氂牛廠自然村(雲南省寧蒗縣紅橋鄉氂牛廠自然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氂牛廠自然村村隸屬於紅橋鄉石佛山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紅橋鄉西北邊,距離村委會6公里,距離 鎮45公里。

該村現有農戶39戶,共鄉村人口211人,其中男性112人,女性99人。其中農業人口211人,勞動力107人。該村以藏族為主,有211人。

到2008年底,全村未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1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15%;享受低保9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6公里,距離鄉衛生院45公里。該村未建有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9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石佛山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紅橋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6公里,距離中學4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人,其中小學生13人,中學生7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氂牛廠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紅橋鄉石佛山村委會
  • 地理位置:紅橋鄉西北邊
  • 人口:211人
  • :山區
  • 年降水量:1100毫米
基礎設施,農村經濟,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該村五不通,全村3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其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
全村未建有沼氣池;示裝有太陽能;未建有小水窖。無耕地有效灌溉面積,沒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其他結構住房為主,有39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該村民小組因海拔高氣候寒冷,主要以畜牧業為主生存,生產生活條件極差。種植產業主要以馬鈴薯為主輔以燕麥為解決吃飯問題,每年都靠國家救濟糧度日,生存無望,很難解決溫飽。基礎設施極差,水電路不通。每年冬季人畜爭食較為嚴重。
氂牛廠自然村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通過近幾年的扶貧規劃,一部分農民經政府扶持,農戶自籌實行異地搬遷,零星插花安置,得到較好的社會效益。今後的發展思路要統籌規劃,留下一部分重點發展畜牧業,另一部分通過國家扶持後實行異地搬遷,穩得住能發展的思路解決溫飽達到小康為目標。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0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84萬元,占總收入的37%;畜牧業收入7.52萬元,占總收入的4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9頭,肉牛22頭,肉羊19頭);林業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 10%;第二、三產業收入1.17萬元,占總收入的8%;工資性收入0.67萬元,占總收入的5%。
氂牛廠自然村
農民人均純收入570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3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3%),在省內務工1人,到省外務工1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8年畜牧業為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2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氂牛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氂牛產業。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56.3畝(其中:無田地,地1156.3畝),人均耕地5.48畝,主要種植青稞等作物;擁有林地17787.3畝,水面面積8.44畝,無養殖面積;草地949.5畝;荒山荒地38畝,其他面積4畝。有煤資源。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56.3畝,無土地流轉面積,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農村低保、救濟糧、新農村合作醫療、五保戶的救助金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