二十八章“又為斯民哭健兒”
第二十九章 寫於深夜裡
第三十章 奴隸之愛
第三十一章 共產黨人的諍友
第三十二章 比黃金更貴重的心靈
第三十三章 壯烈的衝刺
第三十四章 偉大的民眾祭
附錄一 魯迅先生年譜
附錄二 原跋
附錄三 新跋

序言

代序:忘不了的人是你
陳漱渝
1936年10月19日,當你溘然長逝的時候,曾留下遺囑:“忘記我,管自己生活。”然而,76年以來,你的友與仇從來沒有忘記你,在你棺木上覆蓋“民族魂”錦旗的人民大眾從來沒有忘記你。你的死印證了馬克思的名言:“死亡對於死者並非災難,對於生者才是不幸。”
1881年9月25日,你誕生在紹興東昌坊口新台門周家。在當時,這一天並未因為你的呱呱墜地而顯得不同尋常。但在你去世之後,每年的這一天都成了中國人的文化慶典。因為你以“魯迅”為筆名創造的文化遺產,成為了20世紀人類最值得誇耀的精神財富之一。
你的文學活動是以失敗開始的,但卻以輝煌終結。你作品中蘊涵的深邃哲理,過人才智,淵博學識,以及深厚的生活底蘊,獨特的藝術風格,使你成為“作家的作家”。你在中國讀者心中的神聖位置,如同荷馬之於希臘人,莎士比亞之於英國人,歌德之於德國人,泰戈爾之於印度人,惠特曼之於美國人……
你在文壇的崇高地位,不僅僅取決於你是一位作家,而首先取決於你是一位戰士。中國歷史上湧現的作家璨若繁星,但荷戟執戈、畢生鏖戰的首推“魯迅”。你跟重於磐石的黑暗勢力搏鬥,跟人類靈魂深處的醜陋面搏鬥,跟自身的弱點、局限乃至缺點、錯誤搏鬥。在你看來,面對壓迫要鬥爭,對敵寬容是縱惡。你的錚錚硬骨,是支撐中華民族精神大廈的擎天樑柱。
我結識了不少當代作家。他們當中的有些人無法講清他的哪一篇作品受到了你的什麼具體影響,但是他們卻毫無例外地把你的作品作為人生的教材,努力按照你的風骨品格塑造自己。他們牢記著你的教導:文藝家固然須有精熟的技巧,但尤須有進步的思想與高尚的人格。你的“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你的甘為泥土、甘為人梯、甘為崇樓廣廈一磚一石的精神,仍然是當今時代熱切呼喚的時代精神。
是的,你離開我們已經整整76年了。兩萬七千七百多個日日夜夜,這是多么悠長的歲月。但歲月的流水並沒有沖淡我們對你的記憶。你的精神背影在我們向四個現代化進軍的征程中顯得愈益清晰,愈益高大。你沒有死!你的事業屬於人類,你的生命屬於永恆。
第一章獸乳養大的英雄
稽山千岩競秀,鑑湖明澈如鏡。我們祖國的如畫江山,我們民族的優秀傳統,世世代代哺育了多少仁人志士!
但是,中華民族的近代是一個蒙塵的時代。1840年,帝國主義海盜用炮艦敲開了古老中國閉關自守的大門。從此,我們這個西方冒險家眼中的“東方黃金世界”,便迅速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十一年後,由於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一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終於爆發了。束長發、裹頭巾的農民英雄們血灑郊原,艱苦鏖戰,馳驅十七省,聲威震中外。然而,由於中國社會新生的階級——工業無產階級還在孕育之中,這場持續了十四年的農民革命終因缺乏正確領導而不可避免地陷於失敗。
神州大地,風雨如磐;鏡水稽山,黯然失色。就是在這樣一個國運艱難、危機四伏的年代,魯迅在被稱為“報仇雪恥之國,歷史文物之邦,名人薈萃之地,山清水秀之鄉”的浙江紹興呱呱墜地了。他誕生在1881年9月25日。這時,上距鴉片戰爭爆發四十一年、太平天國失敗十七年。魯迅出世之後,按照紹興的習俗,家人依次給他嘗了五種東西:醋、鹽、黃連、鉤藤、糖,象徵他在未來的生活道路上先要備嘗酸辛,經歷磨難,最後才能品味到人生的甘甜。事實也恰恰如此,這個被人愛稱為“胡羊尾巴”的聰慧靈巧的孩子,自從來到人間,就跟我們的國家、民族一起,過早地承擔著時代的憂患。
魯迅的童年是在一個敗落的封建家庭中度過的。他原名周樹人。祖父周介孚,仕途充滿了坎坷。父親周伯宜,長年臥病在家。母親魯瑞是鄉下人,思想比較開通。繼祖母蔣氏是一個幽默詼諧的老人。每逢夏夜,她常常坐在堂前的桂花樹下,一邊搖著芭蕉扇,一邊向躺在小板桌上納涼的長孫講述美妙動聽的民間故事,使魯迅從小就領略到一些人生的哲理。善良淳樸的保姆長媽媽,替魯迅買到了一部他渴慕已久的繪圖《山海經》——這是魯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然而,驟然而來的風雨打破了這個小康之家短暫的安寧。十三歲那年,魯迅的家庭遭遇到一場很大的變故:他的祖父因科場賄賂案被捕,在杭州府獄整整關押了七年。每年秋後,官府都趁機勒索。魯迅家中僅有的四五十畝水田賣完了,以致不得不靠典當度日。病情加劇的父親又為庸醫所誤,終於在三十六歲那年去世。
在家庭敗落的過程中,少年魯迅看透了上流社會人物的虛偽與墮落,對於封建科舉制度的吃人罪惡有了切身的感受。這種環境的重大刺激,使他對熟識的紳士階級產生了極度的憎惡;與此同時,他又得到了更多深入農村接觸農民的機會。混進“野孩子”群中,呼吸“小百姓”的空氣,成為魯迅後來的回憶中最美好的部分。這段難以忘懷的農村生活,不僅使魯迅養成了農民化的生活習慣,比如愛吃農家的炒飯,愛聽深夜的犬吠;更為重要的,是使他開始跟勞苦大眾建立了鞏固的精神聯繫。這對他形成“下等人”勝於“上等人”的觀點,以及日後創作以農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都產生了極其明顯的影響。
魯迅外婆家在紹興水鄉,因此魯迅童年時代能跟母親來到農村,同農民孩子一起放牛釣蝦,搖船摘豆。最為迷人的,是在朦朧的月色中,乘著大白魚似的航船,嗅著豆麥水草的清香,到仙山樓閣般的包殿去觀賞社戲……這一切,都激起了魯迅美好情感的浪花,增強了他對勞苦大眾和祖國山河的熱愛。然而,舊中國的農村並不像田園詩人描寫的那樣無憂無慮。自從祖父下獄以後,魯迅較長時間到鄉下避難,對農村有了更為廣泛和深入的了解。在跟泥土一樣渾厚、淳樸的田夫野老身上,他得到了從稱他為“乞食者”的親戚本家那裡所得不到的慰藉和溫暖。而勞苦大眾“畢生受著壓迫,很多苦痛”的非人生活,又激起了他改革進取的強烈願望。在魯迅的少年時代,紹興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地主租船到,心頭別別跳,虛田要實收,像在油里熬……”還有這樣一首漁歌:“一日七百,一日八百,兩日勿落(指兩天不下江捕魚),餓得發白……”在曹娥江邊的鎮塘殿,魯迅曾目睹鹽工們在炎夏酷暑中一把乾柴一把火地熬鹽,褐色的脊樑彎成了弓形。在野獸出沒的富盛山區,魯迅又耳聞了這樣一個悲慘的故事:一個管墳的勞動婦女,整日辛勞,無暇照管自己的孩子。一天,孩子在門前剝豆,被野狼叼走了,臉上、胸部的肉和腸子都被吃得精光。“城裡來的小倌人”啊,你面對這些血淚斑斑的生活圖景想到了什麼?你可曾想到了兒時的好友章運水?此刻,那位英武矯健的少年正在杜浦村的沙地上成人般地從事著繁重的勞動,終日不停的海風刀子似的刮在他紫色的圓臉上。你可曾想起了土谷祠里的阿桂?此刻,他正赤著膊替人舂米,而財主的大竹槓頃刻間就會劈向他的腦門……就這樣,少年魯迅逐漸看清了這樣一個鐵鑄般的事實:勞苦大眾並不像古書和師傅所說的那樣,過的是花鳥一般的安樂生活。他們正在死亡線上掙扎,連陽光和空氣都不能夠跟上等人平等地享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