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棶枝葉,中藥名。為山茱萸科山茱萸屬植物毛棶Cornus walteri Wangerin的枝葉。植物毛棶,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遼寧、河北、山西等地。具有解毒斂瘡之功效。主治漆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毛棶枝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傘形目
- 科:山茱萸科
- 屬:山茱萸屬
- 種:毛棶
- 分布區域:華東、中南、西南及遼寧、河北、山西等地
- 採收時間:春、夏季
-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枝葉。
性味
味苦,性平。
歸經
入肺經。
功效
解毒斂瘡。
主治
漆瘡。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塗;或煎湯洗;或研末撒。
炮製
採集加工:春、夏季採收枝葉,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毛棶,別名癩樹、八樹、紅梗山茱萸《中藥大辭典》,小六穀、沙涼《四川植物志》,油樹、車梁《新華本草綱要》。落葉喬木,高6-14m。樹皮黑灰色,縱裂成長條,或橫裂成塊狀;幼枝對生,略有稜角,密被貼生灰白色短柔毛,後則無毛。葉對生;葉柄常達3cm;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4-10cm,寬2.7-4.4cm;頂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具貼伏的柔毛,下面密生貼伏的短柔毛,淡綠色;側脈4-5對;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長約5cm,寬7-9cm;花白色,直徑1.2cm;花瓣4,長圓披針形;雄蕊4,稍長於花瓣,花絲線形,花葯淡黃色,丁字形著生;子房下位,密被灰色短柔毛,花柱棍棒形,柱頭頭狀。核果球形,成熟時黑色,直徑約6mm。花期5月,果期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600-3300m的雜木林或密林中。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遼寧、河北、山西等地。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治漆瘡。”