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

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

《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是現代李克、唐元棣、劉敬誠、余品華、黃文松、梅亦龍、丁世尤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 
  • 作者:李克、唐元棣、劉敬誠、余品華、黃文松、梅亦龍、丁世尤
  • 出版時間:1983年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類別:哲學
  • 創作年代:現代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對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形成、發展、基本內容、歷史地位、毛澤東思想在各個領域的運用和展開,以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對恢復毛澤東哲學思想的本來面目,堅持和發展毛澤東哲學思想,作了系統的闡述。全書除序言共分七章。第一章,毛澤東哲學思想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中的歷史地位。作者探討了毛澤東哲學思想產生的時代特點、階級基礎,指出其理論來源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批判地吸取了中國古代哲學遺產中的合理因素。毛澤東對中國傳統哲學優秀成果的繼承,主要是,第一,運用中國傳統哲學的思維邏輯形式(範疇、概念、命題)如“實事求是”。“形上學”、“一分為二”等,並賦予新的內容和涵義,來闡述唯物辯證法的基本思想,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歐洲式為中國式。第二,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為指導,分析、總結和解決中國哲學史上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如知與行、理和氣即認識和實踐、精神和物質的關係問題。第三,繼承中國辯證思維的優秀成果,如“相反相成”、“物極必反”等,豐富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中國古代兵書中奇正、動靜、強弱等一系列矛盾範疇,對毛澤東軍事辯證法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第四,繼承了中華民族理論思維的獨特風格和民族風貌。毛澤東同志講話言簡意深、論著短小精悍,善於運用哲理性很強的比喻、格言、成語和典故,具體、形象、生動地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作者認為,毛澤東哲學思想萌芽於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形成於土地革命戰爭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前期,成熟於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在解放戰爭時期和建國以後繼續得到發展。毛澤東哲學思想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中的歷史使命和任務,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後國際共運中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曲折性、艱巨性,特別是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的特殊性決定了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特點。第二章,毛澤東哲學思想是有中國共產黨人特色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最根本的就是實事求是,民眾路線和獨立自主。第三章,毛澤東哲學思想在各個領域的運用和展開。作者指出實踐的唯物主義在中國轉化為現實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過程,毛澤東哲學思想正是在這箇中國化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各個領域中的運用和展開,用於解決政治、軍事、思想和經濟等實際問題,形成了以實踐為基礎的認識論,以矛盾為核心的辯證法,以民眾路線為基本內容的唯物史觀。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形成,體現了思維邏輯和歷史過程的統一。即離開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過程,就不會有毛澤東哲學思想在各個領域的運用和展開;而毛澤東哲學思想在各個領域的運用和展開,是對歷史過程的內部、本質聯繫在辯證思維中的正確反映。它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各個領域中的運用和展開,主要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辯證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辯證法、軍事辯證法、政策和策略的辯證法、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辯證法、黨的建設的辯證法等等。第四章,論述了毛澤東實踐論、矛盾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第五章,在新的歷史時期堅持和發展毛澤東哲學思想。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重新確立和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抓主要矛盾和工作重點的轉移等。
本書圍繞毛澤東哲學思想若干理論問題,闡明了自己的見解。在內容、結構上,作者遵循繼承和發展、歷史和邏輯、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原則,突出結合、運用、發展,具有自己的獨創性。

出版信息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31.3萬字,責任編輯:蔣佩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