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語言政策研究》以權威語言機構為節點將民國時期的語言政策劃分為四個歷史階段,不同階段的語言活動被放置於具體的歷史背景中考察並分析其社會功能,試圖尋找民國時期語言政策中語言內容和社會功能之間的相關性;在每一歷史階段中,主要從語音文字、術語新詞層面詳盡分析描述其語言形式和社會功能,併兼及語體層面,試圖探求民國時期各項語言政策內容之間的相關性。
基本介紹
- 書名:民國時期語言政策研究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262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作者:黃曉蕾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612901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民國時期語言政策研究》介紹了民國時期語言政策是中國在由傳統時期進入現代社會的最初幾十年面對自身語言狀況和語言問題所進行的語言觀念調整重塑和語言法令制定實施。
作者簡介
黃曉蕾,女,漢族,1974年生於安徽舒城。1997年至2000年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語言文字套用系獲碩士學位,2002年至2005年於該院語言系獲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北方民族語言研究室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語言政策史研究,發表論文《論民國時期國音音系的建立》等數篇,主持課題《清代語言政策史》等若干項。
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語文運動”和“文字改革”vs.“語言政策”和“語言規劃”
一“語文運動”和“文字改革”
二“語言政策”和“語言規劃”
三本書使用的“語言政策”概念
第二節民國時期語言政策的相關研究
一20世紀20—40年代的語言政策
二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語言政策
三20世紀80年代之後的語言政策
第三節本書的研究方法和框架結構
第二章歷史背景——清末語言文字運動
第一節切音字運動中的三大方案
一盧戇章與《中國第一快切音新字》
二王照與《官話合聲字母》
三勞乃宣與《簡字全譜》
四切音字運動的歷史意義
第二節吳稚暉、章炳麟關於萬國新語的論爭
一吳稚暉的《評前行君之》
二章炳麟的《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
三吳稚暉的《書後》
四評述
第三節清末的科學名詞翻譯
一經世派官員時期
二洋務運動時期
三戊戌變法時期
四清廷對於切音字運動和科學名詞翻譯的態度
第三章北洋政府前期——讀音統一會、中華國語研究會和醫學名詞審查會
第一節讀音統一會
一機構成立
二核定國音、議定字母
三國音推行方法
四評述
第二節中華國語研究會
一機構成立
二與教育界聯合促進注音字母的公布
三公布《國音字典》初印本
四評述
第三節醫學名詞審查會
一歷史背景
二機構成立和三次會議
三評述
第四節譯名大討論
一章士釗引發的譯名討論
二胡以魯的《論譯名》
三評述
第四章北洋政府後期——國語統一籌備會和科學名詞審查會
第一節“五四”前後關於拼音文字和國語文學的論戰
一《新青年》、《國語月刊》關於拼音文字的論戰
二《新青年》關於國語文學的論戰
第二節國語統一籌備會
一機構成立
二《校改國音字典》和京國問題
三國羅字母、漢字省體和注音字母
四國小校國文科改國語科
五國語教育的推行
六左行橫迤和標點符號
七《國語周刊》和國語運動大會
第三節科學名詞審查會和譯名的繼續討論
一科學名詞審查會
二譯名的繼續討論
第五章國民政府前期——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和國立編譯館
第一節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
一機構成立
二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的工作
三《國音常用字彙》
四國音字母兩式
五簡體字和注音漢字
六“國小國語科暫行課程標準”和“國小國語課程標準”
七政府公文
第二節國立編譯館(上)
一機構成立和機制運行
二人文社會科學名詞的審定和統一
三地名人名音譯標準原則草案
四評述
第三節百科、專科辭典
一歷史背景
二20世紀3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幾部百科、專科辭典
三評述
第六章國民政府後期——國語推行委員會和國立編譯館
第一節國語推行委員會
一機構成立
二注音漢字
三《中華新韻》和“全國方音注音符號”
四《國語辭典》
第二節國立編譯館(下)
一20世紀40年代人文社會科學名詞的編纂狀況
二評述
第三節拉丁化新文字和大眾語運動
一拉丁化新文字
二大眾語運動
三評述
第七章餘論
第一節民國時期語言政策研究的雙重關係和三層結構
一以權威機構為主線的語言內容、社會功能雙重關係
二以語言學理為依據的語音文字、術語新詞和語體三層結構
第二節黎錦熙國語運動思想與豪根語言規劃定義的對比研究
一“最終標準官方機構語言”vs.“國語”——相似之點
二“語言規劃四重模型”vs.“國語新文字論”——不同之處
三評述
附錄民國時期主要語言政策檔案目錄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節“語文運動”和“文字改革”vs.“語言政策”和“語言規劃”
一“語文運動”和“文字改革”
二“語言政策”和“語言規劃”
三本書使用的“語言政策”概念
第二節民國時期語言政策的相關研究
一20世紀20—40年代的語言政策
二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語言政策
三20世紀80年代之後的語言政策
第三節本書的研究方法和框架結構
第二章歷史背景——清末語言文字運動
第一節切音字運動中的三大方案
一盧戇章與《中國第一快切音新字》
二王照與《官話合聲字母》
三勞乃宣與《簡字全譜》
四切音字運動的歷史意義
第二節吳稚暉、章炳麟關於萬國新語的論爭
一吳稚暉的《評前行君之》
二章炳麟的《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
三吳稚暉的《書後》
四評述
第三節清末的科學名詞翻譯
一經世派官員時期
二洋務運動時期
三戊戌變法時期
四清廷對於切音字運動和科學名詞翻譯的態度
第三章北洋政府前期——讀音統一會、中華國語研究會和醫學名詞審查會
第一節讀音統一會
一機構成立
二核定國音、議定字母
三國音推行方法
四評述
第二節中華國語研究會
一機構成立
二與教育界聯合促進注音字母的公布
三公布《國音字典》初印本
四評述
第三節醫學名詞審查會
一歷史背景
二機構成立和三次會議
三評述
第四節譯名大討論
一章士釗引發的譯名討論
二胡以魯的《論譯名》
三評述
第四章北洋政府後期——國語統一籌備會和科學名詞審查會
第一節“五四”前後關於拼音文字和國語文學的論戰
一《新青年》、《國語月刊》關於拼音文字的論戰
二《新青年》關於國語文學的論戰
第二節國語統一籌備會
一機構成立
二《校改國音字典》和京國問題
三國羅字母、漢字省體和注音字母
四國小校國文科改國語科
五國語教育的推行
六左行橫迤和標點符號
七《國語周刊》和國語運動大會
第三節科學名詞審查會和譯名的繼續討論
一科學名詞審查會
二譯名的繼續討論
第五章國民政府前期——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和國立編譯館
第一節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
一機構成立
二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的工作
三《國音常用字彙》
四國音字母兩式
五簡體字和注音漢字
六“國小國語科暫行課程標準”和“國小國語課程標準”
七政府公文
第二節國立編譯館(上)
一機構成立和機制運行
二人文社會科學名詞的審定和統一
三地名人名音譯標準原則草案
四評述
第三節百科、專科辭典
一歷史背景
二20世紀3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幾部百科、專科辭典
三評述
第六章國民政府後期——國語推行委員會和國立編譯館
第一節國語推行委員會
一機構成立
二注音漢字
三《中華新韻》和“全國方音注音符號”
四《國語辭典》
第二節國立編譯館(下)
一20世紀40年代人文社會科學名詞的編纂狀況
二評述
第三節拉丁化新文字和大眾語運動
一拉丁化新文字
二大眾語運動
三評述
第七章餘論
第一節民國時期語言政策研究的雙重關係和三層結構
一以權威機構為主線的語言內容、社會功能雙重關係
二以語言學理為依據的語音文字、術語新詞和語體三層結構
第二節黎錦熙國語運動思想與豪根語言規劃定義的對比研究
一“最終標準官方機構語言”vs.“國語”——相似之點
二“語言規劃四重模型”vs.“國語新文字論”——不同之處
三評述
附錄民國時期主要語言政策檔案目錄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