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中央大學的學術與政治

民國時期中央大學的學術與政治

《民國時期中央大學的學術與政治》是一部由蔣寶麟所著書籍,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民國時期中央大學的學術與政治
  • 作者:蔣寶麟
  •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叢書信息,

出版信息

作者: 蔣寶麟
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 1927-1949
出版年: 2016-8-1
頁數: 464
定價: CNY 88.00
裝幀: 平裝
叢書:大學與現代中國
ISBN: 9787305176920

內容簡介

本書以民國時期中央大學為個案,研究“學術”與“政治”的互動關係。“學術”指中央大學的教育體制、教授群體等。“政治”分為兩個層次,一是校園外部的國家政治以及國民黨派系政治,二是校園內部的政治生態。本書以1927年至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一段完整的校史為考論基礎,呈現作為民國時期知識精英的大學師生群體,是如何有意或無意地捲入中國政治的縱橫分合的,以及大學空間與近代中國民族主義運動、國家建構、革命運動、左右黨爭乃至國民黨內派系紛爭的歷史關聯,力圖抽絲剝繭地梳理民國時期中央大學與國家社會之間膠著而又複雜的關係網路。

作者簡介

蔣寶麟,1981年生,浙江寧波人,2004年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2007年獲南京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2010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華民國史、中國近代政治與文化史、企業史。著有《體國經世:民國的學人與商人》。

目錄

緒論
第一章中央大學建立初期的教育體制與後革命氛圍中的校園政治
一、打倒“東南學閥”:國民黨對東南大學的接收與改組
二、新教育體制的確立:大學區制與大學本部組織結構的調整
三、“黨化教育”與建校初期的校園政治生態
四、止水微瀾:免費運動、驅胡運動與校名風波
五、大學院和大學區體制下的中央大學校長
六、學生政治與學界派系之糾結:張乃燕的下台
第二章曲折的“中央化”進程:從朱家驊到羅家倫時期的中央大學
一、朱家驊的上任及其革新措施
二、選校長、等校長、打校長:中央大學校長人選懸案
三、中央大學的解散與“整理”
四、羅家倫的安校之道
五、首都大學遷移與“集體記憶”:羅家倫的“大學城”計畫
第三章中央地方財政格局與大學“再國立化”:
抗戰前中央大學經費問題考察
一、國省財政劃分與江蘇省教育經費來源的變化
二、大學區體制下各級教育經費分配的矛盾
三、大學區制廢止與各方關於中央大學經費問題的博弈
四、中央大學經費的“半國立”困境及其終結
五、國家教育文化預算的建立與中大“再國立”
第四章抗戰時期中央大學的內遷與大後方校園生態
一、抗戰爆發與羅家倫的因應
二、中央大學在後方的重建與課程體系
三、“戰時”與“平時”:抗戰時期中央大學的教育體制
四、戰時中央大學的校園生活與“戰時民族主義”
第五章國家與大學政治文化:抗戰時期中央大學的“易長”問題
一、“經費”、“紀綱”與羅家倫的離職
二、國民黨派系政治與“學術自由”的詭論性互動:顧孟余的繼任與離任
三、從“最高領袖”到“知名學者”:蔣介石、顧毓琇和吳有訓的先後長校
第六章戰後政局變動中的中央大學
一、從重慶到南京:中央大學復員經過
二、中央大學經濟狀況及其政治影響
三、校長、學校與政局:吳有訓辭職風波
四、“學術權力”的異音:中央大學“解聘教授”事件
五、戰後學潮:內戰背景與校園政治
第七章走向南京大學:1949年中央大學的“應變”與抉擇
一、中央大學的“應變”準備:遷或留?
二、“從沒有校長到不要校長”:校務維持委員會與“應變”
三、“應變”期間的校園生活與政治氛圍
第八章中央大學的國共組織及其政治活動
一、抗戰前中央大學的國民黨組織的演變
二、戰時國民黨中央大學直屬區黨部及其活動
三、戰時中央大學的三青團組織及其活動
四、戰時中共組織活動的限制
五、戰後學校國民黨黨團組織形態演變與中大黨團組織
六、戰後中央大學的國共鬥爭
第九章南北新舊之分合:中央大學學術文化的側面
一、“後學衡”與“後國學”:中央大學的“舊學”形象
二、“史學南派”:中央大學史學的變與不變
三、理念、權勢與學術隔閡
第十章國家與中央大學“實科”之發展
一、國家教育政策與中央大學的實科設定
二、國防、經濟建設與工程學系的興辦
三、“建教合作”的不同模式及其實效
結論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叢書信息

大學與現代中國 (共5冊), 這套叢書還有 《教會大學與民族主義》,《羅家倫與國立中央大學》,《創立與傳承》,《徐悲鴻與民國時期的大學美術教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