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脈

毛脈在內經中有兩處代指,一是指脈象,即現代所說的浮脈,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浮脈見於夏秋之陽氣升浮之際;第二處代指出現在《素問·經脈別論》“毛脈合精”中,關於這句話的含義,歷代醫家看法略有不同,現在大部分學者認為此處的毛脈為皮毛與血脈的代指,毛脈合精是氣血相合之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脈
  • 出處:《黃帝內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1、脈象名稱之毛脈
毛脈用來形容脈象見於《素問·玉機真藏論》,《素問·玉機真藏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王冰註:“……其脈來,輕虛以浮,故曰毛。”用毛來形容秋季脈象的輕虛而浮,也就是現代所說的浮脈,浮脈亦分生理性浮脈和病理性浮脈。
2、皮毛與血脈合稱之毛脈
用毛脈代指皮毛與血脈,見於《素問·經脈別論》,《素問·經脈別論》:“毛脈合精,行氣於府。”毛脈合精為氣血相合之義,也有人認為指皮毛和經脈中的精氣相會合之意,也有人認為毛脈指孫脈,毛脈合精指孫脈氣血聚合的生理過程。
《素問·經脈別論》:“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腑,腑精神明,留於四髒。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中醫套用

1、脈象名稱之毛脈
又稱浮脈
脈象特徵:舉之有餘,按之不足。
浮脈脈位表淺,輕取即得,重按至筋骨反而稍減。清代黃蘊兮《脈確·浮》云:“浮脈輕手得,如木水中浮。”
臨床意義:主表證,亦主虛證。
機制分析:邪襲肌腠,衛陽抵抗外邪,則脈氣鼓動於外,應指而浮。但久病體虛,也有見浮脈的,多浮大無力,不可誤作外感論治。如《瀕湖脈學·浮(陽)》曰:“久病逢之卻可驚。”
生理性浮脈可見於形體消瘦,脈位表淺者。夏秋之時陽氣升浮,也可見浮脈。
2、毛脈合精之毛脈
(1)毛,即肺;脈,即心。毛脈合精,即氣血相合。肺主氣,司呼吸,天之精氣,由肺而吸入,水谷之精氣,由胃之經脈上歸於肺,這樣,“毛脈合精”使人體氣血相合而成為一體,輸布全身,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得氣血之濡養。
(2)“毛脈”非皮與脈也,應為一詞,指孫脈也。氣血經肺的宣將作用,輸布於百脈之中,最終行於孫絡,孫脈中的氣血又匯聚在一起,由絡脈、經脈又回歸於肺。氣血的運行,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如環無端。孫脈氣血聚合的生理過程,就叫做毛脈合精
(3)指皮毛與經脈中的精氣相會合,《黃帝內經素問校釋》持此觀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