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花雀稗

毛花雀稗

毛花雀稗(學名:Paspalum dilatatum Poir.)是禾本科,雀稗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稈叢生,直立,高可達150厘米,葉片中脈明顯,無毛。總狀花序,圓錐花序,分枝腋間具長柔毛;小穗柄微粗糙,小穗卵形,第二穎等長於小穗,表面散生短毛,邊緣具長纖毛;5-7月開花結果。

南美原產,分布於全球熱帶和溫暖地區。中國浙江、上海、台灣、湖北也有分布;生於路旁。

該種為一優良牧草,常引種栽培。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具短根狀莖。稈叢生,直立,粗壯,高50-150厘米,直徑約5毫米。葉片長10-40厘米,寬5-10毫米,中脈明顯,無毛。
總狀花序長5-8厘米,4-10枚呈總狀著生於長4-10厘米的主軸上,形成大型圓錐花序,分枝腋間具長柔毛;小穗柄微粗糙,長0.2或0.5毫米;小穗卵形,長3-3.5毫米,寬約2.5毫米;第二穎等長於小穗,具7-9脈,表面散生短毛,邊緣具長纖毛;第一外稃相似於第二穎,但邊緣不具纖毛。
染色體2n=40(Burton,1940),50-63(Singh D.N.,Godward,1960)。花果期5-7月。

生長環境

毛花雀稗為熱帶草種,喜溫媛顯潤的氣候,耐高溫,由於根系發達,能吸收土壤探層水分,故有較強的抗旱能力,但如長期乾旱,生長受阻,產最降低,草質變劣。毛花雀稗雖為熱帶草種,但也較耐寒冷,在中國長沙地區栽培遇-10.7℃低溫,春季仍能正常萌發生長。毛花雀稗為C4植物,在長光照條件下能顯著提高光合效率。
毛花雀稗毛花雀稗
毛花雀稗是喜肥植物,在土層探厚的肥沃土壤上,生長期長,再生旺盛,產草量高,它能在多種土壤生長,最適宜的是顯潤而不漬水的粘土和壤土。

分布範圍

南美原產,分布於全球熱帶和溫暖地區。中國分布於浙江、上海、台灣、湖北(武昌);模式標本采自阿根廷。
毛花雀稗毛花雀稗

繁殖方法

播種:毛花雀稗種子質量低,發芽慢、應在早春或冬末播種,此期問土壤水分可以滿足種子的發芽。播前應精細整地,撤播或條播,條播行距以50厘米為宜。單插每畝播量為0.8-1.2公斤,由於種子較小,且有絲狀毛。播種時每公斤混合5-7公斤細砂或細土,以達到播種均勻的目的。

栽培技術

管理:毛花雀稗的種子很小。幼苗十分纖弱,前期生長緩慢,缺乏與雜草競爭能力。故要求除整地精細外,在30-50天內要特別注意中耕除草。新開荒地應種植1-2年中耕作物後再播種毛花雀稗,此外。也可播種一年生保護作物,毛花雀稗植株依靠分櫱來擴大,頻繁的採食或刈能有效地促進分寨和增加競爭力。
毛花雀稗毛花雀稗
施肥:增施肥料是提高牧草產量和種子產量的一項有效技術措施。有機肥料可以結合整地對翻埋土中作基肥。種子地應在分櫱期追施復肥(尿素20公斤/畝)和磷肥(鈣鎂磷肥3公斤/畝)。在缺鉀嚴重的土壤應施入一定量的鉀肥,從而提高種子產量和質量,對於放牧地和刈割地要及時補充肥料,在分櫱期(三月中下旬)和入冬前(九月下旬或十月一旬)追施氮肥(尿素15-20公斤/畝)。在有條件的地方每利用一次應施氮肥(尿素)3公斤/畝,以利再生。
收割與利用:毛花雀稗再生力強。在中國南方可多次刈割和利用,一次播種可連續利用5-6年。每年每畝產鮮草2500-3500公斤。鮮草含乾物20%左右,乾物質中粗蛋白質的含量隨植株的成熟度、土壤肥力和環境條件而不同。為4.4-23.2%。毛花雀稗株高選60-80厘米高即應刈割,留茬10-15厘米,在生長旺季,每隔40-50天可刈割一次,刈割過遲,使牧草品質降低。刈割的鮮草可以調製,青貯飼料,曬制乾草或調製千草粉。春播的草地,一般到秋季即可放牧,也可留最後一茬草進行放牧,為了保持良好的再生能力,應控制採食量。一般不能超過草地當時總產量的60%。無論是放牧還是青割利用,草地都應保持一定的草層越冬,以增強其抗寒能力,來年春暖後,將老草層割去,留茬10厘米。並追施肥料,可促進早返青,加快生長,提高產草量。

主要價值

毛花雀稗的適口性極好,不論是鮮草還是乾草,各類草食家畜均喜食,它早春即開始生長,至晚秋才停止生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