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民族學,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為指導思想的民族學理論體系。它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學說,為弘揚各民族的優秀文化,為推動各民族人民的團結、合作與社會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民族研究文集》一本論文集,它詳細地探討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變遷、國家起源、文化復興以及少數民族的發展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民族研究文集:國際學術交流卷
-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 頁數:589頁
- 開本:32
- 品牌: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發行部
- 作者:丁宏
- 出版日期:2006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1108166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民族學,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為指導思想的民族學理論體系。它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學說,為弘揚各民族的優秀文化,為推動各民族人民的團結、合作與社會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民族研究文集》一本論文集,它詳細地探討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變遷、國家起源、文化復興以及少數民族的發展等內容。
圖書目錄
西方馬克思主義民族學剖析
當代韓國的文化人類學研究
俄羅斯民族學的成就與走向
加拿大的人類學
美國經濟人類學與中國研究
美國經濟人類學與中國民族經濟學
的比較研究
當代韓國的民俗學研究
在開放中守護傳統——斯洛維尼亞的民族
和民族工作
俄羅斯人口危機中的文化因素
東北亞局勢與台海貿易
1898—1902年日本間諜成田安輝的西藏
潛行活動之考察
河口慧海——第一個進入西藏拉薩
的日本人
清代北京的朝鮮使館
清代朝鮮使臣與圓明園
趙孟頹書法東傳及朝鮮松雪體書藝
中韓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關於新發現的《鐵橋全集》
中韓日鶴崇尚及吉祥紋樣
《朝鮮詩選》編輯出版背景研究
《奉使圖》成書始末
試論中亞五國的民族文化復興運動
當今中亞五國被世人廣泛關注的幾個問題
坎兒井的起源、傳播與吐魯番的坎兒井文化。
回鶻西遷與維吾爾族的形成
摩尼教與回鶻
從宗教的起源考察宗教的現代意義——重讀弗雷澤《金枝》關於宗教與巫術
共聚一堂暢論協調發展——“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
聯合會2000年中期會議”綜述
塞尚與現代造型藝術
對“文化”和“文明”概念的社會學注釋
從看不見的手到看得見的腳-移民和發展的人類學研究
貧困的文化
文化是如何變遷的
一種關於國家起源的理論
山野之民
後記
當代韓國的文化人類學研究
俄羅斯民族學的成就與走向
加拿大的人類學
美國經濟人類學與中國研究
美國經濟人類學與中國民族經濟學
的比較研究
當代韓國的民俗學研究
在開放中守護傳統——斯洛維尼亞的民族
和民族工作
俄羅斯人口危機中的文化因素
東北亞局勢與台海貿易
1898—1902年日本間諜成田安輝的西藏
潛行活動之考察
河口慧海——第一個進入西藏拉薩
的日本人
清代北京的朝鮮使館
清代朝鮮使臣與圓明園
趙孟頹書法東傳及朝鮮松雪體書藝
中韓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關於新發現的《鐵橋全集》
中韓日鶴崇尚及吉祥紋樣
《朝鮮詩選》編輯出版背景研究
《奉使圖》成書始末
試論中亞五國的民族文化復興運動
當今中亞五國被世人廣泛關注的幾個問題
坎兒井的起源、傳播與吐魯番的坎兒井文化。
回鶻西遷與維吾爾族的形成
摩尼教與回鶻
從宗教的起源考察宗教的現代意義——重讀弗雷澤《金枝》關於宗教與巫術
共聚一堂暢論協調發展——“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
聯合會2000年中期會議”綜述
塞尚與現代造型藝術
對“文化”和“文明”概念的社會學注釋
從看不見的手到看得見的腳-移民和發展的人類學研究
貧困的文化
文化是如何變遷的
一種關於國家起源的理論
山野之民
後記
文摘
一、斯洛維尼亞概況
斯洛維尼亞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北角。巴爾幹連線歐、亞兩大洲,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兩大文明交匯處,還是歐洲內部的天主教與東正教,斯拉夫族系與日耳曼、羅曼(拉丁)和匈牙利(馬札爾)等族系互動的場所。近代史上,土耳其奧斯曼、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和奧匈哈伯斯堡王朝三大帝國曾在此對峙。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此策源。一戰以後,三大帝國崩解,民族國家由此大量湧現。二戰後,南斯拉夫聯邦成為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冷戰前沿。冷戰結束後,重組的南斯拉夫和馬其頓等國仍因民族和宗教紛爭連兵結禍。巴爾幹半島作為歐洲火藥桶(tinder box),仍然時刻牽動美俄、歐盟和世界的神經。
新生的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卻是這塊動盪半島上的一片靜謐綠洲。斯國面積2萬餘平方公里,人口198萬,獨立迄今僅10年。雖然斯拉夫人的南支(South Slovs)早在公元6世紀就給定居此地,並留下Stovenia地名,但它先後被巴伐利亞、法蘭克和奧地利統治。1918年短暫獨立後又並人塞爾維亞王國。二戰中,它被德、意、匈瓜分。二戰後,它成為南斯拉夫聯邦成員。1990年,斯國議會在“蘇東波”中因勢乘變,通過“國家主權宣言”。次年經全民公決宣布獨立。1992年5月斯國與中國建交並加入聯合國。建交後的中、斯兩國交往頻繁。吳儀、錢其琛和李鵬先後訪問過斯國。江澤民亦曾在北京接見過斯國總統。目前兩國在經濟技術和醫療衛生領域多有合作。
斯洛維尼亞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北角。巴爾幹連線歐、亞兩大洲,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兩大文明交匯處,還是歐洲內部的天主教與東正教,斯拉夫族系與日耳曼、羅曼(拉丁)和匈牙利(馬札爾)等族系互動的場所。近代史上,土耳其奧斯曼、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和奧匈哈伯斯堡王朝三大帝國曾在此對峙。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此策源。一戰以後,三大帝國崩解,民族國家由此大量湧現。二戰後,南斯拉夫聯邦成為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冷戰前沿。冷戰結束後,重組的南斯拉夫和馬其頓等國仍因民族和宗教紛爭連兵結禍。巴爾幹半島作為歐洲火藥桶(tinder box),仍然時刻牽動美俄、歐盟和世界的神經。
新生的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卻是這塊動盪半島上的一片靜謐綠洲。斯國面積2萬餘平方公里,人口198萬,獨立迄今僅10年。雖然斯拉夫人的南支(South Slovs)早在公元6世紀就給定居此地,並留下Stovenia地名,但它先後被巴伐利亞、法蘭克和奧地利統治。1918年短暫獨立後又並人塞爾維亞王國。二戰中,它被德、意、匈瓜分。二戰後,它成為南斯拉夫聯邦成員。1990年,斯國議會在“蘇東波”中因勢乘變,通過“國家主權宣言”。次年經全民公決宣布獨立。1992年5月斯國與中國建交並加入聯合國。建交後的中、斯兩國交往頻繁。吳儀、錢其琛和李鵬先後訪問過斯國。江澤民亦曾在北京接見過斯國總統。目前兩國在經濟技術和醫療衛生領域多有合作。
後記
從1981年起,中央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前身)出版不定期學術刊物《民族研究文集》,至1993年共出版六集(第六集為《民族·宗教·歷史·文化》)。這些文集成為展示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社會學研究成果及對外學術交流的平台。近年來,我院教師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特別是在開展“211”工程建設項目研究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研究成果。為了繼承學術傳統,我們決定延續出版《民族研究文集》。從展示我院多學科交叉的學術風格出發,2006年出版的文集分“學科建設與套用研究”(張海洋主編)、“文化·民族·民俗·考古”(王曉莉主編)、“國際學術交流”(丁宏主編)三卷。我們計畫今後將繼續出版文集,其內容除包括我院教師的研究成果外,亦擬收編優秀研究生論文及田野調查報告,並譯介國外相關研究成果與動態。我們希望在強調實證研究與理論研究相結合的同時,進一步加強與學界同仁的交流與合作,以圖實現中國民族學與社會學學科的飛躍。
序言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的前身是建立於1952年的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研究部曾匯聚了中國大部分民族學與社會學的頂尖人才,如中國民族學與社會學的開拓者潘光旦、吳文藻、楊成志、吳澤霖、費孝通、林耀華和李有義等人,以及他們的學生陳永齡、宋蜀華、施聯朱、王輔仁、吳恆和王曉義等著名學者。
20世紀80年代初,研究部更名為民族研究所,不久又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民族學系,20世紀90年代擴大為民族學研究院,2000年更名為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半個世紀以來,名稱和建制的變化,並沒有影響她致力於民族學教學與研究的宗旨,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從該院畢業的民族學專業的學士、碩士和博士已遍布全國各地,多為棟樑之材。同時出版了大量在國內影響巨大的專著和教材。如潘光旦、吳文藻、費孝通等人的文集,林耀華主編的《民族學通論》、宋蜀華的《民族研究文集》、陳永齡的《中國民族學史》(英文版),還出版了全所歷年研究成果的論集《民族研究論文集》。這些出版物的共同特點是,以實地調查的材料為基礎,以中國的56個民族為主要研究對象。幾十年來,這已成為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幾代人的學術傳統。
民族學(文化人類學)畢竟是一個自西方傳來的學科,在中國發展歷史較短,幾十年來又多次受政治運動的影響,所以與我國一些傳統的老學科相比,中國的民族學在專業的理論、方法和研究成果方面,都是一個比較年輕、比較薄弱的學科。
20世紀80年代初,研究部更名為民族研究所,不久又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民族學系,20世紀90年代擴大為民族學研究院,2000年更名為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半個世紀以來,名稱和建制的變化,並沒有影響她致力於民族學教學與研究的宗旨,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從該院畢業的民族學專業的學士、碩士和博士已遍布全國各地,多為棟樑之材。同時出版了大量在國內影響巨大的專著和教材。如潘光旦、吳文藻、費孝通等人的文集,林耀華主編的《民族學通論》、宋蜀華的《民族研究文集》、陳永齡的《中國民族學史》(英文版),還出版了全所歷年研究成果的論集《民族研究論文集》。這些出版物的共同特點是,以實地調查的材料為基礎,以中國的56個民族為主要研究對象。幾十年來,這已成為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幾代人的學術傳統。
民族學(文化人類學)畢竟是一個自西方傳來的學科,在中國發展歷史較短,幾十年來又多次受政治運動的影響,所以與我國一些傳統的老學科相比,中國的民族學在專業的理論、方法和研究成果方面,都是一個比較年輕、比較薄弱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