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國《營造法式》
- 館藏地點:中國園林博物館
- 所屬年代:民國刊本
- 作者:李明仲
民國《營造法式》,民國文物。北宋官定建築設計和施工專著,作者李明仲。公元1103年,宋徽宗趙佶親自頒布詔書,批准這套書刊行,為我國古代最完整的建築技術書籍。現收藏於中國園林博物館。...
即使在當時,《李明仲營造法式》也是世界上關於木構建築的最先進的典籍。一函八冊,三十四卷,北宋李誡著。此書是古代最著名的建築學專著,是宋代建築技術向標準和定型發展的標誌性文獻。此次影印的底本為民國十四年涉園重刻本,此書為陶湘所刻之代表作,刊刻精美,文字部分為木版鐫刻,影宋上版,後面圖樣部分為...
中國營造學社 中國營造學社以中國古建築為主要研究對象,其名稱中的“營造”二字取自宋李誡所著《營造法式》一書。民國十四年(1925年),朱啟鈐與陶湘、孟錫鈺倡議成立“營造學會”,他私人出資,以他在北京的寓所為學社社址,旨在研究建築文獻和中國傳統建築式樣。民國十九年(1930年)2月,“營造學會”更名為...
他的主要著作有《應縣木塔》、《營造法式大木作研究》、《中國古代結構建築技術》、《陳明達建築與雕塑史論》。陳明達先生1997年8月在北京逝世。家族家世 陳明達生於長沙,老家湖南祁陽,1925年,陳明達一家從長沙搬往北京。學社轉移到長沙時,陳明達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祁陽老家。在維修好的祠堂祭祖時,陳明達發現,...
《中國建築史》是2023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思成。內容簡介 《中國建築史》是我國建築學科的開山之作。全書共八章。第一章緒言,對中國建築的特徵、建築史的分期作了巨觀概括,次以簡要筆墨,介紹了《營造法式》與《清工部工程則例》;隨後的第二至第八章分述從上古至清末民初各時代建築之特徵,行文大...
梁思成先生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評價道:“獻殿的梁架,只是簡單的四椽栿上放一層乾梁,梁身簡單輕巧,不弱不費,故能經久不壞。”獻殿當心間前後辟門,四周設低矮檻牆,門扇為直欞柵欄門,其餘各間在敦厚的檻牆上安直欞柵欄,為《營造法式》卷八小木作制度中的實例。獻殿造型,體量...
大成殿的柱頭鋪作採用偷心造,補間使用扶壁栱,鋪作整體結構功能明確,外觀疏密有致,具有早期鋪作特徵;同時,大成殿鋪作的用材較為特別,材高基本為三等材,材寬卻達到了法式中一等材的規格,宋代頒行《營造法式》對建築用材有了明確的規定,此種作法可從側面印證此殿建於宋代之前。建築構件 大成殿的建築構件兼具...
朱啟鈐先生曾為北洋政府政要,對近代北京城的改造建設做出過貢獻,後來致力於中國建築的考據學研究,自費成立了專門研究古建築的機構中國營造學社。趙堂子胡同3號四合院建好後,前半部為中國營造學社辦公,後半部為朱啟鈐先生眷屬居住。據朱先生之子朱海北回憶,院內建築的做法及彩繪,完全按照《營造法式》進行,所用...
後來我們有機會看到了這些被龍夫人珍藏的書籍,包括大正2年(1913年)的《和洋建築大匠早割秘傳》、民國17年中華書局版的《圓明園考》、民國 18年商務版的《李明仲營造法式》(八卷),民國20年版的《史跡考訪錄》、民國20年版商承祚所著《木面柱》,以及《營造要訣》、《南漢修慧寺千佛塔歌》、《龍鳳人物...
洪濟院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明間辟板門,兩次間均為直欞窗。檐下柱頭斗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無補間鋪作。殿內梁架徹上明造,用材規整,梁枋斷面之比基本符合宋《營造法式》,金代建築特點明顯。文化遺存 正殿和南殿記憶體有完整壁畫九十二幅,內容為人物、山水、建築等,共約120平方米,色調淡雅...
補間鋪作皆用真昂,後尾挑起,以承托下平西方槫下的令拱,即《營造法式》上的“飛昂”制度。上檐柱頭與補間鋪作均為重昂,結構完全一致,但僅為華拱前端做出假昂,其後並無昂挑起的槓桿作用。至於內槽斗拱,則於重抄之上,前後兩面用“上昂”成為“六鋪作重抄上昂斗拱”結構,為國內孤例。在櫨斗兩側,結構...
成湯殿採用八架椽屋,前檐檐柱與前槽金柱間設四橡袱,後槽乳楸對上下呈階梯狀分布的搭牽梁兩道,通檐用四柱,此構造異於同期同類建築,且不見於《營造法式》記載。在空間使用上截然分成前部寬敞的祭祀場所與後部封閉的“神居之屋”,這種古拙的建築形制與靈活的布局,又恰與上古時期的“堂室”結構達成了一種...
刻有《儒學警悟》《百川學海》《營造法式》《涉園墨萃》《喜詠軒叢書》等二百五十餘種,以精校精刻聞名,是民國以來著名的大刻書家,其中《托跋廛叢刻》是以其齋號托跋廛命名的叢書。陶湘還著有《毛氏汲古閣刻書目錄》《涉園藏書明版目錄》《清代殿版書目》《涉園所藏宋版書影》《故宮殿本書庫現存目》《...
8、傅熹年.介紹故宮博物院藏抄本《營造法式》[J]. 中國建築史論彙刊.2011,(0):17-19.9、傅熹年.重印陶湘仿宋刻本《營造法式》序[J]. 中國建築史論彙刊.2011,(0):14-16.10、傅熹年.在“著名學者藏書家傅增湘先生逝世六十周年紀念展”開幕式上的致辭[J]. 版本目錄學研究.2010,(0):13-14,3-12.11...
四周檐柱為八角形石柱,東、南兩面多為青石柱,刻有宋人所書天尊名號及施捨題記;補間鋪作用真昂,後尾挑斡承托下平榑下的令拱,與宋《營造法式》上的“飛昂制度”相符。玄妙觀三清殿內,有40根朱漆丹柱,柱粗須兩個人手拉手才能合抱。柱子均系平頭柱,上置斗拱結構;柱礎為圓形素覆盆和盆唇各一層所組成。
油印本《中國建築史·前言》前言 為什麼研究中國建築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中國建築之特徵 第二節 中國建築史之分期 第三節 《營造法式》與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第二章 上古時期 第一節 上古 第二節 春秋戰國 第三節 秦 第三章 兩漢 第一節 文獻上兩都建築活動之大略 第二節 漢代實物 第三節 漢代建築...
寧化一帶建造土堡都以黏土為主要建築材料,並在宋人《營造法式》基礎上改進夯土技術,使中原的夯土板築技術在這裡得到發揚光大,繼而建造起宏偉壯觀的土堡,而後在三明各地被普遍採用,直至隨著石壁人的外遷而傳往閩西、粵東等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北宋李誡編修的《營造法式》曰:“築牆之制,每牆厚三尺,則高九尺,...
北宋,官方頒布了建築設計專用書籍《營造法式》後,建築用材得以規範。《營造法式》將建築所有用材歸為八等,並規定了每等材的建築規模。大雲院大佛殿的拱枋用材完全符合《營造法式》中規定的四等材規格。因而,大佛殿也就成了中國木構建築由唐朝模數制向宋代營造法式演變的活化石。文物遺存 龍耳山的九條支脈極象...
仰蓮之下亦為八面,壺門內雕有伎樂仙人,即宋《營造法式》中的嬪伽。彼岸寺碑上有一廡殿式護碑石蓋頂,雕有仿木質結構屋檐形狀的石椽、石瓦和麒麟、雲中仙子等。彼岸寺碑是宋代一處罕見的大型佛教藝術石雕,為研中中國古代石建築、雕刻藝術以及書法、佛學活動等提供了實物資料。2006年5月,彼岸寺碑被中華人民共和...
《營造法式》與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上古時代 上古 春秋戰國 秦 兩漢 文獻上兩都建築活動之大略 漢代實物 漢代建築特徵之分析 魏、晉、南北朝 文獻上魏、晉建築之大略 南北朝之建築活動 南北朝實物 南北朝建築特徵之分析 隋、唐 隋、唐都市、宮苑、陵墓、寺觀建築之梗概 隋、唐實物 隋、唐之建築特徵 五代...
民國八年(1919年)2月20日,南北議和在上海舉行。5月,談判破裂,南北代表各向自己的政府辭職。同年(一說1917年),朱啟鈐在南京江南圖書館發現影宋本李誡著《營造法式》。民國九年(1920年),大總統徐世昌發布命令,派朱啟鈐督理印行《四庫全書》事宜,即行會商各主管,擬定辦法,迅速從事。後未果。民國十年...
明間4.84米,兩次間各寬3.16米,與宋《營造法式》相符。梁架為十架椽,屋前後乳袱用四柱,前檐斗拱為外轉七鋪作單抄三下昂,拱枋用串拱木貫穿緊固,結構和技巧別具一格,完整地保留了宋代木構架的形制和做法,而且具有濃郁的嶺南特點,為廣東現存宋代木構建築的孤例,在全國亦屬少有。斗拱與檐柱高之比例為二...
第三節 《營造法式》與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 一 《營造法式》 二 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第二章 上古時期 第一節 上古 第二節 春秋戰國 第三節 秦 第三章 兩漢 第一節 文獻上兩都建築活動之大略 第二節 漢代實物 第三節 漢代建築特徵之分析 第四章 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