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網事端午節

民俗網事端午節

《民俗網事端午節》由北京市網際網路宣傳管理辦公室編著。《民俗網事端午節》簡介:至於端午節的由來,也有多種多樣的說法。其一是,端午節源於夏至說。有人認為端午節源於夏、商、周三代的夏至的習俗。其依據是從傳統的端午節習俗來看,很多都與夏至習俗相同,如其中的飲食、服飾、禁忌等。這種說法注意到了時令,由此切入,頗能解說歲時禮俗的一些問題。 其二是,端午源於古代的(吳越)圖騰祭。這是經聞一多先生考證而建立起來的學說。 其三是,惡月惡日之說。這是我國較早出現的歲時禁忌習俗。早在戰國時期,國人把五月視為惡月、把五月五日視為惡月惡日的俗信就已經存在了,許多典籍中也均有記載。 其四是,紀念人物說。其中影響最廣的端午節起源觀點,還是紀念屈原說。因為屈原是我國最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也是一位政治革新家。他正是因為身具愛國主義精神、優美詩章、高貴品德受到歷代人民的崇敬和愛戴,同時也得到世界人民的愛戴。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屈原列為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基本介紹

  • 書名:民俗網事端午節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頁數:147頁
  • 開本:16
  • 作者:北京市網際網路宣傳管理辦公室 首都網際網路協會組織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民俗網事端午節》編輯推薦:中國的傳統節日沉澱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文化,在每一個節日獨有的歷史淵源、美麗傳說和多彩習俗中傳達著對家人、朋友的深厚情感,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福,對國家、民族的熱愛,是中華民族精神內涵和魅力的承載者。
《民俗網事端午節》是《民俗網事》系列叢書的第二冊,共同感悟、分享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圖書目錄

端午節的由來及其節日記憶
一、名稱由米
二、節日傳說
三、端午節的民族精神與節日記憶
端午節的文化
一、節日習俗
二、各地節日習俗
三、少數民族的五月節俗
四、國外的端午節
五、端午節的文化保護與傳承
端午節藝文
一、小說
二、散文
三、詩詞
四、端午節的社會影響與現實意義
後記

後記

本書是《民俗網事》系列叢書的第二冊。編委會希冀對傳統節日的網上宣傳活動進行及時、系統地整理、記錄和保存,能夠讓新媒體為民俗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髮揮重要的作用。叢書第一冊《民俗網事·清明節》2013年3月出版後,得到了專家、廣大讀者、網路編輯和網民的高度肯定。民俗專家、出版專業人士和有關部門讚揚《民俗網事·清明節》彌補了多年來清明之類的著述鮮見於世的遺憾,更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非物質遺產數位化傳承研究作出了成功探索。
端午節來臨之際,我們呈現一本《民俗網事·端午節》,共同感悟、分享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本書的出版得到了有關領導、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協助,對此我們深表感謝。由衷感謝北京出版集團的編輯們為本書付出的辛勤勞動。感謝積極參與內容提供的網站和廣大網民。

序言

端午說節
端午節是我國三大民俗節(春節、端午、中秋)之一.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仲夏五月人最忙,正是農活最忙之時。就在這最忙的季節里,卻出現了一個重要的民俗節日——端午節,這種巧妙的安排,最能體現過去鄉土社會生產生活的節俗運行特點。忙歸忙,但總可以忙裡偷閒,安排一個或大或小的節日,讓人們適當地休息,調整一下生活節奏,又可以激發勞動熱情。這樣節日與勞動相互交替調節,使人們在勞動中想著節日,又在節日中不忘生產勞動。其實節日之後更能激發勞動熱情,增添人們的生活樂趣,使生活更加充實。
在三大傳統民俗節日中,端午節的名稱叫法是最多的。如:端午節、端節、端陽節、重五節、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蒲節、天長節、女媧節、龍子節、娃娃節、龍船節、香包節、白賞節、粽包節、藥王節、謝師節、解粽節等。因端午節正好在農曆五月份,京城百姓更習慣叫它五月節。
至於端午節的由來,也有多種多樣的說法。
其一是,端午節源於夏至說。有人認為端午節源於夏、商、周三代的夏至的習俗。其依據是從傳統的端午節習俗來看,很多都與夏至習俗相同,如其中的飲食、服飾、禁忌等。這種說法注意到了時令,由此切入,頗能解說歲時禮俗的一些問題。
其二是,端午源於古代的(吳越)圖騰祭。這是經聞一多先生考證而建立起來的學說。
其三是,惡月惡日之說。這是我國較早出現的歲時禁忌習俗。早在戰國時期,國人把五月視為惡月、把五月五日視為惡月惡日的俗信就已經存在了,許多典籍中也均有記載。 其四是,紀念人物說。其中影響最廣的端午節起源觀點,還是紀念屈原說。因為屈原是我國最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也是一位政治革新家。他正是因為身具愛國主義精神、優美詩章、高貴品德受到歷代人民的崇敬和愛戴,同時也得到世界人民的愛戴。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屈原列為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歷代文人墨客都要在端午節時詠頌屈原的詩句,以示紀念。唐代詩人文秀的《端午》詩,應該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詩作:
節日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關於人物起源之說還有春秋時吳國大夫伍子胥,漢代孝女曹娥,東漢蒼悟太守陳臨等。真可謂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風。
端午節的名稱叫法多,由來出處也各有不同,這也就注定了它的節俗多樣化。最早形成了端午節接神、祭祖的習俗和賽龍舟之俗。後來又有了懸艾草插菖蒲,蘭湯沐浴,拄葫蘆,貼葫蘆花,戴香包,拴五色絲,纏五彩粽,掛天師符、鐘馗像,採藥,踏五草,射柳,收五毒,包粽子,薦鮮(吃櫻桃、黃杏、荸薺、黑白桑葚、江米藕),食五黃(黃魚、黃鱔、黃瓜、蛋黃,飲雄黃酒)等。
端午還有許多娛樂遊戲的習俗。如:鬥草、馬球、拔河、鬥牛、放風箏、盪鞦韆、踩鼓、遊方。端午節婦女常戴石榴花,老年婦女頭上插矮糠,小姑娘則用指甲草染指甲等。
總之,端午節是一個有著深厚歷史淵源、濃郁民俗特色的重要節日。它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的無窮魅力。我們應該記住它、珍惜它,讓它在現實生活中大放異彩。
(本文作者:北京門頭溝區文聯主席、北京民協民俗委員會副主席,著名民俗專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