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分別研究了西部地區旅遊文化資源、非物質文化資源、原生態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等多種特色文化資源的內涵、特徵、開發現狀及問題,並在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礎上,借鑑中國內外先進經驗,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結合“
一帶一路”倡議的構想,分析了在全球化開放交流的背景下,特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是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手段;研究西部地區特色文化資源保護性開發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協同互補關係,揭示其內在聯繫和作用機制。
作品目錄
第1章 特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一個理論分析框架 第2章 西部地區旅遊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 第3章 西部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與開發 第4章 西部地區原生態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 | 第5章 西部地區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 第6章 西部地區特色文化資源的產權界定與保護性開發 第7章 “一帶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區文化資源的開發策略 第8章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西部地區特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 |
創作背景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明確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國廣大西部地區由於缺少工業化的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相對緩慢,難以通過工業化途徑來完成現代化和城鎮化進程,而當地的特色文化資源豐富,以特色文化資源的保護性開發培育西部地區的比較優勢,是廣大西部地區全面綜合協調發展的理性選擇。基於此,《中國特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以西部地區為例》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特色文化資源的保護性開發是實現中國西部地區經濟、社會、文化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目標體系,推動其穩步實施。首先,應立足於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提出的“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基本原則;其次,要結合民族文化資源所特有的公共產品的特性,充分考慮利益相關者的經濟訴求;同時,應該學習和借鑑已開發國家、發達地區在民族文化資源開發與保護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和成熟模式。在綜合各種重要因素的前提下,結合文化資源和文化產業的基本屬性。該書將西部地區特色文化資源保護性開發的目標體系,主要概括為5個方面:一是增進人們對特色文化資源產業化發展所產生的環境效應和經濟效應的理解,強化人文生態意識;二是促進各民族的文化產業公平、協調、可持續發展;三是改善文化資源開發地區基層人民民眾的生活質量;四是向社會各界提供高質量的特色文化產品;五是保證未來西部地區特色文化資源產業化發展賴以生存的人文環境質量。圍繞此目標體系,主要應深入分析特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之間的邏輯辯證關係,積極探索保護與開發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為了推動西部地區的跨越式發展,既不能為了保護而停止開發建設,更不能為了開發而盲目破壞。理性的選擇應該是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借鑑中國內外先進經驗,走出一條符合西部地區特點,操作性強的保護性開發路徑。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唐劍,1976年出生,西南民族大學教授,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制度經濟學、環境經濟學、少數民族經濟學;先後主持或主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民委項目、教育部及省級科研項目10餘項;在《財經科學》《中國軟科學》《商業經濟與管理》《經濟體制改革》等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