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碑

民族文碑,雲南有些民族自古就有本民族的文字,納西族東巴文彝族有老彝文,又稱畢摩文、貝瑪文,傣族有名傣文,藏、回、滿亦有文字,這些民族文字均有碑刻。較早的東巴文碑以大理國時代麗江的《麥宗摩崖》為代表。東巴文是當今世界上“惟一活著的象形圖畫文字”,亦即它至今還在納西族的宗教活動中使用,且為祭司東巴掌握。碑文所記麥宗,又名阿瓊,其子麥良為么些(納西族)大土司,元時歸降忽必烈,摩崖石刻即記其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族文碑
  • 地點雲南
  • 代表東巴文
  • 意義:一定的文史價值
歷史淵源,現代意義,

歷史淵源

前巴介紹過祿勸彝漢摩崖石刻,除類似的民族文、漢文相雜並刻碑不少外,更多的是廣布各地的民族文字碑刻。
雲南有些民族自古就有本民族的文字,納西族有東巴文,彝族有老彝文,又稱畢摩文、貝瑪文,傣族有名傣文,藏、回、滿亦有文字,這些民族文字均有碑刻。
較早的東巴文碑以大理國時代麗江的《麥宗摩崖》為代表。東巴文是當今世界上“惟一活著的象形圖畫文字”,亦即它至今還在納西族的宗教活動中使用,且為祭司東巴掌握。碑文所記麥宗,又名阿瓊,其子麥良為么些(納西族)大土司,元時歸降忽必烈,摩崖石刻即記其事。在劍川石寶山石窟中,有藏文刻寫的題記(第五、七窟),此系佛教聖地,西藏喇嘛每年到此祭拜,題記據考是元代以前吐蕃(西藏)人到此刻下的。麗江地區金沙江北岸的古調橋岸壁上,有《古調橋摩崖》,是藏、漢、東巴三種文字的刻石,以藏文為多,是明萬曆四卜七年(公元1619年)的刻作。昆明築竹寺有元代蒙文碑,前已有述。昆明五里多有元朝雲南平章政事賽典赤·贍思丁衣冠冢,其後刻有回文碑,敘述這位“雲南省第一任省長”忠君愛民的惠政功績。鶴慶牛街有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藏文碑。昆明太華寺石塔上有藏文神咒《佛頂尊勝陀羅尼神咒》,與鶴慶藏文碑同立於元代。藏文碑較著名者還有昆明妙湛寺的金剛塔刻石。彝文碑有嘉慶年間的昭通《陸米勒碑》。馬龍有彝、梵文共刻的《火星碑》。另尚不能判斷年代的彌勒縣獨家村崖壁上,有造型原始的崖畫,其旁有老彝文、菱形符號相間的崖畫文字。傣文碑廣布傣族聚居的西雙版納、德宏、景谷、景東、臨滄等地,如臨滄的《大慈寺碑》、芒市土司《放氏碑》等。

現代意義

這些碑刻的書法藝術尚難作出評估,但其無疑為中國的碑刻藝苑增添了新內容,且具有一定的文史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