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交往的多維審視

民族交往的多維審視

《民族交往的多維審視》以馬克思主義的交往觀及當代意義為理論背景,在分析民族交往的概念及歷史格局與現實特點的基礎上,引用與拓展相關理論即社會共生理論與文化“涵化”理論來支撐相關論述,並貫穿全文。通過對我國民族交往的歷史追述與現實考察,圍繞田野調查的民族交往案例進行論述,立足現實觀察與分析視角,提出民族交往的三個認識維度,並展開論述。結合田野調查得出的結論,對影響我國民族交往的因素進行分析。從民族和諧交往的思想淵源入手,分析和諧民族交往的現實要求與實施路徑。

基本介紹

  • 書名:民族交往的多維審視
  •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 頁數:237頁
  • 開本:32
  • 作者:王瑜卿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600522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民族交往的多維審視》由中央民族大學出版出版。

圖書目錄

緒論
一、選題意義
二、研究綜述
三、研究設計與思路
四、理論創新
第一章 淵藪與延伸:馬克思主義交往理論
視野下的民族交往理論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交往理論及其當代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的交往觀
二、馬克思主義交往理論的當代意義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理論視野下的民族交往理論
一、民族交往理論含義
二、中國民族交往的現實特點
第二章 引用與拓展:社會共生理論與文化涵化理論
第一節 社會共生理論
一、社會共生理論含義
二、社會共生理論在民族交往研究中的引用與思考
第二節 文化“涵化”理論
一、“涵化”含義
二、文化“涵化”理論在民族交往研究中的引用與思考
第三章 識古與通今:民族交往的歷史與現實
第一節 中國古代民族交往的代表類型
一、民族互市
二、民族會盟
三、王朝朝貢
四、民族和親
五、民族戰爭
第二節 現代信息傳媒中的民族交往
一、民族政治交往
二、民族經濟交往
三、民族文化交往
四、民族社會交往
第四章 案例與分析:民族交往中的田野調查
第一節 北京朝鮮族聚居區民族交往調研
一、望京地區的發展概況及民族構成
二、望京地區民族關係現狀’
三、和諧民族關係中的和諧社區
四、幾點啟示
第二節 青海、內蒙古、廣西等地民族交往情況調研
一、青海省撒拉族民族交往情況調研
二、內蒙古自治區達斡爾族民族交往情況調研
三、廣西壯族自治區京族民族交往情況調研
第三節 內地西藏班的調研與思考
一、藏漢民族交往的個案體察
二、藏漢民族交往的深層啟發
第五章 觀察與視角:民族交往的認識維度
第一節 作為一種民族存在,民族交往是差異性與共享性的統一
一、民族交往的差異性
二、民族交往的共享性
三、民族交往是差異性與共享性的統一
第二節 作為一種民族過程,民族交往是歷時性與
共時性的統一
一、民族交往的歷時性
二、民族交往的共時性
三、民族交往是歷時性與共時性的統一
第三節 作為一種民族關係,民族交往是共生性與涵化性的統一
一、民族交往的共生性
二、民族交往的涵化性
三、民族交往是共生性與涵化性的統一
第六章 認知與剖析:影響民族交往的諸因素
第一節 影響民族交往的政治因素
一、民族政策的執行與落實
二、民族法制的制定與執行
三、民族利益訴求渠道的順暢與通達
第二節 影響民族交往的經濟因素
一、少數民族生活條件的貧困與落後
二、利益分配製度的缺陷與滯後
三、違反國家政策的行為與後果
第三節 影響民族交往的文化因素
一、民族意識的增強
二、宗教信仰的差異
三、人口流動中的文化碰撞
第四節 影響民族交往的社會因素
一、城市化進程導致民族結構發生變化
二、市場經濟發展致使交往中誠信缺失
三、群體性事件引發的認識與思考欠缺
第七章 闡釋與構建:和諧民族交往的意涵與和諧民族交往的路徑
第一節 和諧民族交往的意涵
第二節 和諧民族交往的思想淵源
一、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民族平等思想
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思想
第三節 構建和諧民族交往的現實要求
一、民族分布格局的要求
二、滿足利益需求
三、彰顯時代主題
第四節 和諧民族交往的現實路徑
一、政通人和是實踐和諧民族交往的基礎
二、利益共享是實踐和諧民族交往的動力
三、文化交融是實踐和諧民族交往的導向
四、包容共生是實踐和諧民族交往的條件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