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黃堇(中藥)

毛黃堇(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毛黃堇,中藥名。為罌粟科紫堇屬植物毛黃堇Corydalis tomentella Franch.的全草。植物毛黃堇,分布於湖北西部(房縣、巴東)、四川東部至南部、重慶(奉節、南川、涪陵)、陝西南部(鎮坪)。具有祛瘀止痛,涼血止血之功效。主治跌打損傷,咯血,吐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毛黃堇
  • 別稱:千岩矸《全國中草藥彙編》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罌粟目
  • :罌粟科
  • :紫堇屬
  • :毛黃堇
  • 採收時間:四季
  • 用法用量:內服:6-9g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鑑別,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涼。

功效

祛瘀止痛,涼血止血。

主治

跌打損傷,咯血,吐血。

用法用量

內服:6-9g。水煎或浸酒服。

炮製

採集加工:四季均可採集,曬乾用。

形態特徵

叢生草本,高20-25厘米,具白色而捲曲的短絨毛。主根頂端常具少數葉殘基。莖花葶狀,約與葉等長,不分枝或少分枝,無葉或下部具少數葉。基生葉具長柄,基部具鞘,葉片披針形,二回羽狀全裂;一回羽片5-6對,疏離,具短柄;二回羽片近無柄,卵圓形至近圓形,頂生的較大,約長1厘米,寬1.2厘米,三深裂,側生的長約5-6毫米,寬5毫米,全緣至2-3裂。總狀花序約具10花,先密集,後疏離。苞片披針形,長約9毫米,具短絨毛。花梗長5-10毫米,花黃色,近平展。萼片卵圓形,長約1.5毫米,全緣或下部多少具齒。外花瓣頂端多少微凹,無或具淺雞冠狀突起。上花瓣長約1.5-1.7厘米;距圓鈍,約占花瓣全長的1/4;蜜腺體約貫穿距長的1/2,末端近漸尖。下花瓣長約1.2厘米。內花瓣長約1厘米,具高而伸出頂端的雞冠狀突起。子房線形,具細長的花柱;柱頭2叉狀分裂,各枝頂端具2-3並生乳突。蒴果線形,長3-4厘米,被毛。種子黑亮,平滑。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00-950米左右的岩石縫隙。分布於湖北西部(房縣、巴東)、四川東部至南部、重慶(奉節、南川、涪陵)、陝西南部(鎮坪)。

鑑別

藥材性狀:根呈圓柱形或圓錐形,肉質。長約10cm,直徑0.5-2cm,表面黃褐色或棕黃色,全體皺縮不平,頂端有1-多個莖殘基,全株密被白色絨毛。莖有分枝。葉長達30cm,寬達6cm,葉片輪廓披針形或狹披針形,2回羽狀分裂,裂片無柄或有短柄,卵形,有各式缺刻,末回葉片卵形或圓形,有時可見總狀花序,較葉稍長。有疏花;苞片全緣,卵形或披針形,較花梗短;萼片白色,花瓣黃色,長1.5-1.8cm,距囊狀,長約1cm,鈍頭,稍向下彎。花期4月,果期5-7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