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珍檔:民國名人戶籍

民國珍檔:民國名人戶籍

《民國珍檔:民國名人戶籍》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戰後南京市戶籍調查的起因、經過,各職業群體的人口分布狀況及特點。第二及第三部分選取了在民國政治、軍事、文化、教育、科技界具有重要影響的100位名人,除了相應公布他們的戶籍口卡資料外,還重點描述了他們與南京的關係,這部分著名人物的戶籍卡具有很高的史料查考價值,用鮮為人知的資料解讀民國風雲變幻的歷史。第四部分選取了11份民國戶籍調查檔案原檔影印公布。

基本介紹

  • 書名:民國珍檔:民國名人戶籍
  •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 頁數:401頁
  • 開本:16
  • 作者:南京市檔案館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330178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民國珍檔:民國名人戶籍》編輯推薦:《民國珍檔:民國名人戶籍》是作者精心為廣大讀者朋友們編寫而成的此書。《民國珍檔:民國名人戶籍》在編排上影印了部分當時的戶籍口卡檔案及人物照片,給人留下了真實清新的印象,滿足了讀者探究歷史的好奇感。無論是專業的史學家還是一般的愛好者乃至普通市民,都能夠見仁見智地從中找到他所感興趣的民國檔案或民國人物資料。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戰後南京市戶籍調查及人口狀況
第一章 南京市戶籍調查的歷史狀況
第一節 民國以前南京市戶籍調查
第二節 民國時期南京市戶籍調查
第三節 戰後南京市戶籍調查始末及戶籍卡
第二章 戰後人口狀況
第一節 南京市保甲及人口總數
第二節 南京市人口原籍分布
第三節 南京市人口年齡分布狀況
第四節 南京市人口教育程度
第五節 南京市人口職業分布
第三章 戰後各職業群體情況
第一節 部分機關機構
第二節 社會高層的政府官員、國大代表
第三節 社會中層的軍人、商人與教員
第四節 社會底層的人力車夫、農民與工人
第五節 各職業群體分布特點
第二部分 名人與南京
白崇禧與南京龍潭之役
生物學研究的先驅秉志
蔣介石的心腹陳誠
抗戰時期的教育部長陳立夫
民主黨派市長陳邃衡
金大首任華人校長陳裕光
桂系將領程思遠
國民黨理論家戴季陶
化學宗師戴安邦
國畫大師傅抱石
歷史學家傅斯年
與詩書同命的高二適
故宮國寶的守護人杭立武
特勤總管黃仁霖
司法院長居正
近代林業學的開拓者梁希
打造民國第一學府的羅家倫
無線電先驅倪尚達
三次出任南京市長的馬超俊
橋樑專家茅以升
世界文學組織的建築師聶華苓
心理學大師潘菽
詞學大師唐圭璋
民國政壇上的谷氏三兄弟
邵力子與南京力學國小
書生市長沈怡
第一夫人宋美齡
金融專家宋子文
外交部長王世傑
學者院長翁文灝
吳良鏞與南京“紅樓情”
首位女大學校長吳貽芳
物理學大師吳有訓
吳琢之與江南汽車公司
建築專家楊廷寶
愛國人士于右任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文化政客張道藩
黃埔戰將張靈甫
鄭介民與軍統
水利學家鄭肇經
空軍司令周至柔
亦官亦儒的朱家驊
西山會議派鄒魯
第三部分 名人的戶籍
陳之佛
戴修瓚
鄧殷藩
狄膺
端木愷
方東美
乾國勛
甘乃光
甘清池
高濟宇
顧毓琇
關吉玉
韓文煥
何金泉
胡厥文
胡璉
黃杰
賈景德
蔣碧微
金毓黻
柯象峰
李品仙
李士偉
李士珍
李小緣
林秋生
林雲陔
劉熙眾
劉心皇
劉雨民
盧忠亮
鈕永建
潘序倫
龐松舟
裴鳴宇
彭昭賢
皮作瓊
齊璧亭
沈鴻烈
譚伯羽
童冠賢
汪辟疆
王靜芝
王繩祖
王子壯
吳鐵城
蕭贊育
謝冠生
嚴慎予
楊道樾
楊公達
楊慧存
張伯苓
張岳靈
周詒春
左舜生
第四部分 戶籍調查文獻
1.內政部為抄發收復區實施戶口清查辦法致南
京市政府電
(1945年5月11日)
2.內政部關於戶口普查業務歸本部辦理致南京
市政局公函
(1945年10月23日)
3.首都警察廳為查照會核本市國民身份證登記
處組織大綱致南京市政府公函
(1945年11月6日)
4.李維明關於國民身份證登記處組織大綱經核
可行等致南京市長馬超俊簽呈
(1945年11月8日)
5.南京市政府為抄送修正本市國民身份證登記
處組織大綱等致首都警察廳公函
(1945年11月30日)
6.首都警察廳為送請鑒核南京市國民身份證登
記處發給國民身份證實施辦法致南京市長馬超
俊呈
(1946年2月23日)
7.內政部為《各省市辦理戶口查記要點》等致南
京市政府公函
(1946年9月23日)
8.南京市第13保為請鑒核施行本保各甲長議
案的呈
(1946年11月28日)
9.南京市民政局為請派員參加戶口總清查會議
並抄發清查計畫致首都警察廳等公函
(1947年8月24日)
10.首都過境難民處理委員會為請迅予編定本
市難民戶口致南京市民政局代電
(1948年3月5日)
11.監察院為請訊即舉行首都戶口總清查致南
京市民政局代電
(1948年12月9日)
後記

後記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在南京展開了一次規模浩大的戶籍調查,留下了數以萬計的戶籍口卡和戶卡。2006.年底,南京市檔案館從南京市公安局浦口石佛寺倉庫接收了這批當年民國“首都警察廳”遺留的戶籍資料,經過歷時四年艱辛的整理、編錄,2011年初在辛亥革命百年前夕,150萬張民國時期南京市戶籍登記卡片對社會提供查閱利用。
曾作為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擁有如此完整、翔實的民國戶籍資料,在國內絕無僅有,是一批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它真實記錄了民國時期南京市人口的信息,對研究民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有重要的學術價值,為人們研究當時南京的人口與社會、經濟狀況,以及南京城市發展軌跡,編擬新的城市發展規劃藍圖,提供了難以尋求的原始樣本,也為市民了解家族變遷,辦理移民、繼承、尋親等民事事務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憑證。該檔案現已入選《江蘇省珍貴檔案文獻名錄》。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戰後南京市戶籍調查的起因、經過,各職業群體的人口分布狀況及特點。第二及第三部分選取了在民國政治、軍事、文化、教育、科技界具有重要影響的100位名人,按戶籍卡人名的音序進行排列,其中44位名人重點描述了他們與南京的關係,這部分著名人物的戶籍卡具有很高的史料查考價值,用鮮為人知的資料解讀民國風雲變幻的歷史。第四部分選取了11份戶籍調查檔案。由於篇幅的限制,還有很多頗具影響力的人物沒有收入,留待今後做深入的開發研究。同時,這批戶籍卡因形成於動盪的特殊歷史時期,其上所填內容經考證亦有不實之處,特別是出生年月、籍貫等。
該書的編輯出版得到了南京師範大學的專家和有關方面學者的關心與支持;南京市檔案館的丁楓、王曉燕、叢偉、陳陽林、姜海等參與了本書的校對工作,在此表示感謝。由於編者水平有限,不足及遺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序言

馬振犢
歷史是一門注重實證的學問,而檔案則是實證的依據。
在歷史檔案的構成中,人物檔案是其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居民人口與戶籍統計,是反映城市狀況的真實記錄,對於研究城市史及其相關人物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與作用。
南京是中國東南重鎮,歷史名城,以“六朝古都”和“十朝都會”而聞名,自古以來就有“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的稱譽。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用武裝暴力的方式,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清鬥爭,並於1911年10月,以武昌辛亥首義的勝利,敲響了清王朝覆亡的喪鐘。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從而標誌著清王朝封建腐朽統治的結束,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的開始。南京也因是中國共和制度的誕生地而名垂青史。
然而,南京作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首都所在地,因袁世凱遷都北京而曇花一現;又因國民革命軍北伐節節勝利,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及國民黨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南京再次成為國家的法定首都及政治中心。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於1927年5月25日,任命國民革命軍總部審計處處長劉紀文為南京市市長,負責籌備建立市政廳。6月6日,國民政府公布《南京特別市暫行條例》,確定了南京特別市直隸於中央政府,“不入省縣行政範圍”,南京因而進人新的歷史階段。此後10年,經過“首都建設計畫”的不斷實施,到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時止,南京作為中華民國的首都,已從一個典型的消費型城市發展成為一國的政治、文化、外交中心,其市政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城市人口也達到了百萬以上,現代城市的雛形已經顯現。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占南京,無情地打斷了南京的城市建設進程。直到1945年南京光復,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千瘡百孔的南京市政建設才得以逐步恢復。而當時的市政府又把戶口總清查作為城市光復和市政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經籌劃準備,1947一1948年,南京市民政局會同首都警察廳連續開展了兩次“戶口總清查”與“戶口總複查”,對南京市的居民情況進行了深人調查,留下了以人口戶籍卡為主的一批內容翔實的南京居民人口戶籍統計檔案。這批檔案客觀地反映了抗戰勝利後到國民黨撤出大陸時南京市居民人口狀況,十分珍貴,極具研究參考價值。
當時首都南京為全國政治中心,各地各階層精英人物匯聚於此,因而在這部分戶籍卡資料中,包含了為數眾多的名人資料,從周恩來、宋美齡到吳良鏞、王繩祖、袁隆平等;各級各界數百位名人的姓名、籍貫、住址、年齡、家庭情況等要素的詳細記載,使得這批戶籍卡的珍貴价值更加凸顯。而這些名人在歷史上的地位與作用,又讓戶籍卡成為研究這一重要歷史階段南京乃至全國的歷史及有關人物的第一手資料,至今仍具十分重要的參考佐證作用,其珍貴价值不言而喻。
這批檔案資料的作用與價值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它是第一手的原始檔案資料,是實地調查的記錄,其中許多是由當事人親自填寫而成,具有真實、可靠的特徵。
其二,它系統統計了當時南京居民的數量、構成及性別、職業、工作、受教育程度、家庭、居住地情況,並附以個人照片,以獨特的角度,反映了一大批民國名人當時的狀況。內容豐富、生動形象地再現了歷史。
其三,這些資料為我們今天進行人口與戶籍統計研究提供了一份獨特的原始資料,除普通居民家庭外,許多團體如中共駐南京代表團辦事處、中央大學等都是以其負責人為戶主,按一個單位戶頭進行登記的,這就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為歷史研究提供了佐料。
其四,它對於民國南京城市史研究、民國建築史研究乃至整個民國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與佐證作用。
南京市檔案館收藏的這部分民國南京戶籍卡資料,經過細緻的整理和數位化製作,已向市民開放利用。這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工作,也是他們服務民生工作的重大舉措之一。現在,檔案館的研究人員又利用這些資料,編輯了《民國名人戶籍》一書,由南京出版社付梓。這是對於民國戶籍卡資料的深度加工與高水平的利用,在頗具觀賞閱讀性的同時,亦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本書內容分為四個部分,除了相應公布一批民國名人的戶籍卡以及調查工作有關檔案外,還據此對抗戰勝利後南京市的居民人口調查工作與當時人口狀況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了相關數據與結論。這本書的最大價值,在於以檔案史料及其分析,論證了南京歷史研究中有關這一時期城市人口統計之確切數目,得出了可信的結論。
儘管書中所載的這些民國名人大都並非是南京原籍,但當時他們都工作、生活在南京。時局的動盪不安,使得原本單純的人口戶籍調查也滲人了政治因素,成為當局“戡亂”、“查匪”的工具。但另一方面,在動盪年代留下的這些記錄卻更加增添了它的珍貴性,為我們提供了考察彼時在民國政治舞台上名流薈萃演繹歷史的特別視角。
本書在編排上影印了部分當時的戶籍卡檔案及人物照片,給人留下了真實清新的印象,滿足了讀者探究歷史的好奇感。無論是專業的史學家還是一般的愛好者乃至普通市民,都能夠見仁見智地從中找到他所感興趣的民國檔案或民國人物資料,並對該期南京人口戶籍普查的緣起、內情及其結果,對於當時市政當局的有關調查運作過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因此,本書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的雙重特色,可為廣大讀者所歡迎。
我們感謝南京市檔案館為整理公布1947—1948年南京市人口戶籍統計檔案所做出的努力,也感謝市檔案館研究人員為編輯本書所付出的辛勤勞動。可以預見的是,每位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多少都會有新奇與滿足感,而這正是本書價值與成功點之所在。
(作者系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副館長、研究館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