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軸碎米蕨(中藥材)

毛軸碎米蕨(中藥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毛軸碎米蕨(學名:Cheilosoria chusana)為中國蕨科碎米蕨屬下的一個種。具有藥用功效,主治痢疾,小便痛,喉痛,蛇咬傷,癰癤腫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毛軸碎米蕨
  • 拉丁學名:Cheilosoria chusana
  • 別稱:舟山碎米蕨、細鳳尾草、鳳凰路雞、鐵(鐵食品)線路雞、小樣線雞尾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亞門:真蕨亞門
  • :薄囊蕨綱
  • :水龍骨目
  • :中國蕨科
  • :碎米蕨屬
  • 分布區域:陝西、華東、湖北、湖南、華南、西南
  • 栽培方式:盆栽
  • 生長性狀:草本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高10-3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被栗黑色披針形鱗片。葉簇生,柄長2-5厘米,亮栗色,密被紅棕色披針形和鑽狀披針形鱗片以及少數短毛,向上直到葉軸上面有縱溝,溝兩側有隆起的銳邊,其上有棕色粗短毛;葉片長8-25厘米,中部寬(2)4-6厘米,披針形,短漸尖頭,向基部略變狹,二回羽狀全裂;羽片10-20對,斜展,幾無柄,中部羽片最大,長1.5-3.5厘米,基部寬1-1.5厘米,三角狀披針形,先端短尖或鈍,基部上側與羽軸並行,下側斜出,深羽裂;裂片長圓形或長舌形,無柄,或基部下延而有狹翅相連,鈍頭,邊緣有圓齒;下部羽片略漸縮短,彼此疏離,有闊的間隔,基部一對三角形。葉脈在裂片上羽狀,單一或分叉,極斜向上,兩面不顯。葉乾後草質,綠色或棕綠色,兩面無毛,羽軸下面下半部栗色,上半部綠色。孢子囊群圓形,生小脈頂端,位於裂片的圓齒上,每齒1-2枚;囊群蓋橢圓腎形或圓腎形,黃綠色,宿存,彼此分離。
毛軸碎米蕨毛軸碎米蕨

分布範圍

產河南(西峽)、甘肅(文縣)、陝西(平利、寧強、略陽)、江蘇、浙江(舟山、龍泉、壽昌、平陽、景寧、青田、奉化)、安徽(藍田)、江西(豐城、萍鄉、廬山、永修、安遠、伊山、奉新)、湖南(龍山、慈利、新寧、衡山、長沙、武崗)、湖北(鶴蜂、興山、宜昌)、四川(城口、酉陽、雅安、峨眉山、縉雲山、梓潼、屏山、平武)、貴州(安龍、冊亨、印江、平壩、三合)、廣西(桂林、宜山、百色、龍勝、武鳴),生路邊、林下或溪邊石縫,海拔120-830米。也分布於越南、菲律賓、日本。模式標本采自浙江舟山。

主要價值

【拼音名】 Máo Zhóu Suì Mǐ Jué
【別名】舟山碎米蕨、細鳳尾草、鳳凰路雞、鐵(鐵食品)線路雞、小樣線雞尾
科:中國蕨科
【來源】蕨類中國蕨科毛軸碎米蕨Cheilanthes chusana Hook.,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陝西、華東、湖北、湖南、華南、西南。
【性味】微苦,寒。
【功能主治】止瀉利尿,清熱解毒,止血散血。主治痢疾,小便痛,喉痛,蛇咬傷,癰癤腫瘍。
【用法用量】 2~3錢,水煎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