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特色產業論

民族地區特色產業論

《民族地區特色產業論》是2006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京福,毛海軍。

基本介紹

  • 書名:民族地區特色產業論
  • 作者郭京福毛海軍
  • ISBN:9787105077854
  • 頁數:372
  •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06-0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尤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經濟尤其是民族地區經濟,將面對國,際競爭國內化和國內競爭國際化的雙重夾擊。在這種情況下發展相對落後的民族地區經濟,除了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外,就是充分利用民族地區的比較,發展有特色、有優勢的產業,建立起協調合理的、富有競爭力的區域經濟模式,才能在競爭中取勝。
本書以權威的科研成果、翔實的資料為基礎,介紹了區域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和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因素,探討了西部民族地區的產業結構狀況,分析和闡述了特色產業的相關概念、理論和選擇評價方法,研究了特色產業與民族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辯證關係,並就西部民族地區的特色農業及特色旅遊業的發展策略進行了分析和舉例。
本書對發展民族地區經濟將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作者簡介

郭京福,男,漢族,1965年5月出生於山東平陰。1987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套用數學系,1998年於大連理工大學獲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2002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學術訪問。2005年掛職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人民政府副旗長。現為大連民族學院經濟學教授,科技處副處長。
毛海軍(1973年7月出生),男,四川樂至人。工學博士,2003年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2003年到大連民族學院經濟管理系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系統工程,經濟評價。在《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運籌與管理》、《計算機工程與套用》等核心期刊及國內、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10餘篇。
·查看全部>>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區域經濟與特色優勢產業
1.1 區域和區域經濟
1.2 區域經濟學假定與相關理論
1.2.1 區域經濟學的三個基本假定
1.2.2 區域經濟學的基本理論
1.3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因素和途徑
1.3.1 主要因素作用機制分析
1.3.2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途徑
1.4 區域競爭力
1.4.1 區域競爭力的本質特點
1.4.2 區域競爭力的影響因素
1.5 發展民族地區優勢特色產業的重要性
1.6 民族地區優勢特色產業與經濟可持續發展
1.6.1 生態價值的本質與特徵
1.6.2 生態價值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第二章 民族地區產業結構現狀分析
2.1 產業結構及其演變
2.1.1 產業結構的概念及劃分
2.1.2 三次產業結構的演化規律
2.1.3 產業結構高度化
2.1.4 產業結構的分析方法
2.1.5 產業結構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2.2 內蒙古產業結構分析
2.2.1 產業結構尚不合理的表現
2.2.2 產業結構進一步改造、調整、最佳化和升級的對策
2.3 寧夏回族自治區產業結構分析
2.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產業結構分析
2.4.1 新疆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2.4.2 新疆產業結構的發展及最佳化方向
2.5 廣西壯族自治區產業結構分析
2.5.1 影響三次產業發展的因素分析
2.5.2 三次產業發展的巨觀政策建議
2.6 西藏自治區產業結構分析
2.6.1 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2.6.2 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建議
2.7 民族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研究
第三章 特色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3.1 可持續發展概述
3.1.1 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與特徵
3.1.2 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一般影響因素
3.1.3 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3.1.4 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民族地區發展的必由之路
3.2 區域產業生態系統的構建
3.2.1 區域產業概論
3.2.2 區域生態經濟體系的內涵目標與指導思想
3.2.3 生態體系與生態產業的構建
3.2.4 草原生態產業
3.3 特色產業與生態建設
3.4 民族地區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3.5 西部民族地區特色經濟發展戰略
3.5.1 特色經濟內涵
3.5.2 西部地區特色經濟的資源基礎
3.5.3 西部民族地區特色經濟發展戰略
3.6 新疆綠洲生態經濟
3.6.1 山盆生態系統與綠洲生態系統
3.6.2 綠洲生態經濟系統的基本特徵
3.6.3 綠洲生態經濟系統可持續發展戰略構想
3.7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3.7.1 循環經濟的概念與特點
3.7.2 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3.7.3 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途徑和重點
3.7.4 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措施
第四章 特色產業分析
4.1 特色產業形成和發展的理論基礎
4.1.1 社會勞動地域分工是社會分工的空間表現形式
4.1.2 地域分工的條件、基礎與類型
4.2 特色產業的內涵與特性
4.2.1 特色產業的內涵
4.2.2 特色產業的基本特性
4.2.3 影響特色產業的形成與發展因素
4.3 特色產業的選擇
4.3.1 區域特色產業選擇的理論基礎
4.3.2 特色產業選擇的重要性
4.3.3 特色產業選擇的思路
4.3.4 特色產業選擇的原則與標準
4.3.5 區域優勢產業的選擇
4.4 民族地區特色經濟發展原則與戰略
4.4.1 民族地區特色經濟發展的思路與原則
4.4.2 民族地區特色經濟發展戰略
4.5 民族地區特色產業與經濟成長
4.5.1 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5.2 民族地區發展特色產業的戰略選擇
4.5.3 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基本原則和措施
4.6.寧夏特色產業的選擇與培育
4.6.1 發展特色產業的政策支持
4.6.2 手夏特色產業的選擇
第五章 特色產業的評價方法
5.1 特色產業的評價指標體系
5.1.1 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
5.1.2 特色產業評價標準
5.1.3 特色產業評價指標體系
5.2 綜合評價概述
5.3 主成分分析法
5.3.1 基本原理
5.3.2 主成分分析法步驟
5.3.3 主成分分析方法用於多指標綜合評價的優缺點
5.3.4 套用實例
5.4 因子分析與聚類分析法
5.4.1 基本思想
5.4.2 因子分析法步驟
5.4.3 聚類分析法
5.5 模糊綜合評價
5.6 層次分析法(AHP)
5.7 DEA模型
5.8 人工神經網路(ANN)模型
第六章 民族地區特色農業的發展思路
6.1 特色農業的內涵與特徵
6.1.1 農村地域經濟類型
6.1.2 特色農業的內涵與特徵
6.1.3 民族地區發展特色農業的重要意義
6.2 特色農業形成與發展的模式規律
6.2.1 特色農業的形成與發展模式
6.2.2 特色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
6.2.3 特色農業的影響因素
6.3 發展民族地區生態特色農業的思路
6.3.1 民族地區發展特色農業的條件分析
6.3.2 民族地區發展特色農業的方向與原則
6.4 民族地區特色農業的發展重點
6.5 民族地區特色農業的發展對策
6.6 發展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加工業
6.6.1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現實意義
6.6.2 促進西部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基本對策
6.7 寧夏特色農業發展策略
6.7.1 以農業產業化為龍頭的特色綠色食品產業
6.7.2 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的保障措施
6.8 新疆特色農業的發展對策
6.8.1 新疆發展特色農業的優勢
6.8.2 新疆發展特色產業的方向與布局
6.8.3 新疆特色農業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6.9 廣西特色農業發展對策
6.10 延邊龍井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與對策
6.11 內蒙古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策略
6.11.1 綠色農業與綠色食品
6.11.2 內蒙古發展綠色食品的優勢
6.11.3 大力發展綠色食品業的對策
第七章 民族地區特色旅遊發展思路
7.1 旅遊產業概述
7.1.1 旅遊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7.1.2 旅遊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7.2 民族地區旅遊產業發展狀況分析
7.2.1 民族地區的旅遊資源狀況
7.2.2 民族地區旅遊業發展狀況
7.2.3 民族地區旅遊業存在的問題
7.3 民族地區旅遊業發展對策與戰略分析
7.4 民族地區生態特色旅遊與可持續發展
7.4.1 生態旅遊的概念與特性
7.4.2 生態旅遊的發展趨勢
7.4.3 立足於地方特色,發展民族地區特色旅遊業
7.4.4 環境與旅遊良性互動,堅持可持續發展科學觀
7.5 廣西旅遊產業結構調整研究
7.5.1 廣西旅遊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目標
7.5.2 廣西旅遊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原則
7.5.3 構建廣西旅遊產業結構的基本框架
7.6 寧夏旅遊產業發展對策
7.6.1 寧夏旅遊現狀
7.6.2 寧夏旅遊業發展對策
7.7 新疆旅遊產業發展措施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