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作家的抒情意識與審美追求》 是2019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堂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國作家的抒情意識與審美追求
- 作者:張堂錡
- 出版時間:2019年6月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ISBN:9787536088603
- 類別:文學理論
- 定價:7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民國文學史論”是一套研究民國文學的大型學術著作。《民國作家的抒情意識與審美追求》是“民國文學史(第二輯)”其中一本。
本論著以創作主體“作家”為主要的書寫對象,試圖探掘民國作家抒情審美意識的形成與表現。研究的對象包括20世紀初的王國維、魯迅、周作人,1920年代、1930年代的徐志摩、冰心、沈從文、何其芳及湖畔詩人,1940年代的張愛玲、無名氏、鹿橋及東吳女作家等。本書專論了近30位民國作家,以文本、史料為基礎,以作家心態與藝術追求為主軸,解讀他們不受集體、政治、意識形態制約的個人化書寫。這是一種言志、詩意的追求,是自覺的、大寫的“我”,是自由的、向內轉的美的寫作,以發出個人的聲音為鵠的,並且只對自己真實的內心負責。
論著以“抒情審美”為切入點,正是希望透過與時代主潮文學的交匯、碰撞、對立與激盪,描摹出他們跋涉的姿態及痛苦的心態。明知純美的彼岸世界難以企及,明知堅持藝術審美追求的孤獨與寂寞,明知保持作家獨立人格與個性所必須付出的沉重代價,明知強調文學文體的純粹與超越政治現實將會招致誤解與孤立,但這些相對少數的作家,還是以其實際作為與創作實績,清楚地傳達出“本我”的寫作心態與姿態。這樣的寫作心態與姿態,有其時代的局限性與複雜性,但也可看出這些作家們試圖在困境中突圍而出的決心與勇氣。
作者簡介
張堂錡
1962年6月生於台灣新竹。台灣師範大學中文系、中文所碩士班畢業,1999年獲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學位。曾任(台灣)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學位學程主任、《政大中文學報》主編。現任(台灣)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台灣)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民國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主編。曾獲台灣的“中國文藝獎章”“中興文藝獎章”文學評論獎等。學術研究領域以中國現代文學、澳門文學為主,著有《白馬湖作家群論稿》《現代文學百年回望》《黃遵憲的詩歌世界》《民國文學中的邊緣作家群體》《邊緣的豐饒:澳門現代文學的歷史嬗變與審美建構》等十餘種;編著有《現代小說概論》《中國現代文學概論》《大陸當代文學概論》等書;主編《現代文學名家傳記叢書》《台港地區澳門文學評論選》等叢書。
圖書目錄
論 純美的凝望:中國現代作家精神探索的一個面向 /
一、前言 /
二、作家意識與時代任務的複雜構成 /
三、現代文學發展的主潮更迭:新民、啟蒙、革命與救亡 /
四、主潮更迭下的邊緣存在:抒情審美 /
五、凝望純美:中國現代作家艱難曲折的精神探索 /
六、結語 /
第一編 民國文學中抒情審美意識的發生與建構
第一章 獨立之價值,純粹的美術
——王國維—蔡元培 /
一、生命多艱的純粹學者 /
二、文學審美的超功利性與獨立價值 /
三、從紅樓到人間:文學審美意識的批評實踐 /
四、從王國維到蔡元培:美育理論的提出與開拓 /
五、美的功利性與純粹性:梁啓超、王國維的選擇與命運 /
第二章 召喚力之美、惡之聲的孤獨者
——魯迅 /
一、孤獨而巨大的文化圖騰 /
二、從主美向主用傾斜的文學功能觀 /
三、力之美的熱烈召喚 /
四、在矛盾對立的煉獄邊緣開出的小花 /
五、戰士的孤獨:在往事重提中自言自語 /
第三章 自己的性情,個人的文學
——周作人—俞平伯—廢名—鐘敬文 /
一、苦雨里寂寞的烏篷船 /
二、在載道與言志、文學有用論與無用論間擺盪 /
三、藝術的生活,趣味的文學 /
四、沖淡平和的名士風度:俞平伯、廢名、鐘敬文 /
第四章 詩意的追求,美文的典範
——朱自清—冰心 /
一、人、文俱美的精神品格 /
二、時代困惑下“哪裡走”的彷徨 /
三、“意在表現自己”的美學追求 /
四、以“愛的哲學”為核心的“冰心體” /
五、後的精神家園:愛、美與真 /
第五章 湖畔的輝光,放情的歌唱
——汪靜之—應修人—潘漠華—馮雪峰 /
一、歌笑在湖畔,歌哭在湖畔 /
二、讓愛自由,讓美做主 /
三、放情的唱,把自我融化在詩里 /
四、天真詩國與少年中國 /
五、從“五四”、“五卅”到“五七” /
第六章 愛、自由與美的單純信仰
——徐志摩—林徽因—聞一多 /
一、孕育自康橋純美精神的浪漫詩人 /
二、唯美的體現,神秘的絕唱 /
三、詩化的散文,雲遊的旅人 /
四、一個純美主義者的激情:林徽因 /
五、燃燒的紅燭,壯美的詩魂 /
六、戴著腳鐐跳舞,開啟一代詩風 /
第二編 民國文學中抒情審美意識的發展與轉折
第七章 邊緣的抒情,田園的牧歌
——沈從文—廢名 /
一、人世無常,天才易毀 /
二、從邊城走向京城的素樸鄉下人 /
三、人性之愛與人情之美 /
四、個人聲音與時代洪流間的掙扎 /
五、張兆和:捕捉生命本色與美的憂傷 /
六、廢名:自成一體的詩化小說美學 /
七、能做夢,就代表有自由 /
第八章 寂寞的獨語,畫夢的歌者
——何其芳—卞之琳—李廣田 /
一、“何其芳現象”與“何其芳們現象” /
二、青春的預言,寂寞的歡欣 /
三、畫迷離的夢,刻藝術的意 /
四、從夢中道路到延安窯洞 /
五、瘖啞的夜鶯:一代知識分子的宿命 /
六、卞之琳:寂寞的人,站在橋上看風景 /
七、李廣田:夢是這樣迷離 /
八、詩人付出的代價終究還是詩 /
第九章 海上才女,如虹麗影
——施濟美—程育真—楊琇珍—邢禾麗—鄭家璦—湯雪華 /
一、瞬間輝煌:從“東吳女作家群”說起 /
二、園林中的尋夢人:施濟美 /
三、宗教的愛,純真的美 /
四、“愛情”為主、“愛國”為輔的雙愛模式 /
五、逐漸清晰的美麗身影 /
第十章 塔里風情,未央之歌
——無名氏—鹿橋 /
一、戰爭文學裡的審美藝術及“異數” /
二、神秘無名氏,文壇“零餘者” /
三、北極風情與塔里女人的愛與美 /
四、戰地鐘聲里的桃花源:西南聯大 /
五、歌詠愛與美的青春詩篇:《未央歌》 /
六、未央的心愿:尋找一種永遠 /
結論 “一個人”的文學史
——中國現代作家個人化寫作的自覺追求與歷史經驗 /
一、不儘是文學的世紀 /
二、抒情之必要,審美之必要 /
三、在歷史漩流中艱難前進的身影 /
四、個人的聲音,文學的永恆 /
參考文獻 /
後記 /
補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