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高60-100(-160)厘米;莖較纖細,基部稍粗,連葉鞘直徑約1厘米,被棕褐色、有網眼的纖維網。葉摺扇狀,長矩圓狀披針形至狹長矩圓形,長約30厘米,寬1-4(-8)厘米,兩面無毛,先端長漸尖或漸尖,基部收狹為柄,葉柄長達10厘米。
圓錐花序通常疏生較短的側生花序,最下面的側生花序偶爾再次分枝;總軸和枝軸密生綿狀毛;花多數,疏生;花被片黑紫色,開展或反折,近倒卵狀矩圓形,通常長5-7毫米,寬2-3毫米,先端鈍,基部無柄,全緣;花梗長約為花被片的2倍,長可達1厘米或更長,在側生花序上的花梗比頂生花序上的花梗短;小苞片長3-4毫米,背面和邊緣生毛;雄蕊長約為花被片的一半;子房無毛。
蒴果直立,長1-1.7厘米,寬0.5-1厘米。花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00-1700米的山地林下或高山草甸。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中國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呼盟鄂旗)和山東(嶗山)。也分布於朝鮮、日本和蘇聯西伯利亞東部。
主要價值
(1)根入藥,可治療中風痰壅、癲癇、黃疸、久瘧、泄痢、頭痛、鼻息肉、疥癬、惡瘡、毒蛇咬傷,外用可治療疥癬禿瘡、頭虱、體虱等。
(2)全草可做植物性殺蟲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