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軍事戰略思想,是一個極其嚴整的理論體系,既包括戰略防禦思想,也包括戰略進攻思想。
對毛澤東戰略進攻思想進行深入開掘和系統研究,構建其理論框架,使之形成完備的理論形態,就成為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澤東戰略進攻思想研究
- 內容:毛澤東軍事戰略思想
- 提出時間:1936年
- 簡介:戰略防禦思想,戰略進攻思想
介紹,簡述,內容,
介紹
毛澤東軍事戰略思想,是一個極其嚴整的理論體系,既包括戰略防禦思想,也包括戰略進攻思想。
簡述
1936年毛澤東撰寫了重要軍事理論著作《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其中全面論述了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本來還準備專門寫戰略進攻等問題,後來由於西安事變發生,沒有工夫再寫,就擱筆了。解放戰爭中,他指揮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奪取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最後勝利。但關於戰略進攻思想,他沒寫過系統的理論著作,而表現在大量的軍事文電中。長期以來,學術界對毛澤東積極防禦思想的研究較為充分,對戰略進攻思想的研究則相當薄弱。這樣,對毛澤東戰略進攻思想進行深入開掘和系統研究,構建其理論框架,使之形成完備的理論形態,就成為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內容
一、毛澤東戰略進攻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歷史考察
學術界一種觀點認為,毛澤東戰略進攻思想,是隨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而形成和並逐步發展起來的。這種觀點不夠準確。事實上,這一思想是隨著中國革命戰爭的產生而萌芽,以後在戰爭實踐中不斷發展,到解放戰爭中期以後正式形成並走向完善。這一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到解放戰爭初期,是毛澤東戰略進攻思想產生和初步探索時期。土地革命戰爭中,提出了“十六字訣”作戰原則,形成了“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防禦是為了反攻和進攻,這就包括戰略進攻的思想要素。抗日戰爭中,提出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預見了抗日戰爭的三個發展階段,其中包含著由防禦轉入反攻的思想。解放戰爭戰略防禦階段,人民解放軍實行積極防禦同時,一再提出外線出擊的構想,這為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提供了基礎。第二階段,解放戰爭中後期,是毛澤東戰略進攻思想形成與發展時期。這一時期,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毛澤東戰略進攻思想形成完整體系並達到成熟。軍事史學界經常把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以後,分為戰略進攻、戰略決戰和戰略追擊三個階段。實際上,這三階段可以統歸為戰略進攻。戰略決戰和戰略追擊是戰略進攻的高潮和延續。我們所論述的毛澤東戰略進攻思想,就是從整體的高度和綜合的意義上來闡發的。第三階段,新中國成立後,是毛澤東戰略進攻思想在理論上進一步發展時期。我國確立並實行了積極防禦的國防戰略方針,這是攻防兼備的方針,毛澤東戰略進攻思想繼續發展並在鞏固國防、維護世界和平中發揮著重大作用。
二、毛澤東戰略進攻思想的理論內涵及特點
毛澤東戰略進攻思想有著豐富的理論內涵。它既反映了戰略進攻的一般規律,又具有許多理論獨創性。在軍事指導方面,關於進攻時機:我軍在總兵力尚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抓住有利時機,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並適時發起戰略決戰和追擊,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蹟。關於進攻方向:轉入進攻時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戰略決戰中首戰東北;在各戰場正確選擇戰役首戰方向和戰術突擊方向,分批各個殲敵。關於進攻樣式:轉入進攻時實行無後方躍進,決戰中斷敵退路,打敵要害;追擊中實行“大迂迴、大包圍”的方針等。關於戰略協同:三軍配合,兩翼牽制,內外線呼應,各戰場的配合等。關於作戰形式:由大規模運動戰向大規模運動戰與陣地戰相結合發展。在戰略進攻中,提出了著名的十大軍事原則,其精神實質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這表明人民解放軍的作戰指導原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此外,毛澤東戰略進攻思想的理論體系還包括多方面內容。政治戰略上,對敵實行軍事打擊與政治瓦解相結合;防止外來侵略干涉,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黨政軍民協同開展剿匪鬥爭;立足於長遠改造,解決少數民族舊式武裝。軍隊建設上,在進攻中發展壯大人民軍隊;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開展新式整軍等思想政治工作;加強部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提出軍隊戰鬥隊兼工作隊的思想。民眾力量的組織上,發動民眾參軍參戰、支援前線,建立反對國民黨統治的第二條戰線,實行正確的城鄉政策等。這一個嚴整而完備的理論體系。
三、毛澤東戰略進攻思想的哲學評析
毛澤東戰略進攻思想的理論體系,有著深刻的哲學底蘊,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首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這是軍事上的唯物論。求實和發揮主觀指導上的能動性相統一。戰略進攻中的許多重要決策,都是從戰場實際出發作出並不斷調整的。鄧小平曾說:蔣介石的如意算盤是高明的,但是還有更高明的毛主席。其次,堅持對立統一的觀念、全局的觀念、發展變化的觀念,這是軍事上的辯證法。毛澤東的戰略進攻思想中,包括著許多體現軍事辯證法的重要範疇,如主動與被動、把握時機與創造時機、“以一當十”和“以十當一”、關照全局和把握樞紐,注重計畫重視變化等。最後,堅持依靠人民民眾進行革命戰爭的歷史觀。中國革命之所以獲得偉大勝利,最根本的就在於體現了人民的利益,發動和依靠人民民眾進行人民戰爭。人民必勝,反人民必敗。
四、毛澤東戰略進攻思想的歷史地位與現實意義
這一思想引導中國革命戰爭取得勝利,為我國國防建設提供了理論武器;豐富了人類軍事理論寶庫,對世界軍事領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是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鄧小平領導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隊建設指導思想上的戰略轉變,同時強調,積極防禦本身不只是防禦,防禦中有進攻。戰略問題不能太死,中國軍隊的優點是活。江澤民指出,積極防禦作為我們整個國家的戰略方針,是鄧小平在和平環境下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90年代中央軍委制定新時期的軍事戰略方針,體現著防禦與進攻相結合、實戰與威懾相結合、遏制與打贏相結合的基本特徵,是積極防禦戰略方針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貫徹。在現代戰爭中,沒有進攻能力,實質上就等於沒有防禦能力。國家利益是我們的最高利益。我國實行“一國兩制”的方針,力爭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如果發生危害祖國統一或外敵入侵的重大事變,我們就理所當然地要斷然出手,實行戰略進攻,解決台灣問題。而對於外敵,我們是實行防禦,是實行積極防禦。事實將再次表明,撼山易,撼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難。
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下,我們要深入學習和研究毛澤東軍事戰略思想,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建設強大的軍隊和國防,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夙願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