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縣,古縣名,西漢時,;公元280年,西晉繼秦之後又一次完成全國統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氏縣
- 地理位置:在今山西安澤縣境內置氏縣
- 隸屬於:上黨郡
- 東漢時:改氏縣為猗氏縣
氏縣,古縣名,西漢時,;公元280年,西晉繼秦之後又一次完成全國統一。
已氏,古地名。西漢以戎州已氏故地始置已氏縣,在今山東省曹縣楚天集(舊稱楚丘集),屬梁國,後改屬濟陰郡。北魏已氏縣置北譙郡,北齊郡縣具廢。隋開皇四年(...
代郡狋氏縣故城(“狋音權,氏音精”)。初步考證位於今陽高縣友宰鎮前貴仁村北約100米處。...
舊縣名,在山西。初置於西漢,屬河東郡,故治在今臨猗縣南二十里鐵匠營村。後縣址雖有變化,但縣名一直沿用至民國時期,新中國初期的1954年與臨晉縣合併為臨猗縣。...
乘氏,古地名。西漢始置乘氏縣,屬濟陰郡,在今山東巨野龍固鎮。北魏移治今山東菏澤城區。金朝大定六年(1166年),廢乘氏縣入濟陰縣(今菏澤城區)。...
早在漢代的漢高祖12年(公元前194年),金州就有了縣級建制——沓氏縣,也有了港口——沓津,現今的大連一帶地界當時無疑是沓氏縣所轄,而沓氏縣的遺址已在大連...
李進,字進先,1東漢末年兗州濟陰郡乘氏縣(今山東菏澤市牡丹區)人,李叔節之弟。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呂布與曹操相持百餘日,糧盡退兵至乘氏時,為李進所破。....
秦為太原郡之茲氏,西漢置茲氏縣,屬太原郡。後封夏侯嬰為茲氏侯。王莽改名茲同。東漢建安中年匈奴左部居此。三國魏為西河郡治,晉改名隰城縣,為西河國治。茲...
北魏建義元年(528)析禽昌、襄陵縣地置冀氏縣,為冀氏郡治。隋屬臨汾郡,唐屬晉州,宋屬平陽府,元初改為猗氏縣。至元三年(1266)廢,四年復置,不久又廢。故...
因在涅河,名之涅氏縣。西漢時設定,東漢改為涅縣。東漢時改為涅縣,晉沿襲。北魏永安(528~529)年改置陽城縣。故治在今山西武鄉縣西北22.5公里處的故城鎮。...
尉氏縣位於豫東平原,屬河南省開封市。東鄰通許、扶溝縣,南與鄢陵、長葛縣接壤,西與新鄭縣交界,北與祥符區、中牟縣相連。南北長40.77公里,東西寬43.76公里,總...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置,故城在河北今隆堯縣城北固城鎮固城村。屬巨鹿郡。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封劉賀(趙敬肅王之子)為象氏侯。東漢建武元年(25年)廢象...
猗氏縣志,責任者是潘鉞,於清光緒6年[1880]出版,刻本,4冊。...... 猗氏縣志,責任者是潘鉞,於清光緒6年[1880]出版,刻本,4冊。中文名 猗氏縣志 責任者 ...
尉氏縣強迫女生賣淫案指在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有多名未成年中學生被強迫與他人發生性關係的案件。該案件受害人數30餘人。...
西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在楊氏邑置楊氏縣(河北寧晉縣),屬巨鹿郡。新始建國元年(9),王莽新政,楊氏稱功陸。東漢建武元年(25),復為楊氏縣,仍屬巨鹿郡。西晉...
尉氏縣產業集聚區是河南省首批確立的175個產業集聚區之一,規劃總面積18平方公里,建成區約9平方公里。目前,集聚區內已入駐工業企業161家;2009年完成營業收入93億元,...
尉氏縣蔡莊鎮地處豫中腹地,位於開封60公里、鄭州90公里的雙泊河畔。轄42個行政村,56個自然村。總人口55000人,行政區域面積6380公頃,耕地面積4423公頃。曾榮獲中州...
小陳鄉位於尉氏縣的東南隅,東連永興,西瀕賈魯河與南曹鄉相接,南與扶溝縣毗鄰,北和張市鄉相連。鄉政府駐地小陳,距縣城12公里。鄉境南北長9公里,東西寬6.8公里...
金興定二年(公元1218年)析尉氏縣宋樓鎮置,治今河南省尉氏縣西南,屬開封府。元屬汴梁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因河患北遷十里於今洧川鎮。明、清屬開封府...
魏置北解,至隋改桑泉。明隆慶五年,居民於城內掘地獲桑泉縣印一顆,蓋隋末縣令遺棄者,北解、桑泉古無二城也。”《清一統志》蒲州府:“桑泉故城,在臨晉縣東北...
安澤縣,位於山西省境西南部,臨汾地區東北、太岳山東南麓。因其居霍山太岳山之陽,故又稱之“岳陽”。截止2013年,安澤縣轄4個鎮、3個鄉、1個社區中心,4個社區...
寧晉縣是河北省邢台市轄縣,位於河北省中南部、邢台市北部,行政區域面積1107平方公里,轄1個街道、11個鎮、5個鄉,常住人口78.14萬人(2014年)。縣人民政府駐鳳凰...
臨猗縣古稱郇陽,為山西省運城市下轄縣。臨猗縣由臨晉縣和猗氏縣合併而成,地處山西省西南部運城盆地,西臨黃河,東望太岳,北屏峨嵋嶺,南面中條山,境內無山,是...
固縣鎮位於桐柏縣城東25公里處,東經113°38′,北緯32°26′。東鄰河南省信陽市,南與湖北省隨州市隔淮河相望,西部、北部分別與桐柏縣的月河鎮、吳城鎮、黃崗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