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意是:絲毫不為個人利益著想,一心一意做有利於他人的事情。
基本介紹
詞語簡介,詞語出處,詞語意義,
詞語簡介
【拼音】háo bù lì jǐ,zhuān mén lì rén
【釋 義】絲毫不為個人利益著想,一心一意做有利於他人的事情。
【反義詞】自私自利
【燈謎】毫不利己(打民法名詞一) 謎底:行為人
詞語出處
諾爾曼·白求恩(1890-1939)是加拿大共產黨黨員,著名醫生,國際共產主義戰士。1937年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率加美醫療隊來到中國,幫助抗戰。1938年3月到達延安,不久前往晉察冀邊區工作,他熱忱的態度、高度的責任心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受到八路軍士兵的稱讚。1939年11月12日,他不幸因病毒感染犧牲。毛澤東在這篇紀念文章中寫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 “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這種真正共產主義者的精神。”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從此,“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努力加強自身黨性、道德修養的典型口號,並在人民民眾當中經久流傳。
詞語意義
有人或許會問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是一種怎樣的境界。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境界是:作為做事的出發點,是存在的,這樣的人,不是很少,而是很多。這是一種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境界。這種人,胸襟寬廣,豁達大度,遇到挫折不會垂頭喪氣,遇到好事不會沾沾自喜,成功時不會得意忘形,失敗時不會自暴自棄。這種人,最經得起磨難,經得起考驗。也只有這種人,才能捨生忘死,捨生取義,捨己為人,舍小家為大家,舍小利為大利。
但是,不可忽視的是,這只能作為一種精神境界,而不能作為處事原則。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自有其內在的運行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在捨己為人的同時,其實也就成全了自己,不為己,反而成全自己。這就是老子所提倡的無為而無所不為。事物的發展是辯證的,不是單極的。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個很高的道德境界,同時,這也是一種不自愛的表現。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完全忽視了自己,這樣的人是為別人而活著,這是對他自己人生的一種極不負責的表現,一個人若連自己都不愛,那么他對別人的愛又會有幾多真意?這看似高尚的情操實則難以達到,也沒有任何追求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