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籜方竹

毛籜方竹

毛籜方竹屬中小型混生竹,竹竿高5~7米,胸徑2~5厘米。竹竿方形,竹節上有刺狀突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籜方竹
  • 竹竿高:5~7米
  • 胸徑:2~5厘米
  • 生長環境海拔900~2200米的黃壤、黃棕壤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育苗方法,選地整地,合理栽植,科學管理,

形態特徵

毛籜方竹屬中小型混生竹,竹竿高5~7米,胸徑2~5厘米。竹竿方形,竹節上有刺狀突起。毛籜方竹筍期為9~10月,到第二年的3~4月方散葉成竹。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900~2200米的黃壤黃棕壤上,喜溫涼濕潤氣候。

分布範圍

分布於昭通的彝良、鎮雄威信巧家等縣。

主要價值

竹筍為小型竹筍,肉質厚,味美,有“竹筍之冠”的美譽。竹材纖維適中,是造紙及一般編制品的原料。

栽培技術

育苗方法


育苗不論是埋鞭育苗或是播種育苗,土壤應選擇疏鬆、質輕的黃壤土最好。
1、埋鞭育苗。選擇1~2年的新竹取竹鞭,最好是帶竹竿埋鞭育苗,竹竿上留1~2節活枝,每畝埋鞭3000~5000株,可產苗15000~20000株。
2、播種育苗。每畝播種10~15千克,可產苗30000~40000株。關鍵在於在幼苗期必須對幼苗遮蔭,減少陽光的直接照射,造成幼苗的死亡。並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

選地整地


毛籜方竹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土層在30厘米以上,不過於粘重的黃壤、黃棕壤都能生長,以肥沃疏鬆渾厚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長最好。
整地以穴狀整地為主,整地規格為60×60×50厘米,塘打完後要把表層土壤回進塘內,回土要達到塘深的三分之二以上,有條件的可結合回土,在塘內施足以有機肥為主的廄肥

合理栽植


1、選擇適當的栽植密度。主要根據用苗種類來確定栽植的密度。因方竹屬於混生竹種,一至二年生的實生苗竹鞭不發達,移植後走鞭慢。面竹繁殖苗鞭粗芽大,移植成後每年可走鞭1米以上,成林快。要使方竹林能在5~8年內獲得較好的效益,種植密度實生苗每畝100株以上。竹鞭繁殖苗每畝74株以上。並以根據各地的經濟條件,可適當加大種植密度。
2、栽植時間。以每年的初春斷雪後的2月下旬至3月中旬的一個月時間內,栽植成活率最高,可達90%以上。

3、栽植方法。竹苗根系由於木質化程度高,起苗後放置時間過長,容易造成竹苗失水,影響成活率,因此不易長途運輸,為了保證成活率,從起苗到栽植完畢,一般不要超過72小時,在48小時內栽植完畢,成活率比較高,最好是隨起隨栽。並且起苗後立即漿根,如需長途運輸,則要用稻草按30株一捆把根包住。栽植時可根據竹苗的大小,採用不同的種植法,一至二年的實生苗可採用中心栽植,並保證竹竿直立。而二年以上的實生苗或竹鞭繁殖苗,先要對竹竿進行切桿,切桿後苗高60厘米左右,栽植後的竹苗竹竿倒向山坡的下方,與水平面成45°的夾角,土壤外面只留1~2節活枝,以減少水分的蒸法,提高成活率。

科學管理


毛籜方竹的經營主要以采筍為主,所以在管理方面就是為了培植優質的竹筍。

1、前期可適當間種。竹林受益的前期,雖然可以采筍,但由於竹林相對的比較稀疏,竹筍的質量差,主要表現為青桿。因此在栽植竹苗的同時,在林地內種植20~30株闊葉樹,如檫木、西南樺、旱東瓜、大葉木姜子等,不但可以起到遮蔭的作用,落葉還可以補充竹林的養分,尤其在退耕還林地塊內,林木成才後還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
2、除草施肥。造林前期,如果是造在農耕地上,由於長期施用化肥,土壤中的有機肥少,土壤板結度大,所以主要施有機肥——廄肥為主,同時結合除草鬆土,在竹苗周圍種植綠肥。最好不要施用化學肥料,可保證竹筍的天然品質。施肥時間主要為春季、秋季兩次。春季追肥促進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長,秋季追肥促進發筍。
3、挖去老竹鞭。由於毛籜方竹是混生竹,前期的生筍比較集中,待竹林生長到5年以上後,竹林也初步形成,這時結合採筍,挖去5年以上的老竹鞭,促進新鞭的生成,提高竹筍的產量。
4、科學采筍。毛籜方竹的出筍時間隨海拔的高低不同,高海拔的山區先出筍。所以要根據不同的時間進行采筍和留足母筍。采筍時間不能過早或過晚,一般筆尖長到離地面10厘米左右時採為佳,過早產量低,過晚基部老化,即影響竹筍品質,同時也多消耗竹鞭的養分,影響竹筍的生長,從總體上影響竹筍的產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