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旅遊預開發地區的文化保護預警研究

民族文化旅遊預開發地區的文化保護預警研究

《民族文化旅遊預開發地區的文化保護預警研究》是張中奎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5月。

該書通過對五個民族村寨的田野調查研究,為旅遊開發和民族文化保護工作總結規律和經驗教訓,提出預警措施。該書強調,地方政府必須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民族文化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傳承機制,在文化保護髮展方面承擔主體責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民族文化旅遊預開發地區的文化保護預警研究
  • 作者:張中奎
  • 類別:經濟學著作
  • 字數:171千字
  • 首版時間:2016年5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選擇西南地區旅遊開發較晚的五個民族村寨——貴州境內的雷山縣控拜苗寨、榕江縣大利村、荔波縣水利大寨、六枝特區隴嘎村和四川省的汶川縣阿爾村作為個案研究的分析對象,了解五個民族村寨的歷史、開發現狀及研究現狀、發展趨勢,從中發現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相關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
第三章 西南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第四章 西南五個民族村寨旅遊開發的“雙預”研究
第五章 預警:旅遊開發背景下民族文化發展的可能路徑
第六章 結論

創作背景

發展民族旅遊已經成為當代中國西南經濟較為落後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成長的主要路徑之一。然而,在許多人的眼裡,民族文化保護與民族文化旅遊開發是一對矛盾,不合理的民族旅遊開發會給當地民族文化帶來許多消極影響和負面效應,如製造出許多“偽文化”,導致“文化庸俗化”“文化低俗化”等,如何在民族文化保護與民族文化旅遊發展之間尋求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已成為民族旅遊地區的地方政府所面臨的一大難題。基於此,《民族文化旅遊預開發地區的文化保護預警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民族旅遊開發與民族文化保護的協調發展是政府在旅遊規劃發展中考慮的首要問題。地方政府必須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民族文化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傳承機制,在文化保護髮展方面承擔主體責任。來自經濟發達地區,代表經濟強勢文化的大量遊客進入民族旅遊開發地區,加劇民族文化的同化進程。在這樣尷尬的局面下,民族旅遊發展和民族文化保護就成為一個自相矛盾的話題。事實上,地方政府可以根據旅遊發展的具體情況,採取一些措施來達到民族旅遊經濟發展與民族文化保護“雙贏”的效果,這一理念已被一些民族旅遊地區的發展實踐證實是可行的。
該書指出,少數民族民眾是民族文化得以保護和弘揚的關鍵,民族旅遊的開發管理者在發展旅遊的同時,應當給予當地少數民族民眾充分的參與空間和合理的經濟利益。只有少數民族民眾以本民族文化為榮,擁有並不斷加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傳承本民族文化,主動地作為民族文化的承載體和主體去延續本民族的服飾、風俗、飲食、藝術、建築等文化。作為一個開發中國家,面對數量龐大的各式各樣民族文化,中國政府在民族文化保護資金投入上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以點帶面,保護世界級、國家級、省級的文化遺產,所以說通過民族旅遊發展來促進民族文化保護更符合實際的國情、省情、鄉情、村情。在民族旅遊發展過程中,要讓少數民族民眾從旅遊發展中獲得合理的經濟利益,激發作為活的旅遊吸引物的少數民族民眾去延續和弘揚民族文化的積極性,民族文化保護髮展真正的良性循環才能切實運行。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民族文化旅遊預開發地區的文化保護預警研究》
2016年5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8604-6

作者簡介

張中奎,布依族,貴州都勻人。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職於貴州財經大學,校重點學科學術骨幹、學術帶頭人。主要研究文學人類學、歷史人類學、旅遊人類學。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和一般項目各2項,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會青年項目各1項。曾獲第三屆貴州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論文類三等獎、貴州省第十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貴州財經大學第三屆最受大學生喜歡的基礎課教師、首屆貴州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學術創新人才等榮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