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評估體系研究

民族地區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評估體系研究

《民族地區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評估體系研究》是一本2016年出版的圖書,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族地區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評估體系研究
  • 作者:王力峰、章昌平、黃梅芳、王志文、陳潔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3月1日
  • 頁數:800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416280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研究從生態旅遊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歷程、現狀、內涵以及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實現的必要條件分析入手,通過文獻計量分析、專家諮詢、層次分析和定性判斷,在項目理論、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和一般邏輯模型的指導下,將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評估體系劃分為生態旅遊資源開發適宜性評估、生態旅遊認證體系及監測機制和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狀態及趨勢評估三大部分,並分別建立了指標體系。生態旅遊資源開發適宜性評價主要以未開發或半開發的生態旅遊資源為評估對象,通過對資源的基本特性、敏感性、脆弱性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進行評估,判斷生態旅遊資源是否適宜開發,適宜開發到何種程度,對評估結果為不適宜進行旅遊活動的生態資源進行一票否決制,堅決採用保護方式留以後代使用。生態旅遊認證體系和監測機制建立了生態旅遊區認證指標體系、認證程式和認證標準,分別從生態環境、旅遊可持續、遊客學習參與和企業責任等角度對是否符合生態旅遊標準進行認證。認證結束後,建立監測機制對生態旅遊市場、景區運營和遊憩行為進行監督、監管和監測,監測機制分別從監測主體組織體系、監測內容、監測制度、監測技術等方面進行了闡述。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狀態和趨勢評估是對生態旅遊的績效進行判斷,以評價其在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生態旅遊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益相關者的滿意度,參與主體的環保、負責任的行為方式以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方面取得的成效。通過三大指標體系,建立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的事前、事中和事後評估的完整體系。在評估方法選擇中,我們通過對國內外可持續發展評估理論和實踐的總結,採取目前使用*多、也*為成熟的“定性分析+專家諮詢+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相結合的綜合性方法,以保證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和適用性。

作者簡介

王力峰,天津市人,漢族。1982年7月畢業於廣西大學林學院森林工程系,獲學士學位;1996年7月至1999年3月留學德國,獲德國德勒斯登林業經濟管理碩士學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生態學專業生態旅遊方向博士學位。曾任桂林理工大學旅遊學院、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旅遊學院副院長、書記、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桂林桂工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長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開設了本科和研究生“旅遊規劃”、“生態旅遊”等課程,主持和參加了“廣西生態旅遊資源整合模式研究”、“廣西生態環境體系建設研究”等項目的規劃編制和研究工作。主編《森林生態旅遊經營管理》教材一部,譯著《生態規劃設計》一部,專著《省域生態旅遊資源分類與評價研究》一部。“廣西生態旅遊資源整合模式研究”獲200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09年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民族地區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評估體系研究”立項,2014年以良好等級結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