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製作技藝(揚州毛筆製作技藝)

毛筆製作技藝(揚州毛筆製作技藝)

毛筆製作技藝(揚州毛筆製作技藝),江蘇省江都市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揚州毛筆亦稱“揚州水筆”,以其麻胎作襯而獨樹一幟。制筆產業迄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清史載:“揚州之中管鼠心畫筆,用以落墨白描佳絕,水筆亦妙。”揚州毛筆以狼毫和兔尖毛等為主要原料,輔以地產孔麻而製成。製作技藝共一百多道工序,環環相扣,道道嚴謹。關鍵工序全憑藝人的手感、舌感和目測。筆尖粗細、長短、老嫩以及鋒狀均有講究,工藝精緻而富有韻味。

2011年5月23日,毛筆製作技藝(揚州毛筆製作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為Ⅷ-20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筆製作技藝(揚州毛筆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江蘇省江都市
  • 遺產編號:Ⅷ-200
  • 保護單位:揚州市江都區國畫筆廠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揚州毛筆製作產業迄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明末和清朝中期,揚州經濟發達,推動了制筆工藝的不斷精進。傳承譜系以兩支較為清晰,一支是任氏家族,一支是丁氏家族。
據歷史記載,1747年,任氏家族創建了任文元家庭制筆作坊,至今還珍藏著鎮店之寶一墨盒質“大橋任文元書束”印章一枚。千百年來,揚州毛筆製作技藝一直沿襲著家族、師徒的傳承方式,傳承脈絡比較清晰,有任氏家族傳承譜系和師徒傳承譜系,能夠讓人們看到師承關係。揚州毛筆的許多制筆絕活完全依賴師傅口傳心授,徒弟必須在長期的實踐中反覆瑞摩,才能領悟其中奧妙。一個有悟性的年輕人想要上手至少得跟著師傅練習3年,而要想熟練掌握整套工序,至少需要10年時間。揚州毛筆,以精巧複雜的製作工藝、巧奪天工的產品而聞名。

工藝特徵

揚州毛筆製作技藝,用到了“麻胎”而獨樹一幟,可以說是取材天然,工藝複雜。所謂“麻胎作襯”,就是制筆工人在做筆時,會把孔麻製作成纖維,襯墊在裡面,作為內襯。這一絕技形成了揚州毛筆含水不漏、宜書宜畫、經久耐用,書寫流暢的特點。

工藝流程

選毛、用毛
選毛、用毛過程是一個精挑細選的過程,整理毛髮的過程更是考驗工匠的耐心、細心。比如選兔尖,其實是選用兔子背脊上的特有的針毛,這樣的毛髮本就稀少,一張兔子皮毛往往只能獲取一小攝,因而只能依靠選毛的師傅們一根根地去慢慢尋找。除了數量少外,挑選毛髮的準備過程也是相當費功夫。
“水盆、乾做、裝套”三大步驟
水盆是指對挑選好並扎在一起用在筆頭上的毛進行浸泡。水盆階段關乎著毛筆最後的質量,浸泡時間太長太短都不行,浸泡時間直接影響毛筆的軟硬度以及毛筆的吸水性,是毛筆製作技藝中關鍵的一環。
乾做是晾曬,通過自然陽光脫水到一定程度,毛塊就可以用紙包裹存儲起來,以便隨時備用。
裝套是將筆桿和筆尖組合裝套的階段。筆桿一般是挑選圓潤的、粗細得當的竹子進行削剔,再進行打磨,以給書寫者提供較舒適的手感。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揚州毛筆製作技藝,聚業內精粹,顯流派風格,其歷史文化價值和工藝價值較為豐厚。
傳承狀況
揚州毛筆製作工藝複雜,年輕人不願意學。揚州水筆的製作師傅年齡老化,大部分已經退休。但是隨著從業者越來越少,毛筆需求量加大,這一行的收入會逐漸增加.。
傳承人物
石慶鵬,男,漢族,1948年8月22日出生,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毛筆製作技藝(揚州毛筆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石玉花,第五批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毛筆製作技藝(揚州毛筆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揚州市江都區國畫筆廠獲得“毛筆製作技藝(揚州毛筆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毛筆製作技藝(揚州毛筆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揚州市江都區國畫筆廠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獲得榮譽
2017年11月22日,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專家組授予江都“中國毛筆畫筆之都”。
代表作“湘江一品”,曾被譽為“筆中之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