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白衣觀世音菩薩紙馬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繪畫類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國白衣觀世音菩薩紙馬
- 館藏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 所屬年代:民國
- 類別:書法、繪畫
- 質地:紙
- 藏品編號:11815
- 質量範圍:<0.01 kg
- 文物級別:一般
- 文物來源:接受捐贈
- 完殘程度:基本完整
- 入藏時間:1949.10.1-1965
- 規格:59.5×32(cm)
民國白衣觀世音菩薩紙馬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繪畫類作品。
民國白衣觀世音菩薩紙馬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繪畫類作品。...
民國觀世音菩薩神咒紙馬 民國觀世音菩薩神咒紙馬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書法類作品。
民國觀世音菩薩消災脫難咒紙馬 民國觀世音菩薩消災脫難咒紙馬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繪畫類作品。
民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咒紙馬 民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咒紙馬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書法類作品。
清北京觀世音菩薩紙馬 清北京觀世音菩薩紙馬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繪畫。
紙馬右側,還放置一斗白米,兩根甘蔗、一桿木秤和一面鏡子。在白米中點上一盞菜油燈,以求祈福禳災。吳地寶卷的講唱都有固定的程式。首先,是“請佛”。宣卷者手持清香,站在桌前頌唱“三寶科儀”,恭請諸佛降臨。請佛時,宣卷者時而面北,時而朝南。如唱到“奉請南海觀世音”時,面朝南躬身。接下來唱到“...
1、具有悠久的歷史傳承性。秧歌亦稱“社火”,由原始的春祀秋報的祭祀活動演變而成,和政秧歌自14世紀(明代)逐步成形以後,經17世紀的清代、20世紀初的民國近600年歷史的演變發展,到21世紀初,仍保留著傳統的特色和玩春牛、竹馬、旱船等傳統節目及莊稼會,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各秧歌隊中所有角色均由男性扮演。2、...
儘管彌勒教、大乘教的組織、演變情況由於史料的缺乏而難以鉤稽出一條明確的線索,但在南北朝至隋唐時期,顯示彌勒信仰的異端及造反事件卻多有記載。從法慶起義直至唐末,打著彌勒下生、“白衣天子”旗號的民眾造反活動不絕於書。有學者統計,打著彌勒旗號的造反,從隋煬帝大業六年(610)起,至元順帝至正十一年(...
此外,還有現代題材的舞蹈——“搖船舞”、“紙馬舞”、“酒舞”、“天燈舞”等等。風俗 節日 京族的民族節日主要有“哈節”、“春節”、“中元”、“食新米節”等。“哈節”是京族歲時習俗中隆重的民族節日,舉辦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哈節”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頭兩島在農曆六月初...
這位大慈大悲、急人難、救人危的觀音菩薩,到了“盛唐”時,依照善男信女的信仰心理需要,終於神秘地完成了向慈眉善目的白衣柔美女子形象的轉化。而到了宋代,這一“轉化”則普及到了全國。北宋元符二年(1099),翰林學士蔣之奇出守河南汝州。一次,蔣之奇出巡,來到本州的龍山香山寺,意外地見到了該寺僧人,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